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怪异指标”里的“懒官”

据《华商报》报道,11月12日,在西安工作的小魏得知,他的一位大学老师今年10月份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郑州入院治疗。小魏决定去捐献骨髓,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年捐献骨髓的“任务”已经完成,并且由于资金有限,现在已经停止采集血样了,只能等到明年3月。(《中国新闻网》,11月18日)

一边是等着救命,一边是指标横亘。根据中华骨髓库官方的消息,将在2015年之前建成一个200万人份数据的资料库,但是对于总人口13亿的中国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况且能够配型成功、移植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

现实中,诸如此类的指标任务数不胜数、层出不穷,精神病指标,仅在公安部门,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就包括“刑事拘留数、发案数、破案率、退查率、批捕数、起诉数”等等,除此之外,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概莫能外,GDP、升学率、交通罚款、死亡人数、税收增速,甚至连“精神病患者的查出率”都成了部门的考核指标。

以指标论英雄,以指标代管理,以指标为时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许多考核指标的出台有着善意的出发点,但由于一些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与合理等因素,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甚至异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没有道理的指标,犹如一道道绳索套在基层干部的身上,再加上指标都与基层干部的报酬挂钩,就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甚至剑走“偏锋”。

捐献骨髓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停止采集血样了,这明显是一种“懒政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人,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混”字当头,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推诿扯皮,效能低下;吃喝玩乐,追求安逸。群众到他们那里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从一定角度看,懒政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很大,治懒治庸是加强干部管理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这些作风和做法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伤害,丝毫不逊色于贪腐。

指标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完成指标仅仅是追求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这种完成任务有什么意义?考核指标任务不仅是一个数字,而在于变动与存废之间,事关政府效能的提高、干部政绩观的树立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文/季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