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上冉冉升起武亦姝。
小姑娘满腹诗书,人又漂亮沉静,不带星光没天理,不被追捧不合逻辑。
在唱歌、演小品、说相声都能扬名立万之后,在网红搔首弄姿半脱不脱都能吸金之后,终于轮到文科学霸能蜚声大江南北了,挺好!
然后就有人写了个帖子,《中国的未来才不是会背诗的武亦姝》,大意似乎是贬低背诵,推崇互联网的俯拾即是,搜索引擎的手到擒来。
呵呵,中国的未来是会干啥的那谁,谁能说清楚?
不错,只要会用搜索引擎的,都自带四库全书,度娘比任何大学教授都博学。
学习方式在发生质变,相当一部分记忆任务可以解脱掉。
可是你也得知道到哪儿去找啊,关键词也罢,作者名也罢,只言片语也罢,你总得有印象有线索有个残片吧。
凭什么只记住残片的人有资格嘲笑记住全部的人?盲人摸象固然可以靠互联网摸出大象尊容,可能看见大象全貌的明眼人就因此失去意义了?什么时候记忆力好成了一个缺陷了?
最不济博闻强记的人能节省问度娘的时间吧。
到了大家啥事都得问度娘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人脑整体萎缩的时候。
科技推动人类进步,这个毫无疑义。
可是能因此无视审美的价值么?
没有文艺复兴,哪来工业革命?
若无《诗经》记载,何来“坎坎伐檀”记忆?
现在政治上爱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实将我们古老光荣的文学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人自然会有一种不同于西方人群的书卷气,能在群体人格上塑造出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
若未来只有机器人,没有武亦姝,只有程序,没有翰墨,那我这样的人宁愿不要未来。
昨晚吃饭,老同学说武亦姝应该直接进北大,去搞国学。
她当然具备搞国学的极佳底子,可是她无论上什么大学,一肚子诗词都是贤内助啊。她毕业了,去写歌词,去搞广告设计,去开一个私塾,去当一个导游,去海外普及中国文化,都很好啊。
就是专门开一个古诗公众号,也不缺粉丝。
她也可以当广告代言人。“腹有诗书气自华,送礼就送脑白!”“最新款复读机,人人都是武亦姝!”“六神花露水,只有诗意,没有蚊子!”
甚至她未来的职业和文学无关,她就自己开了一家面馆,闲暇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轻轻吟诵一首,也很好啊。
当然她不能当环保部长,无一树是不行的。也不能当文化部长,无艺术也不行。自然也不能当卫生部长,无医术不好。国防部长也不好,吾易输。
呵呵,冷笑话不好笑,别介意,反正她能干的事情多了,不必去撞谐音的晦气。
关键在于她的诗词童子功决定了她和别人已经不一样,而在这个教育模子精于制造千人一面的时代,这本身就已经是高含金量的资本了。
我本人从小也背过一些诗词,但是那天抽空瞥了几眼诗词大会,顿时自惭形秽,因为记得的数量没法跟她比。
但我既不至于泼醋说未来不属于人家,也不至于被励志到立刻就要去发奋背诗。
其实每天小楷抄一首诗就一箭双雕了。
而且我估计:那些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就立志要囊括古来经典的人,也就热上三五天。
人家老师不是说了么:高考古诗才占几分啊?
学生尚且没有热情,都做了学生家长的人怎会有动力?
但我相信武亦姝会给N多家长带来启发。
他们忽然发现,孩子如果能背下足够数量的古诗词,就有一条青云捷径。搞不定量子力学,还搞不定死记硬背吗?
