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没什么节日观念的人,甚至连生日都不过,所有日子都是平等的。但人们喜欢过节,甚至为此发生争执,就想说几句。
今日推送的是一篇有关圣诞节的旧文,原题为《做蝴蝶,还是做蚊子?》
很理解有些人反对过圣诞节,也理解很多人坚持过圣诞节。但我认为这都应止于个体的自由,即不能对他人构成强迫。反对的人有反对的自由,坚持的人有坚持的自由,都以不妨害他人自由为前提。
真正的自由社会理应尊重两个原则:
低层次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如果你都不想过圣诞节,你不能强迫别人过。
高层次的原则为“己之所欲,勿施于人”。即,就算你想过圣诞节,你也不能强迫我过圣诞节。
一个人想过怎样的节日,都从属于个人意义自治,都是个人的事情。我主张“每个人争自己的传统,就是争中国的自由”,一个社会的富庶,就在于我们有较多种的选择。荒诞的是,在有些人看来,向世界推销孔子是为世界文明作贡献,而在中国抵制给小孩送礼物老人却是为保家卫国。
说来惭愧,这一代中国人一无所成,只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剁手无数的”双十一“购物节,而且仅限于中国流通。
蝴蝶与蚊子
平安夜刚过。有媒体称圣诞节已经成为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期发布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一定会过圣诞节,而明确表示不会的只有9.2%。部分学者因此忧虑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倡议奋起保卫。在我看来,这个呼吁未免有些唐突。
首先,因为中国并没有国产的圣诞节,所以要保卫的客体几乎无从谈起。有人翻箱倒柜,找出灶王爷,拿灶台当烟囱,说灶王爷就是中国的圣诞老爷。于是让灶王爷与圣诞老人在天上单挑,以捍卫灶王爷的神权。如此势不两立,将圣诞老人在精神领域的伟大内涵简化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宗教贩子。这种简约主义无疑是荒唐的。
若以宗教线性来思维,公元纪年早该驱逐出境。公元纪年通行于中国的道理很简单——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上看,基督纪年不过是个便于流通的公共产品。而在中国的纪年传统里,找不出一个可以普世的民族品牌。历代帝王甫一登基,纪元自动复位到元年,推倒重来。汉武帝以后,皇上为了开辟政治新篇章,在位时要注册若干吉祥如意的马甲作为年号,不厌其烦地让史官跟在后面做加法。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批评中国历史上少数目字管理,纪元概莫能外。这种纪年的方法着实委琐不堪,皇帝老儿不但占有了天下无双的沃土良田,还把中国宝贵的历史光阴割裂成一段一段的文明碎片。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圣诞老人的礼物和中国人过年压岁的文化意涵是不同的。给压岁钱是中国宗族文化里的纵向的血源关怀,而不是横向的普世关怀。圣诞老人的关怀是快乐而慈悲的。他不辞辛劳,要把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孩子,无论他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他的肤色与是否健康,而且从不要求他们子继父业、以图回报。所以,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不无感慨地说,圣诞节不是一天或一个季节,而是一种精神气质。更多圣诞节解读:www.yangfenzi.com/tag/christmas
而这才是圣诞节之所以流行的深层次原因。正因为此,那些附着其上、应运而生的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
是否拒绝圣诞老人,还有一个“谁在过节”的问题。人权先于神权,国门是所有家门的共同体。对于接受圣诞节的中国公民来说,过圣诞节多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圣诞热”,这是中国文化走向开放,精神领域市场化的结果。和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圣诞节完全免费。只要大家觉得它好,可以接受,就等于送货上心了。
在传说里,圣诞老人柴门立雪,不过是个给孩子们送礼物的义工。圣诞节这几天,我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背着大口袋的“圣诞老人”分列成队,和梯形霓虹灯串一起被悬挂公寓墙壁上,让人怀疑这些登梯子跳窗户的“红衣派送”是消防员。这种辛苦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法院或文化保守主义者不能举证这个老头跑到松树底下偷领美元或卢布,就不能动辄以国门或民族大义套牢家门,在公民们的窗子上钉上木板。
