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让人人都有“成才通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出台了不少影响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今后,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国也会打破体制壁垒,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昨天,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王晶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应加大最低工资提高幅度,扩大工资保证金覆盖面,更好地保障职工利益。同时,对于就业歧视问题则要从严处罚。(《中国新闻网》,11月18日)

《决定》明确提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

应该说,很多地方的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不是以德才取人、任人唯贤,而是唯票取人、唯分取人,以GDP论英雄。还有不少地方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人尽其才”只是一句口号、“唯才是用”只停留在表面。各种暗箱操作,打着“破格提拔”旗号提拔自己亲属的案例层出不穷,设置“量身定做”门槛,任人唯亲的例子举不胜举。就连在普通的人才招聘会上,拟录用人员的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甚至“三围”等都成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和“障碍”。不仅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更打消了优秀干部和拔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国以才立,业因才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惟有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从人才流动的动机来看,人们总是努力向经济发达、创业环境较好的区位流动,旨在通过流动改变自身身份,追求较好的福利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在经济方面追求较高的待遇、收入,在社会方面追求改变身份,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动因,是促进人才流动的内在根本动力。但是,由于户籍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社会保险等身份体系管理制度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到种种“壁垒”和“障碍”的限制。因此,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力主要来源于人才的主观意愿,阻力主要来自于限制人才身份改变的制度制约。

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磨砺自己的广阔天地,就必须彻底整治选人用人的“沉疴痼疾”,打通选人用人中人为设置的“中梗阻”,真正让各类优秀人才的流动“畅”起来 。

 

(文/月幻逍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