武亦姝据说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发自内心欣赏古代文学,随身携带苏轼诗集,以陆游为男神。
但质变肯定来自量变,武亦姝靠记忆力成为新星,这会激励一批虎妈狼爸,以及专门赚虎妈狼爸钱的商人。更多学霸女神:www.yangfenzi.com/tag/xueba
中国诗词大会,一定会像当年的超女、后来的跑男、今天的好声音一样,成为一个以文化为号召的海选平台,成为文坛的星光大道。
多少人心潮澎湃、跃跃欲试、磨刀霍霍啊。
“你看人家武亦姝!”一定会成为一句恨自家娃不成钢的口头禅。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无数爹妈,就是被别人家的孩子牵着鼻子随大流走的。
别人家的孩子打台球打成冠军了,别人家的孩子奥数是冠军,别人家的孩子中国话还没学利索就学英语了,别人家的孩子都搞到手多少专利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高级道上滑雪了,别人家的孩子油画拍卖好几万了……
人比人,气死人,中国的超前教育,正在世界东方批量制造超人,但貌似并没有大幅提升中国人的整体想象力,也没能有效清除脑残同胞。无数神童,最终泯然众人,发现这个世界衡量人的标准并不只是才艺,艺多固然不压身,但却压榨童年,剥削欢乐。
如果非要学别人家的孩子,那就学一条:跟着兴趣走!
也许武亦姝是她爹妈拿鞭子抽着背诵了那么多古诗,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那种骨子里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优雅绚烂的人,媒体的采访也印证了资格猜想。
水深火热中的奴隶造不出金字塔,棍棒加枷锁估计也捧不出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就算捧出了,其人在赛场上也不会是那种风范。
算啦,羡慕一下她,祝福一下她,然后回头看看自家娃,如果是一个诗文种子,就喂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上求出口成章,下求不会做诗也会吟。
狼有狼迹,蛇有蛇踪,各自走好,彼此欣赏。
此之谓文明多元。
【文/导弹熊 微信ID:Mbear923】
我们先来看看武亦姝,夺冠路上如何过关斩将↓↓
有网友赞其为“当代李清照”,而这位00后目前只有16岁,就读于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年级。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仲:诗词经典,背是小时候的事,理解是一辈子的事,享受是三代人的事。既便只做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奶奶,满腹诗书的武亦姝也是令人艳羡不已的。小米:狼有狼迹,蛇有蛇踪,各自走好,彼此欣赏。这话说的好,对别人家的孩子,欣赏即可,不必复制。中国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到处可见一窝蜂的模仿。文化是多元的,只有百花齐放,才是满园春色。
大丹丹:读诗背诗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的苟且中感知美、鉴赏美,抚慰自己的心,不为出口成章博高分,只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无用而有大用。西风敲竹: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没用的人基本肚子里没有货的。只会兰瘦,香菇。怎么会理解古诗词带给人那种愉悦感觉。隔岸观火:学有余力的高智商们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吟诗作赋,但芸芸众生们还是努力先学好一项技能(用来谋生),有余力的再学好外语(为出去做准备),未来一定是技术流的,不要相信宣传,它鼓励的都是害人的。Lw:已被这个超有文化的综艺节目虐到沉醉。什么超女快男简直弱爆了,这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根啊,可惜离我们这个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渐行渐远…
Sean:我不提倡死记硬背,拿本唐诗宋词背下来有什么用。关键在理解,在体会诗词的美。腹有诗书并无用,神有诗书气自华。理解记忆一些诗词提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这是依靠搜索引擎无法达到的。爱如是:赞成作者的观点。最需要学习的是家长,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强项并发扬光大之。不必拿别人家的孩子的强项来要求自家孩子就行。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规范其行为,自由其思想” 漫城阳光:诗词,只有在你生活阅历丰富,深深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才会获得空前的共鸣!背诵熟记是小时候的事,而深刻体会享受诗词却是一辈子的事。
Nana*:那位说背得多没用是“书呆子”的那位,真的被你的智障言论震惊到了,俗话说“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想要写好文章首先是要学习别人的,然后多写多练,而诗词歌赋同样的道理,首先要会背别人写得好的,背得多了,思考的多了,自然悟出道理来,而不是说不会走路就要求人家跑一样的道理,再说了即使不会写又如何?背了那么多诗就是为了有一天假如你看到春天漫山桃花只会说“我靠,真美”,而是“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去山野散心不是只会讲“山好美,环境好幽静”而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大哲学家:个人感觉,中华诗词大会办的非常好,不是说捧红了谁,也不是说尴尬了谁,而是唤起了我们内心对古诗词的那份热爱之情,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就像一颗穿越时空的种子,只要种在我们的心里,或迟或早,都会生根发芽,或大或小,都会开花结果。此外,武亦姝妹妹的表现可圈可点,整个答题过程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见人家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作为一个高中生,应该说很了不起了,至于有些人说,她只会背诗,不会作诗,实在是强词夺理,求全责备,中华诗词大会的要求是背诗而不是作诗,况且作诗不是一般人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说那些话的人大都怀着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我们可以自行屏蔽,不去搭理。希望武妹妹能够再接再厉,继承发扬中华的美好诗词。
