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小苏
在广西那坡县有一个女孩叫向园,她的生活中,有与祖父母的深情,也有与同窗的欢乐,只是,“父母”二字,在她的世界不见了踪影。她出生40天后,母亲便去了广东打工。起初两三年,过年都回来探望,后来,次数越来越少。爸爸则在山里的老家种田,很少与向园来往。“我们爷爷奶奶,像爸爸妈妈一样……”《活着——那坡,那娃》
目前,在我国广大偏远乡村类似“小向园”的家庭已不足为奇。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普遍无经济来源,农民靠几亩土地根本无法满足各种开销。当然,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远赴他乡打工。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又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能将孩子“留守”。加之大部分农村父母没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及心理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在外打工,每年寄钱供孩子读书生活就行。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都是抱有上述心态,于是将孩子交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或是寄托在亲戚家里……长期享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就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锻造出了畸形的性格。
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所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身为父母的我们自身要做到尽量与孩子多联系多沟通,关心孩子的人身及心理健康。其次,社会方面,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可组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深入到留守儿童家里和乡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展开帮扶教育活动。政府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科技等投入,比如招商引资在农村建厂,并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倘若农村经济好转,农民赚钱不那么困难,将会大大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制定各项政策,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让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并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当然,我们不能奢求短时间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呆在父母身边。但是,在这里笔者真心希望在2014年新年来临时,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能够实现一些留守儿童的团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