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养老难题在哪里

作者:清音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描绘了美好的老年生活。然而大家都深切的感受到,当“银发浪潮”来袭时,这杯“陈年的酒”带给人的不仅是香醇,也是丝丝愁绪。

在21世纪初,全球85位知名专家研究起草了《迎接全球老龄化的挑战》的报告,分析了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劳动了缩减、经济停滞、消费低迷、公共财政赤字、资产贬值……人口老龄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阵阵“寒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有着特殊的背景。发达国家都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则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加之人口多、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解决的困难也更大。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养老问题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80多位,却要抚养世界上1/5的老年人,这就决定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是有限的,而且能够切给养老的“蛋糕”就更少了。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口老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美国、英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45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这说明,发达国家在长时期分阶段出现养老问题,而在我国却是短期内集中爆发。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制已初步建立,但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形成反差。

三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养儿防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而如今,由于独生子女的政策实行,以及人口流动加快、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目前我国家庭子女已占到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日趋普遍,“人丁兴旺”、“儿孙绕膝”现象很难出现,家庭所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

四是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养老储备是从年轻时候开始的。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个人储蓄养老,都是在退休前积累起来的。然而,我国当下的老人,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这些老人在中青年是基本没有个人财富积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养老金主要是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