黄小怪兽:诗词的美,在于懂得它们的的人用心去领悟。而因为节目走红,去追捧诗词的人,即如同看了一个跑男节目就马上学习撕名牌这种游戏,不用心去揣测诗词本身、只是拿来当作游戏和热门竞技,还是令人悲观的……相信这种拒绝采访的武姑娘,其本真、就是因为热爱诗词,哪怕接受采访,也说不出感谢XX之类的话。尤其推荐书这种细节,有同感,晒一次读书,马上有人要推荐书,可,读书是答疑解惑,而疑惑都是很个人的事情,你不自问就不知惑,无惑,你去读书做甚?跟风?追捧?消遣?那你看网站榜单好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女神学霸哥伦比亚大学诸康妮:从英语演讲冠军到美国名校新生
关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大概是因为这位被赞誉、刷屏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她在节目中惊艳的表现,被认为几乎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以至于其频繁地出现在微博热搜和朋友圈的推文中。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当听到这一出自《诗经·七月》的名句被她娓娓道来时,不得不承认,摄影君也被这位满腹诗书的上海姑娘顺带着这档清流节目本身彻底圈粉了。
“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选手陈更如是说。
我们追赶着脚步,对“从前慢”的生活欣羡不已,若还有机会能在新春佳节,因为一档节目的存在,与君于茶余饭后吟咏诗词,亦算是一件幸事。
泰山 玉皇顶斩云剑(赵来清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图)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秦皇岛 榆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西安 大唐芙蓉园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唐/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黄山 (久保田博二摄)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襄阳古城墙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唐/孟浩然《九日怀襄阳》
姑苏 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北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钱塘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北宋/苏轼《观浙江涛》
南京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南京 秦淮河 (李少白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泾县 桃花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宣城 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池州 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南京 栖霞山 栖霞寺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唐/皮日休《游栖霞寺》
扬州 瘦西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庐陵 青原山 静居寺
古殿焚香外,清羸坐石棱。茶烟开瓦雪,鹤迹上潭冰。孤磬侵云动,灵山隔水登。白云归意远,旧寺在庐陵。
——唐/郑巢《送琇上人》
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桂林 阳朔(久保田博二摄)
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唐/杨衡《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云南 元阳梯田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唐/陆龟蒙《四明山诗·云南》
洞庭湿地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橘子洲头 毛泽东雕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武昌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长江 三峡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北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洛阳 牡丹
素手拈花纤软。生香相乱。却须诗力与丹青,恐俗手、难成染。一顾教人微倩。那堪亲见。不辞紫袖拂清尘,也要识、春风面。
——北宋/陈师道《洛阳春》
嵩山 少林寺 (王惠宁摄)
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唐/沈佺期《游少林寺》
太行山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唐/李贺《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黄河 壶口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李白《将进酒》
西安 秦始皇陵兵马俑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唐/李显《幸秦始皇陵》
北京 长城(久保田博二摄)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贝加尔湖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渭南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北宋/寇准《咏华山》