中国人不珍视本土节日,和喜欢圣诞老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学者们认为圣诞节会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逻辑混乱。我把中西文化的融合比喻成了一种联姻。圣诞节就像一位新娘。男人娶了新娘,忘了老娘,是男人思想出了问题,其错不在于新娘年轻貌美,也不在于老娘乳房干瘪,韶华尽逝。苛责中国人因为过圣诞节导致传统丢失,这是见到男人不孝顺老娘就找他媳妇吐痰的欺软怕硬、不辨是非。圣诞老人被贱斥,不过是中国人为自己不珍视传统民俗找替罪羊。
依我之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比人类无辜,圣诞节情同此类。中国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谁能说是圣诞老人派的卧底干的?到底是中国人自己不知道珍惜。如果以二元对立式的视角观看世界,世界文化自然会裂成两半。就像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里抨击的,“东方主义”不过是西方学者为了殖民方便在书斋里炮制出来的一个概念。
同样尴尬的现实是,“西方主义”在东方也被当作了一个炮制的概念兜售。圣诞老人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应该归属于全人类,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方位。荷兰与芬兰等北欧国家在抢圣诞老人的发明权,其实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圣诞节文化的成长与其在世界各地的习俗养成,并记住像托马斯•纳什一样给圣诞老人一个鲜红面孔的继承者与改造者。
文化如人,在交合中诞生,在交流中上升。几年前我在法国大学课堂里第一次听到《Mon beau sapin(我的美丽杉树)》法语圣诞歌时如坐针毡——其曲调竟然和我南开母校的校歌一模一样!我当时觉得很羞愧。然而,在我对欧洲文化有了更多接触之后,我认为这是件可以引以为荣的事情。它是东西文化合璧的一种象征。
举例说李叔同的《送别》,该曲原出自于美国曲作者 John Pond Ordway(1824-1880)的《梦见家和母亲》。后来,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为此填写“旅愁”发表,此时李叔同正东渡留学。有心者对读《旅愁》中“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等句,不难发现,李叔同几年后所填《送别》深受《旅愁》的影响。
据传此曲在日本填词已经超过百余种,然而弘一大师一词既出,以一当百。有井水处,皆有“长亭外、古道边”。《送别》没有因为西洋音乐破坏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反,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让所有的后来者感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保卫自己的文化传统不丢失,并不意味着要拒绝外来文化。 如果我们志存高远、面向未来,就不能骄傲地论定中华文化已经定型,并且可以依靠传统文本改善一切。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永远在路上、在生长,它不是定型,不是完成,而是不断地形成。这是个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的过程。八百年前,当火药制造术传到阿拉伯并转道欧陆时,当地并没有发生精神领域上的恐慌,也没人上街打“西方主义”的义和拳,以抵制中国的“鞭炮文化”入侵。
同样,作为欧洲的中心,今天的巴黎,也是文化包容的典范。在这里,没有人会担心中国的春节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会动摇他们的文化根基;在巴黎草地与地铁里随处可见的非洲鼓,让那些久居巴黎终于离开的人们无比怀念,它们融入并成为巴黎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能包容一切文化。
法国有条谚语是这样说的:蚕蛹如果只会自己照镜子,永远也不会变成蝴蝶。哈兹拉特•伊纳亚特汗也有个绝妙的隐喻,蚊子从来不向周围的环境学东西,还对它们嗡嗡地教育,所以永远不会拥有蝴蝶那样的美丽人生。是做蝴蝶,还是做蚊子,这是个几乎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最后推荐一首我最喜欢的法语圣诞歌。
我曾经听过无数遍。
遗憾的是这不是我最喜欢的童声版本。
诸位可以在网上找到
Petit Papa Noel
Corul National de Camera Madrigal – Colinde de Craciun si cantece sacre
C’est la belle nuit de Noel
这是一个美丽的圣诞夜,
La neige étend son manteau blanc
雪花展开他的白色大衣。
Et les yeux levés vers le ciel,
A genoux, les petits enfants,
小孩子们抬头看着天,跪膝乞上苍。
Avant de fermer les paupières,
闭上双眼前,
Font une dernière prière.
