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透明”才能根治权力寻租黑幕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引发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腐败的“重灾区”。(《新京报》,12月3日)

近年来,高校招生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区,高招腐败涉案数额越来越大,这类案件通常是“两厢情愿”,点对点秘密交易,案件多发但却难以查处。调查发现,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

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越来越大,腐败案件也时时爆出。内部指标不被公开,制度空间缺乏监管,保送加分暗箱操作,行政权力介入招生,且难受制约,焉有不出问题之理?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一考定终身”,但自主权要与责任相匹配。只有改革方案更完善,制度设计更严密,才能有效遏制权力寻租的空间。

任何腐败的实质都是权力滥用,都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恶果,招生腐败也不例外。自主招生制度使得高校有权对一些考生降分录取,此外,保送制度、加分制度以及机动招生名额,使得高校招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校领导以及负责招生的部门和个人因此拥有巨大的暗箱操作空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难以抑制寻租的冲动。

自主招生绝不意味着“自由招生”。蔡荣生涉腐案并不能否定自主招生制度,但它无疑为各高校自主招生敲响了警钟。遏制招生腐败别无他途,唯有约束招生权力。根除高校招生环节的“黑幕”,需“猛药”医治,良方就是信息要公开。高校招生名额是公共资源,怎样使用和分配应接受本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名额分配要公开,招生过程要公开,招生结果要公开。唯有堵住制度漏洞,自主招生才能担当起高考改革的重任。

 

(文/龙要飞)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