敦煌 玉门关遗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宁夏 戈壁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王维的《使至塞上》
奉节 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奉节 巫山(巫山摄协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昆仑山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李白《清平调·其一》
罗布泊 楼兰古城遗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天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唐/李白《关山月》
来源:摄影世界(ID:PhotoWorldMagazine)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陈伊萍 陈逸欣 周航
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大家对古诗文教育的思考,来自上海的选手武亦姝、侯尤雯、姜闻页也“才”惊四座。但也有网友称,古诗词大会,就是看谁背得多。
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多方采访,试图还原上海三位古诗文选手成长之路。事实上,她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从小的背诵和积累,融会贯通以及内心世界的塑造,才是她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根本。
武亦姝: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折桂,其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和从容的答题状态“圈粉”无数。
武亦姝曾说,自己并不喜欢在人前说话,但一说到诗词,便充满热情。
“你能很直接感觉到,她对古诗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复旦附中语文教师司保峰说。
司保峰长期在学校开设选修课《古诗文鉴赏》,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武亦姝是40位选课同学之一,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固定位置。每周课后,武亦姝也会主动与其交流,“像问我后面阮籍讲不讲,嵇康讲不讲。”
司保峰说,《古诗文鉴赏》的期末作业是一篇论文,武亦姝从多个角度谈到了自己眼中的“李煜”及其诗作,文章“颇有新颖及深刻见解”。可见武亦姝在古诗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记诵,而是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谈到最喜欢的古诗词, 武亦姝说有很多,比如《梦天》、《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红豆》、《行行重行行》等;喜欢的诗人或是词人也很多,陆游是一个,因为他活得非常有风骨,笔下有很多用词清浅但感人的句子,让人眼前一亮。
在被问到为什么报名参加诗词大会的时候,武亦姝则坦言,以前也会跟着电视节目答题,觉得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得好。
侯尤雯:初中开窍自己找诗文背
侯尤雯是今年中国古诗词大会冲出百人团年龄最小的选手。 澎湃新闻记者 韦毅 图
“娉娉袅袅十三余” ,正值豆蔻年华的侯尤雯,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冲出百人团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上海参赛10名选手中最小且唯一的初中生。
侯尤雯说,自己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文静。她的爷爷侯庆志介绍,侯尤雯的爸爸是意甲球迷,她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就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尤文,是女孩,就取名尤雯。
小时候,侯尤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1岁,奶奶开始教侯尤雯认字,晚上睡觉前,一定是爷爷陪着讲故事。2岁,在爷爷奶奶的带动下,侯尤雯慢慢开始背《唐诗三百首》,直到小学五年级。
“小时候很多背过的诗文,真的会忘记的。但是很奇怪,到了五年级,特别是上初中之后,整个人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下子就能理解。记住很多诗句了。”
侯尤雯和语文老师陶丽萍(左),语文教研组长綦荆。澎湃新闻记者 韦毅 图
侯尤雯说,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读《长恨歌》,就觉得很美,而且故事很完整。但是诗文实在太长,读过也就算了。升入文来中学后,身边热爱诗词的同学陡然增加了 很多。“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很想把这首诗背下来。”
事实上,在上海中小学教学大纲上,《长恨歌》是高中生的必背诗篇。“我当时就每天背一段每天背一段,整整背了一个星期。”侯尤雯说,现在每次读到这篇诗文,还是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说起诗文背诵,侯尤雯也有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再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作者会怎么写,然接着再背。“当然这个主要是于短一些的诗篇的背诵,特别是自己想一遍怎么写之后,分析出差异再背,就很有意思。”
姜闻页:做数学题累了就背背诗词
上海中学的高二女生姜闻页
同样在《中国诗词大会》崭露头角的还有来自上海中学的高二女生姜闻页。这位诗情横溢的“小才女”,也是一位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理科学霸。
“她刚懂事那会儿,我先给她听故事磁带,每次听完后她都能很快复述出来;后来就念一些浅显易懂的古诗词给她,她也很快就能背出来。”姜闻页的妈妈石女士说,女儿对古诗词是真的喜爱,有时候数学题做累了,就会去背背诗。
