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多谈“国学”,我在机场商店里经常会看到有人滔滔不绝地推销古人智慧。在很多人那里,所谓先秦“国学”只是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被纳入到成功学的范畴。而我对中国古代智慧的关心,更多集中于发现人的价值。
如果读者有耐心认真阅读今天推送的文字,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多次推荐《吕氏春秋》。毫不夸张,它是通向中国古代智慧的方便之门。
| 不想做皇帝的中国人
《吕氏春秋》大家都听过,但里面具体讲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只知道有吕不韦这个人,和秦始皇的妈妈闹过绯闻。历史上,吕不韦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知道搞政治投资,他不是像有的黑社会老大一样,赚点钱就买个官来当,而是直接问鼎王权。而且他不只是投资皇宫,还投资子宫,也就是投资到未来皇帝的妈妈身上,只靠一夜风流便做了未来的太上皇。是不是真的,反正历史书是这么说的,当年我们都不在现场,已无从查考。
吕不韦是个杂家,他的历史贡献远不只创造了秦始皇,还在于汇集门客编修了一部《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许多章节谈的就是个人主义的东西。而在谈个人自由与国家(或者天下)的关系方面,最有名的一篇是《贵生》。《贵生》不仅观点好,而且讲了些意味深长的故事。
故事一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最感动的就是他如何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过后来的国王没那么幸运,其中有三代国王(越王不寿、越王翳、诸咎)都被杀了。最后被杀的这个国君有个儿子叫错枝,得知自己马上就要当国君了,害怕重蹈前辈覆辙,于是就偷偷跑到大山里,在一个山洞里藏起来。本来以为别人再也找不到他,可以平安无事,躲过这场灾难,谁知道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越国的臣民就找来了,将山洞堵了个水泄不通,严严实实。先是呼唤错枝,希望他能出来继任国君,但是错枝不搭理,然后这些臣民就放火烟熏,就差往里灌水了,最后错枝从山洞里被熏了出来。外面还有辆红旗牌轿子在等着他,让他返回京城。这个即将登基的国君好像去送死一样仰天悲叹:“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后来错枝做了一年国君,最后还是被杀了。
这个悲催的王子在历史上还有个名字,叫“搜”。《吕氏春秋》和《庄子》里都称他为“王子搜”。回想这一幕,你会想这历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在越国。这注定是最厉害的搜索引擎,名副其实的“搜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名字就叫《搜王》。
王子搜不是不想做王,而是不想为做王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害怕,所以通过逃亡的方式请辞。不幸的是,他的大臣与人民不答应。这种强迫就很像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派的口号,“你不想自由,我强迫你自由”。革命使人民失去消极权,这是法国大革命的悲剧。王子搜的悲剧同样在此,“你不想当王,我强迫你当王”。像王子搜这样的故事被记录下来,说明中国的古人对此是有所思考的。人不仅有不做奴才的权利,也有不做国王的权利。
故事二
尧以天下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尧帝在位的时候,曾经想过要将天下托付给子州支父这个人。子州支父的回答是:“哈哈,让我做天子没什么问题,不过我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哪里会有空闲去治理天下啊?”就这样拒绝了尧帝的建议。更多皇帝解读:www.yangfenzi.com/tag/huangdi
经过权衡,子州支父认为天下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负担不起的重负,他不愿意用这个负担不起的重负来压垮自己,他尊重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从权利逻辑上说,也是尊重了他人的生命价值。
这个故事还讲了另外一个道理:只有那些不愿意以天下为理由,来损害任何人的生命价值的人,才能够担当天下,才可以托付天下。回想人类历史上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其中不乏伟大的心灵,也有不少恐怖的故事。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怎么可能真正在乎别人的生命呢?一个不怕自己流血牺牲的革命者,当他只是想充公你的家产时,是不是还会觉得你付出的不够多呢?
一个人,如果为了革命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卖掉,他也可能把别人的孩子拿去卖掉;他不尊重自己的生命,那剥夺别人的生命也是很正常的。背后的逻辑是,我都能把我孩子贡献出去,把我的生命贡献出去,我收你一点地、一点粮食算什么?!《吕氏春秋》中对谁来做王,有什么资格,通过什么方式,都有很好的叙述。既不通过天下来害自己,也不通过天下来害别人。《水浒传》被列入中国的四大名著,然而“替天行道”的背后,却是杀人如麻。
故事三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国家是个珠宝盒,国民是珠宝。国家的意义在于保护这些珠宝,否则就会闹买椟还珠的笑话。一个国家烧在空中的焰火再漂亮,也不如老百姓脸上的笑容灿烂。再看这一段:
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这个故事讲的是目的和手段。这时候的圣人对于一切人类行为,都要弄清楚“要达到什么目的”与“用什么来达到这个目的”。假设今天有人用随侯的宝珠做弹丸去打岩上的麻雀,人们就都会嘲笑他,那么为什么要嘲笑他呢?因为在这里,被用来做手段的事物的价值是那样的贵重,而当作目的的事物的价值却是那样的轻微。
回到前面提到的胡适,若抗日意味着将老百姓骗到前线上去白白送死,生命都没有了,国家有什么意义?国民都没有了,国家有什么意义?
