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常态配置不是“必需品”

近日,记者调查全国2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250个地级市的副市长数量。结果显示,尽管各市经济、人口规模存在巨大差异,但6-8名副市长几乎是“常态配置”。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已于2008年明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领导职数明确为一正四副”,但对地级市应配备多少副市长并无具体规定。(《新华网》,11月25日)

副市长常态配置本来是为了更好的辅助市长,为市长排忧解难、分担工作的职位,没想到,这样的“常态配置”竟高达6-8名,远远超出了市长的职位。一名市长配备“6-8名副市长”,是不是颇有保镖陪同,上演“好莱坞电影”的阵势呢。

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明确规定了中央各部门领导职数,即“一正四副”,而地方的领导职数既没有明确规定,又远远超过中央的配置。难道,地方领导比中央领导“高贵”还是“天高皇帝远”,管不着的心理作祟。

究其原因,“官本位”思想致副职膨胀是病因。此前,媒体也曾多次呼吁“精简领导职数”,中央也数次提出改革,但都成效甚微,不了了之。“一方面对政策贯彻不严,另一方面又缺乏监督”,既然人大有任命权,那为何没有发挥制度平台的监督作用呢?

而副职过多也会增加“行政成本”。副职过多,决策沟通所需要的时间与执行力的协商成本会大大增加,不仅会延长审批的时间,也会加大投入成本。明明2、3个人就能完成的事儿,非得“5、6”个人来做,这不是浪费资源吗?我国本就是人口大国,却不能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倘若能充分发挥,加快小康建设的步伐不是不可能的。

增加副职还会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副职的过多,会造成某些领导相互推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倘若职责未明确划分,领导之间都不作为的现象也不是没有,那这不是既浪费了人才资源,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

小小一个“副职”,少说每年也得产生几十万的职务开支,这样的行政成本是显而易见的。而诸多“隐形成本”,如降低行政效率、影响政府形象、增加腐败空间,这些又是“难以估计”的,影响深远且短期难以恢复,这样的“隐形成本”是否又“估算”过呢?

副市长常态配置不是“必需品”,要动真格、显魄力清扫不作为,只是挂职的“害群之马”,既能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又能清素公务员队伍,何乐而不为呢?

(文/凌清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