姜闻页表示,真正爱上古诗词,是六年级的时候。“在课内学习古诗词,学着学着突然觉得更能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体会到朗朗上口的韵味、意境,从此就爱上了古诗词。”
姜闻页表示,背诵古诗词并不困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方法,“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背出来了。中国诗词有很多押韵、对仗的句子,这些表现方法让诗歌变得更加有条理,也就方便背诵了。”
在姜闻页看来,读古诗词是一种享受,因此,即便是在学霸如云的华育中学和上海中学读书时,她也没有放弃这样的爱好。因为成绩一直优异,同学们都称她为“姜神”。
她说,在所有的诗人词人中,最喜欢的是曹植、王维、苏轼,而最喜欢的作品莫过于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除了读古诗词背诵阅读,姜闻页还喜欢自己写诗词。她说,自己从初中起就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情感创作一些诗词歌赋。最近,她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诗歌创作大赛中,她自己创作的《鹧鸪天》也一举斩获了这项比赛的上海市二等奖。
姜闻页在《鹧鸪天》中如是写道:“眉是斜柳倚阑干,西风一夜弄春残。多少玉华着秋水,若个月儿比心寒。游丝飞,梦魂缠,几携旧绪向关山。奈何天涯相望远,拂窗绕户落恹恹。”
清流综艺带动古诗词热,一线教师:愿不是昙花一现或流于功利
2月8日,多名一线教师、大学学者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达了各自的期许和担忧。
他们希望节目的走红,能推动更多人爱上古诗文;也担忧热度可能很快消失,或是对古诗词的追热止于记诵、流于表面,对古诗文教育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古诗词的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侯体健说。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邹娟 陈逸欣 实习生 李婷
热潮下的忧虑:不要陷入另一种功利
“这些同学的获奖,我觉得对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日前落幕的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复旦附属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司保峰大为赞赏。
司保峰相信,节目的播出,能使很多学生领略到诗的美感,“他们会发现,原来古诗文是那么美,包含有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还有至高无上的善,真善美都具有了。”
但同时,这名常年开设“古诗词鉴赏”选修课的一线教师也担心,如果古诗词的内涵没有被真正认识到,可能“反而会留下了很多困难和负担”。
司保峰说,如果教师或家长没有完全认识到古诗文的价值,便可能陷入另一种功利心理,“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诗词,强行让他们背诵,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
侯体健在肯定了节目积极意义同时,也保持了一种审慎的态度。
“(诗词大会)对社会大众认识、亲近古典诗词,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能起到多少时间,能在哪些层面起到作用,还是需要继续观察。”他说。
侯体健说,过去每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一阵传统文化热,都迅速冷却。不过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古诗文受关注度一直在上升,“至少从表面来看,大家对古典诗词的热情,是慢慢高涨的,语文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
学古诗文无用?更重要的是情趣的培养
《中国诗词大会》中,高强度对抗的1vs1环节“飞花令”吸引了大量观众,堪称最精彩环节。但也有人质疑,这是“诗词背诵大会”而非真正的“诗词大会”。
侯体健认为,就古诗词本身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并不高深,考察的主要也是记诵,确实不能体现古诗词的全部魅力,但可以理解,这档节目旨在普及古诗词,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
回归到古诗文教育,侯体健认为,记诵固然是基础,却不能止步于此。“还有创作,还有理解,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去体会,运用(这些古诗文),这些方面都需要慢慢去做。”
他说,古诗文是几千年积淀下的经典,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对于(我们现代人)身份的认同,对于情感的寄托,都特别重要。”
上海文来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綦荆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古诗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情趣。“也许你不爱古诗文,那么仅仅是遗憾;但是如果你缺乏生活情趣,那将是人生的遗憾。”
在上海官方举办的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中,文来中学已蝉联11届团体冠军。《中国诗词大赛》中,冲出百人团的年龄最小选手、13岁女孩侯尤雯也来自该校。
“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说,学古诗文没用。但其实这样的观点,忽略了对学生内心的塑造。”綦荆说,用“有用”“无用”来评判古诗文学习,根本是南辕北辙。
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式来看,既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又与文化学习的客观规律南辕北辙。节目考察的是应试教育的成果,获得好成绩的方法则无外乎死记硬背。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文化在这个春节又热了一下,起码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等花季少女也的确让我们重拾才女的美好。但细究之下,无论节目形式,还是这些代表人物,都或多或少带出了一些国内教育的尴尬。相对于几个光鲜的诗词达人,这份尴尬可能与我们更切身相关。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式,决定了它仍没有脱离“显摆记性”的模式
