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庞大官员队伍的欧委会,总共只有139辆公务用车;在欧盟另一雇员众多的欧洲议会,也只有30辆供766名议员办公的内部用车。对数万名欧盟公务员而言,开私车上下班绝对负担得起,他们却以坐公交骑单车为荣。廉价的公交如何让薪酬不菲的官员们有面子了?
在治理公车滥用、公车腐败这一问题上,我们不仅要着力于问题的本身,也要从问题中抽脱出来,看到这一行为对在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上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另一方面却是广大官员极尽奢侈之能,极穷贪腐之欲。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广大官员应该作为表率,来在社会引领出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而不是用这种奢侈浪费来逆向引领。
治理公车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罗马也非一日建成。要治理公车腐败,完善的制度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了制度的完善,在治理公车腐败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广大官员彻底丢掉身上的特权思想。这种特权思想的去除,需要靠自己观念的转变,广大官员要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只有具备了这种责任感,才能不以公车为自己身份的象征,而是意识到了公车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也是对生态的一种危害。资源浪费,生态危害不只是危及到了别人,自己也要吞下这颗自己种下的“苦果”。
从欧盟诸国的经验来看,广大官员丢掉公车特权思想也在于汽车的普及,广大公务员才不再以车为尊。而随着汽车的普及,尤其是廉价的二手车,让车的财力指标、身份象征的面子功能渐渐褪化。这对于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治理公车腐败,不应只局限于公车腐败这一现象本身,也应该跳出这个圈子,立足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事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只有生产力发展了,让全体人民都具备了买车的条件,才会使汽车成为一件日常用品而已,而不是一件体现身份、彰显地位的奢侈品。
作者:诸葛赤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