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规定,我国将严格公车配备制度,只保留省部级以上官员专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11月27日 中央广播网)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厅级以下干部都不配专车这一消息报道出来后,着实让人感到中央对公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之大。公务用车运行经费为“三公”经费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浪费很大,问题很多,饱受诟病。
首先。公车使用对政府公共财政造成很大浪费。据估算一辆公车一年折旧费2万元,司机工资4万元,保险及保养1~2万元,油费、修理费、路桥费、停车费、洗车费等2~3万元,合计约10万元。据有关报道,目前全国公车数量估计超过400万辆,公车消费每年超过4000亿元。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
其次,公车制度容易使领导干部产生特权思想。目前,单位公务用车一般都成了领导干部专车,其他一般公务员却是很少用公车,即便是因公务。领导干部在使用公车方面的确是有绝对的优先权,使得领导干部与一般公务员的距离感很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也就形成了特权思想。
再次,公车使用乱象有损政府形象,亟待改革。公车使用最突出的问题是公车私用,用于个人下班后或者节假日使用;还有超标准配备公车、配置豪华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乱停乱放、更换号牌等。
各地试验公车改革已经多年,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收效甚微,难以推广,公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厅局级以下干部将不再配备专车,此为公车改革的“釜底抽薪”之法,真正减少公车数量,才能杜绝“车轮上的腐败”。(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