在我国电视史上,不乏一些精彩的文化、知识类节目,但限于节目时长和吸引眼球等考量,都困在了一个模式中,即用各种方法来显摆“我记性好”、“我反应快”。无论是早年央视的《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还是曾红极一时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亦或是后来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莫不如是。因为这是唯一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节目形式,即谁答题快、答题多,谁就赢。
但这样做的尴尬之处也显而易见:它既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又与文化学习的客观规律南辕北辙。节目考察的是应试教育的成果,获得好成绩的方法则无外乎死记硬背。
历数国内的综艺节目,除了各种唱歌节目外,无外乎三种展现形式:
一曰“哎呀太搞笑了!”,以逗人乐为己任,代表性作品有《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吐槽大会》等语言类综艺;
二曰“他怎么这么二啊!”,以展示明星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以让明星做游戏出洋相作为主要卖点,代表作品有《奔跑吧兄弟》、《快乐大本营》等游戏类真人秀;
三曰“我的天啊他好牛!”,以展示素人某项超乎常人的功力为关注点,代表作有《最强大脑》等。
显然,以上三类节目中,前两类毫无教化作用,纯供消遣,只有最后一类有些教育意义。《中国诗词大会》也应归于此类。这类节目已经是目前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最有教育可能性的节目了,然而展现出来的效果,却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胜出者也往往是应试达人。喊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君,此刻好尴尬。
二、“诗词达人”是一种榜样,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
武亦姝夺得《中国诗词大会》后,很多媒体引用一句话:“武亦姝满足了所有妈妈们的幻想”。
讲真,榜样归榜样,但你真的希望孩子硬背2000首诗吗?
武亦姝的诗词量据说有2000首,她今年只有16岁,算她4岁开始背诗,平均也要两天背一首并坚持12年。这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我们羡慕归羡慕,但如果临渊羡鱼,让自己的孩子也背上两三千首诗,则大可不必。毕竟,时代不同了。
笔者小时候,家里大人常念叨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上学时一路在理科班,到了大学也学的是纯理工科。但心底里的小恶魔还是让我在毕业后当了个小编,以码字为生,大学四年算是白学。我相信全国有我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实际工作与大学所学完全脱节。
所幸现在这个时代,对人的评价早已多元化,除了有钱,再没有哪个信条被全社会信仰了。好不容易等到百花齐放的时候,如果看完一个电视节目后,再指着电视对自己孩子说:“看看人家!爸妈多么想要个这样的闺女啊……”
用北方话讲,这叫越活越抽儿抽儿。
三、“武亦姝们”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可能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广泛关注的明星选手中,除了彭敏这样以诗词当饭碗的专业人士外,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少女诗词达人,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等都收获了一众粉丝。巧的是,他们都来自上海。
事实上,在武亦姝们之外,上海中小学的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学习,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武亦姝所在的复旦附中,姜闻页所在的上海中学,都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侯尤雯所在的文来中学则已蝉联了11届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团体冠军。据网上的资料显示,她们几乎都出自书香门第,父母皆是知识分子,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侯尤雯(中)和语文老师陶丽萍(左),语文教研组长綦荆。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除了诗词,他们还都多才多艺。武亦姝拿过首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第一名;姜闻页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是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古诗词只是做数学题累了时的消遣,顺便背背的。
在澎湃新闻网一篇名为《远不止武亦姝,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报道中,记录了一位上海的中学教师独创的“人文行走”教学法。所谓人文行走,就是带着孩子们实地考察诗词的诞生地。看看这份游览江西的旅程表:
第一天到了南昌,就“领着学生直奔滕王阁,读《滕王阁序》、《滕王阁诗》,还原作者王勃的人生”;
第二天到抚州,“参观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诵王安石诗文,探讨王安石变法利弊,读《牡丹亭》”;
第三天“去欧阳修故里,探访西阳宫。并在吉安多名语文教师、教研员的帮助下,找到欧阳修家族传人欧阳水秀”;
第四天“上午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下午在江西省博物馆进行总结。”
这篇报道显然是想赞扬这种游览式的教学方法,但估计全国的小伙伴们读后都要瞪大了眼睛感叹:“上海的同学们这么学古诗词的啊?!”