今天中国,每个人都在找回自己,担负自己的命运。《重己》篇里有这么一句:“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这段话说明了为什么应当轻物重生。即使失了天下,也许有朝一日能够失而复得,一旦死了,就永远不能再活。读到这段话,再想想政府鼓励银行职员与持枪歹徒搏斗,以保卫国家财产,你会作何感想呢?
透过先秦时期的这些故事,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在个体自由等方面有很深的洞察。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在于他是否能够自主选择:如果有权利选择,再坏的生命也可能是个喜剧;如果没有权利选择,再好的生命也有可能是一个悲剧。
南唐后主李煜便是这样走向悲剧的。李煜是千古词帝,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的词有他写得好。如果他不做皇帝,大概也不会被宋太宗给毒死。和前面讲的错枝一样,他生来就是做王的命,最后都被害死掉了。能够选择自己生活的,比如说爱德华八世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国国王,因为爱上了已经离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要跟着她私奔,王位都不要了。这事差点引起英国的宪政危机,虽然有人因此威胁要把爱德华八世给杀死,但毕竟只是说说,他只要退位就好了,不像王子搜,到最后落了个先熏后杀。
【文/熊培云 思想国(公号ID:woaisixiangguo)】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熊培云新书《追故乡的人》,已于2017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最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作者简介: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作品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中国新革命——〈重新发现社会〉海外版》《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等。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慈悲、温暖,多次获评国家图书馆、《亚洲周刊》、《新周刊》等机构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英剧《王冠》里对爱德华八世的刻画蛮有意思的:有些尖酸刻薄,对跟英国王室有关的事既远离又有妥协。包括他母亲的去世跟新女王的加冕。身上还是有深深的乡愁,含泪吹奏苏格兰风笛那个片段确实让人动容。
中国好像是越早思想越自由,近代以来的统一思想真的禁锢了人们自由思考的能力。现在我们开始释放出心中所想了,感激这个美好时代。抓紧时间多读古文,多读海外著作,不断练习逻辑思辨能力,是我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感谢有"思想国"的陪伴!
不知道吕不韦的思想是哪种主张,可从他能允许把《贵生》这样的文章收入以自己名义出版的《吕氏春秋》,起码说明是开明的,即便不赞同,还是允许不同思想存在的。可他选择投资的确是当时最野蛮专制的国度,最后培养出的也是开创了中国两千年专制王朝历史的秦始皇,历史的吊诡可见一斑,有时候真的很疑惑,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个人权利意识会如此淡薄,宁愿轻易的被君主代表的国家碾压,实在是太多人选择的结果啊!
政府机关人员,不是调到某个岗位就有那份能力,有这个命的人未必有这种才华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摆好角度端正态度很重要,足球不是选秀,不是谁都踢得好,但安排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给个十年总有铿锵团队! 熊老师新年快乐
胡适大师对于抗日的观点我不太赞同,面对外族入侵,总要有人去冒死抵抗吧,如果人人皆苟且偷生,那这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不受欺侮地继续存在?并且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另外熊老师的一个观点我也不太赞同,那就是凡是愿意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也必然不会珍惜他人的生命。这个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因为这太过绝对,我相信至少在我们国家抗日战争中还是有很多英雄是为了民族解放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但是他们牺牲其实正是为了换得更多人能够活着。我坚信这种伟大的精神在这个世界是存在的。但是,这种精神有时候却也是危险的,如果被引入到错误的道路上,也会出现您所说的那种情况,成为错误的政权的打手或者帮凶。
我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也挺极端的,但这时候只要听听周边人对问题的反映,就会发现,虽然你想的很好,但有人确实不想要你这一套,这时候的问题就在,如何照顾所有人的想法,就像他们都有选择的权利一样,作为导航者,不能不考虑,但就大局来说,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或照顾这个必须牺牲那个,这是最难的问题。
投胎生人无法选择,此生为人想要选择。我们常常以为选择是自由,但欲望呢?身体呢?哪里是自由?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生而自由吗?伦理能自由?身心灵能自由?灵欲肉能自由?……如果生而不自由,那就不选择了吗?不挣脱了吗?……随心吧,想躲就去躲,想哭就去哭,想逃就去逃……那一条路不是路?哪一种存在不是存在?只要不妥协,都是赢得了一些自由。
中国人还是太懒,懒得观察懒得思考,懒得自己去摸索和实践,宁愿把希望寄托在明君圣主的身上,乐此不疲地吸食群体主义的致幻剂。所以也才有了那么多想要当皇帝的人吧!
张宏杰先生说:“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形象落差之大,让人不敢相信。春秋时期的中国人,品格清澈;唐宋时的中国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国人的品质却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无创造力。”读后唏嘘不已。时至今日,很难对中国人作出概括。
苏联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坚决驳斥为苏联镇压辩解的论调,他说,到现在为止可以听到一种说法,这么多的牺牲是为了“某种崇高的国家目的”。梅德韦杰夫声明:“任何国家的发展,任何国家的成就、追求都不能以人的痛苦和损失去换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高于人的生命的价值。不能为镇压辩护。”
还有那个不务正业的明熹宗朱由校,一心做木工,也是一种境界,无人出其左右。而贪恋皇权的人真不少,至今,仍有人没有断了这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