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雨:“官”念淡点,再淡点

时下,有些年轻干部,一参加工作就把个人成长与“官帽”大小、权力轻重联系起来,企盼“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以官阶大小体现个人能力和自身价值。在这种“官念”支配下,往往把“讨巧”作为通往仕途的捷径。

受传统的官文化影响,国人的“官念”似乎比老外要浓厚些,当官的“瘾”也要大些,喜欢玩点“官味”。有些人在没有戴官帽之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谦虚有加,“您”前“您”后,事事处处一张微笑的脸,而一旦戴了官帽,走进官场,就摆起架子、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官味十足、得意忘形,前后判若两人。

“官念”其实也就是心态,心态如何,则从政为官的水平如何。有些人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不论自己职务高底,总认为自己是个“官”,说“官”话,摆“官”相,套“官”路,处处以“官”自居。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忘记了出发的“原点”,必然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

真正的官员不把官念太当一回事。邓小平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陈毅元帅也说“人民是我亲父母,我是人民好儿朗”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中,在地方干部中称“父母官”者比比皆是,有自称者,有媚称者。孔繁森、任长霞等领导干部,他们不是人前人后口口声声“父母官”,而是扎扎实实勤勉诚恳做事,他们的心中装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他们深知权者姓公,是社会之公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视造福百姓为自身天职,也就会自然而然实实在在成为人民的好公仆,因而尽职尽责、勤政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他们的“官念”所在。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官念”一旦发生扭曲,就说“雷语”、做“牛事”,一发不可收拾;一念之差,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校正“官念”偏差,把持气节,保持正确有“官念”,弄清“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问题,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树立“有为才有位”思想,崇尚“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踏踏实实为党工作、认认真真服务人民。

(文/ 刘星雨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