力戒形式主义 力倡务实作风

前不久,武汉市一市直单位反映,仅去年全年,该单位就接到了1300多个开会通知,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开5个会。更有基层干部坦言,“每天都疲于奔会,最多一天要开9个会,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办实事,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都去开会发文,谁来落实?(新华社 12月2日)

政府部门会议多,办事拖沓,空喊口号不办实事的不良作风被诟病已久,然而这个“怪病”却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人民公仆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究其原因,政府部门注重形式主义,不能真抓实干一方面是因为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政令下达、执政监督以及政绩考核各方面的缺陷。

政令下达过程形式化、繁冗化是形式主义产生的诱因,政策落实考核机制不能落到实处是形式主义存在的条件。政令下达过程非常地繁冗,很多政策和要求都是在大会上讲,或者文件中写,经常是一个政策就要开大半天的会或者发很多份的文件,非常地形式化和繁冗,然而这样的政策下达非常空泛,不具有针对性。同时,对于政策的执行通常也只是要求层层开会、发文通知,对应的考核方案自然就是是否开会,文件多寡,这种考核形式只能造成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现象。如此形式化的政令下达和考核无法给具体的执行者以压力和紧迫感,随之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有“吃大锅饭”和“法不责众”的投机懒惰思想,可想而知政策的执行会打多少折扣。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层级、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每个人都有下达政策指标任务的上级,同时每个人也有要负责任、要监督的下级,这样政策下达的同时也是责任和“压力”的下达,政策考核的同时也是执行力的考核,那么就会在无形中督促党员干部真正干实事,而不只是花架子。

政绩考核指标片面是形式主义蔓延的内在驱动。很多党员干部在考虑是否真正执行某一政策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自己当前的利益获取,如果自己得不到政绩、捞不到好处,或者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就会把政策执行大打折扣甚至消极对待、不予执行。究其原因是小团体利益思想在作怪,其实这也是因为对于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不够全局化和长远化,使党员干部只知道耕种自己今年的一亩三分地,而不去考虑全局的长远发展。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尽量从思想上进行扭转,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同时也要设计更为合理完善的政绩考核指标,政绩要从全局性和长远性来考量,尽量破除区域之间、时间之上的利益之障,按照中央的要求认认真真走好改革的全国一盘棋。

杜绝政策落实形式主义,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真抓实干,必须完善政策下达、监督和考核的机制,把控好每一环节,真正做到群策群力群奋进,共谋共创共发展。(文/蒋小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