这种奢侈的学法,全国能有多少孩子用得上?又能推广普及到什么程度?而文中的这位老师使用“人文行走”教学法已经25年,说明上海的小伙伴们起码在1990年代初,就过上“游山玩水学诗词”的日子了。
背古诗这种死记硬背的技能,理论上不需要通过见世面、开眼界才能掌握,我也相信全国各地都有类似他们这种水平的孩子们。但有机会去央视参加节目录制,能够以十几岁的年纪,在与董卿、王立群、蒙曼这些“电视上的人”交流中侃侃而谈,不怯场,却也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她们大城市重点中学的背景。
可能某个山沟里的孩子,诗词量比武亦姝多好几倍,但这个节目根本没去他们那个地区招募选手,或者在导演面试时过于腼腆、面对镜头时不敢说话,被导演认为不适合出镜而没有录取。类似这样的事情多累积几次,这个孩子此后的人生,可能就与“武亦姝们”渐行渐远了。
我们并不想鼓吹“寒门再难出贵子”之类耸人听闻的话题,仅仅一个综艺节目也确实没到那个份上,但大城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越来越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迹象,具体说来就是不仅成绩好,还气质好,家教好,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谈吐文雅,情商颇高,英语呱呱叫……还给不给别人留活路?
结语
从一个综艺节目中引申出一堆教育的尴尬,说实话有点牵强。但看着电视里那一个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又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你发现人家的孩子那条跑道干干净净,自己孩子的跑道杂草丛生,跑着跑着一抬头,发现旁边那道的孩子已经跑没影了……这或许才是最尴尬的。
近段时间,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
撇开《成都》的曲调不说,它的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歌。“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抑扬顿挫的韵律、画面十足的文字,比起声嘶力竭的无端发泄,赵雷的笔触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而沉静的安抚。也无怪乎有人在安静听完这首歌后,感慨:“成都因为赵雷的《成都》更加成都。”话虽绕,却点出了《成都》火的缘由:共鸣。
同样,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表、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
其实,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言持久。更别说,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成长,又有何益可言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当然,俗和雅,并非截然对立。雅,并不意味着追求“小众化”,不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雅,更不意味着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恰恰相反,所谓的“雅”,是要以“意义”驯服“庸俗”,用朴素纯粹的美打动人心。那些传唱久远的歌曲,那些广为流传的诗歌,不管是让人感动也好,引人深思也罢,不都因其有着独特的美才被人们传唱么?可以说,“雅”的品质,有时同样需要有“俗”的演绎,只不过,这种“俗”并非庸俗、烂俗,而是通俗。
赵雷、武亦姝有两句话,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人生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另一句是,“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始终干净的东西”“文化的烙印”,表述虽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对雅文化的一种呼唤。拒绝那些虚伪的东西,用有意义的文化涵养现代心灵,这,或许是是赵雷、武亦姝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文化启示。
诗词大会近日圆满落幕,在大会中,众才子佳人文采斐然,向我们展示了诗词的魅力。
书法和诗词同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今日书法艺术的发展遇到了怎样的波折呢?在浙大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答案就在本文中啦~
1月3日晚播出的《开讲啦》由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振濂主讲。他的演讲以传承·创新为主题,引导观众认识文字与书法的魅力。
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节目,没关系,小编现在就带你回顾一下~
陈老师的这堂课,立足于现代书法面临的“低门槛”困境,提出了激发兴趣的学习方法,字里行间体现着对汉字的爱,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可谓字字珠玑,循循善诱。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陈老师,倾听这堂墨香淋漓的课吧~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
“你为什么会提笔忘字?”
