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有人在国内多家网站上发帖称,贵港市港南区地税局八塘分局局长陶毅,与在娱乐城谋生的女子樊某有“包养关系”,并贴出一纸协议书:双方保证在关系未清前,不能与第三者发生关系……11月15日,贵港市港南区地税局回应称,他们已对网帖所反映的内容进行立案调查,并于11月4日免去该局长的职务。(11月18日网易)
这则局长签“包养协议”新闻一出,站网民们“泪眼模糊”奔走相告,情不自禁发表感慨,连笔者都不能例外,评论大牛们也是牛文齐出,冲冠一怒申正义、推波助澜彰法理。待搜狐、红网、华龙网等全国知名评论网站首发、引爆眼球后,迅速被包括人民网在内的N+1家网站转载;截至笔者发稿时,网易的此则新闻引36099人围观,跟贴回复达3105条,新浪有8710人围观,跟贴回复达561条,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网友们有破口大骂的,有诙谐幽默的,但也还有理性的法专人才:“格式都不对,先要定明甲方乙方,然后再定依约条款,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越细越好,每次见面性*几次也要写清楚”等等。网络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
为何?不为何,只要网络新闻一见“官员”、“局长”等字眼就会吸尽眼球,哪还管它内容是啥。哦?还是负面的?那感情好,不写一评论、不留一回复都觉着愧对党和人民。究其原因,无非三点:
一是“仇官”现象横行。很多网民“逢官必骂”,只要看到关于公务员的任何报道,甚至公务员的家人、朋友、司机这些毫不沾边的新闻都要大肆批评一番。如果是负面新闻,自然是口水横飞、板砖四起;即使是正面新闻,大部分评论也都是怀疑作秀、指责虚伪;
二是网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加。现在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明显年轻化新一代网民,有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加强了对官员群体的监督制约,公务员们的言行越来越多暴露在社会的监督下,批评之声自然就越来越多;
三是官员自身问题,这也是较为主要的原因。有些官员不作为、无作为、乱作为、胡作为很容易就被放到了网络这面放大镜之下,这当然会导致群众对政府和官员丧失信心,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久而久之,见官就骂也就能让人理解了。
咋办?当然不能凉办!自然有相关部门作主,问题总会解决!
言归正传,其实这个签包养协议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无论是协议的格式,还是遣辞造句的郑重其事,都看得出来,是经过一番“友好协商”的,充分体现了“相互照顾、怜惜、体贴、理解”的立约精神;同时这也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虽有违社会道德准则,却属于私人社会,不需要公权力的介入。对此,除了道德谴责,更需要提醒当事人,这样的包养协议不受法律保护,还是少做此类创意为妙。哦?错了错了,笔者忘了当事人有一方职务是“局长”,那这就由不得陶局长了,被网络曝光后你只有认栽了,六十年后又是一条“局长”。(导致笔者出错的原因是同样签订包养协议的诸多商人都还一切安好)。
可一名公务员首先应该与纳税人有一个契约,那就是公仆必须道德高尚的为百姓服务,而不是纳税人衣食无忧的供养着公仆,公仆反过来有精力淫人妻女,还签订协议,这就不由得让网民们集体吐嘈批斗、陶局长们黯然神伤了。
文/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