现在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提笔忘字,是因为这个字难写吗?这个字很少见吗?都不是。为什么会提笔忘字?陈振濂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字,我们当初记住的只是“形”,它背后的内涵我们不曾了解过,而且我们现在很少写字,所以很容易遗忘。“你现在认识汉字,只是结果是汉字而已,你所有的构成的过程,你对它的逐渐推进的认知过程,全部都是拼音”,陈振濂表示。
“毛笔字不等于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陈振濂讲到,中华文化存在到今天之所以仍然灿烂辉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不灭!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陈振濂带来了不同时期“信”字的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信”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讲解,观众可以非常直接地从字体上了解到,中国古代人在造字的时候那种意愿、文化以及审美信息。他强调书法的魅力和写字是不一样的,在很多情况下,大师们在写书法的时候,以及看书法的时候,是看字不是字,是把它当做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书法的魅力也正体现在了这里,书法不仅仅是毛笔字,它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审美。
“学习书法
要先培养审美意识”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好字,现在也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学习书法,而如何让学习书法变得有趣则成为了很多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审美”,这是陈振濂给出的答案。
因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大部分老师指导的仅仅是书法的技术,但是对于字体审美的培养是缺陷的。陈振濂也提出学习书法有不同的层次,“你到底是写字、学文化,还是练书法、学艺术?”明白这个前提,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
▲陈老师赠“福”字
音符
听了大师的一堂课,对书法、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醇正的感情。汉字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交流,这是一种隽永的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审美的提升和精神的满足。
其实,我浙的本科生大类通识核心课程中,就可以选修陈老师的西泠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课程哦!让幸运的ZJUer告诉大家这是一堂怎样的课吧~
课程感悟
公共管理学院朱同学
在课程的讲授中,除了对西泠印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外,我们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挖掘了西泠印社延续的精神维系—江南士大夫文化。沉潜敦厚、坚韧不拔、风雅温润的江南士大夫精神正是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精神基础。
西泠印社就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孤山,因此这门课对于浙大学子有更非凡的意义。它吸引了许多同学来到孤山,走进印社,去体会园林风雅,品味传统文化,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士大夫精神在当代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环境与资源学院傅同学
我一直以为,中华文化与我们专心攻读西学的人没什么大关系。我选择了这个课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是杭州人,我从小就知道西泠印社。当我们开始听课以后,慢慢地被陈老师身上的儒雅所感染。
老师从西泠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为起点,侃侃而谈。每节课的ppt只有几张照片,但是老师描绘出来的历史画卷像是绵延不绝的河流,温暖心田。我们享用了社会最好的教育资源,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应当是我们的使命。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同学
还记得陈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戏说自己很大牌,却并没有给人一种很大牌的感觉,而是像很多老师一样亲和。陈老师脸上总是带着笑,很随性,讲起课程内容也是滔滔不绝,看着一张照片就能讲出许多背后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陈老师还在课堂上还展示过自己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浙大学子们还可以选修唐诗经典研读、宋诗经典研读、庄子研读等等文化底蕴深厚的通识核心课程,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下一个武亦姝也许就是你哦。
音符
传承与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良策,这和浙大的校训“求是创新”异曲同工。百廿求是精魂,在磨砺中不断发展,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华。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