最后一个祈祷要作上。
{Refrain:}
Petit Papa Noel
圣诞老爷爷,
Quand tu descendras du ciel
当你从天而降时,
Avec des jouets par milliers
带着玩具千千万,
N’oublie pas mon petit soulier
我的小鞋可别忘。
Mais, avant de partir,
出门时,
Il faudra bien se couvrir
衣服要穿暖
Dehors tu vas avoir si froid
外面冷得慌。
C’est un peu à cause de moi
为的是满足我期望。
Il me tarde tant que le jour se lève
我盼望天快亮,
Pour voir si tu m’as apporté
看看你是否给我带上
Tous les beaux joujoux que je vois en rêve
我梦见的漂亮玩具,
Et que je t’ai commandés
那是我的期望。
{Refrain}
… … …
(歌词未完)
【文/熊培云 思想国(公号ID:woaisixiangguo)】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孔2222:有些人总是要把东、西方对立起來,搞的二者水火不容。天天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思維卻停留在裹腳布、大辮子時代。
邊走邊悟:读你的文章,是精神上的享受
李明杨: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但有些时候,当人们想给某些事情赋予意义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更光鲜的名堂,就好像暗合了某种机缘。我们在圣诞节里欢聚一堂,期待的不是圣诞老人,更不是为耶稣庆生,我们只想跟自己珍视的人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忧愁。鉴于此,抵制圣诞节是没有意义的。
杨竹攸:不抵制,也不会特意去过,只是厌倦了看到人们把节日变成了消费主义的狂欢。我们怀着所有期待翘首以盼圣诞老人的礼物,却忘记了应该先成为一个好孩子。
墨家巨子:不用怕,不管过西方什么节都无法撼动中国人过春节。
In the rye:现在是圣诞节的5点40,刚从考场出来,一个人走在路上,最大的快乐就是今天带了把伞
文深:近日有许多人高举民族大旗,叫嚣呼喊#不玩圣诞节# ,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 这里借贵地微评一下: 你有你玩,他有他乐, 彼此尊重,互不相逼, 包容并济方可和谐生存! 若以挑煽仇恨的方式去排斥,则彰显狭隘,属下作。
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母问我圣诞节想问圣诞老人要什么礼物,我说想要一只小兔子。第二天早上就在客厅的茶几上看见一对兔子玩偶,它们俩中间还有一封信,那封信是用的我们家的信纸。妈妈说,那是圣诞老人给乖孩子的礼物。
小幸运:其实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圣诞节就是一个好玩的节日,而且在玩的过程中无需背负太多的负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虽值得传承,但所需要承担的意义太多了。所以,就当是给国人一个狂欢的机会。我们无需对圣诞节太过敏感,这不是西方征服东方,而是中国人对西方节日的一种呼应,什么时候中国的节日也能得到西方的呼应,中国就算是真正融入世界了,而这还需要我们国人的努力。
三毛在吃鱼肉:不刻意去过,也不刻意去不过。每一天都是平等的,每一天都应该去珍惜和努力,每一天都会有开心不开心的事。
糖狼:节日也好,没有节日也好,都应该是自由的生活~
月魂:一个节日能够不借助国家的强制规定而深入人心,大家都兴高采烈热热闹闹地过,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别的节日给不了的心理需要。圣诞节和情人节能够在中国流行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中国传统节日给不了年轻人的朋友恋人间的社交和快乐。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满足家庭社交需要的,如春节中秋,或者严肃的祭祀追思慎终追远需要的,如清明端午,这些需要从古至今都有,所以到现在依然兴盛,但缺乏了满足朋友恋人间社交娱乐需要的节日,因此情人节圣诞节一进入中国就很快扎根,变成了年轻人的社交狂欢和互相祝福的节日,而抛去或者说忽略了它的宗教成分(圣诞老人只是作为背景和吉祥物存在,为大家的快乐助兴添彩)。 中国人曾经有过本土的欢乐社交节日,远至诗经里郑风所表现的,春日踏青男欢女爱,再到唐朝三月三的踏青戏水,嬉戏追逐,只是到宋朝以后中国人为理教所束,越来越压抑,越来越不敢主张宣扬个人的快乐,个人的欢乐诉求逐渐退出公众场合,除了元宵节春节,可以借机名正言顺出门欢乐一番,其他时间很少能聚众狂欢。如今个人的欢乐又可以大声为自己代言了,但是本土为欢乐和男女、朋友社交服务的传统节日早已经断了,所以我们就借西方节日的酒,来浇自己久被压抑的块垒了。
Icesnow:前几天看了两篇讽刺国人过圣诞节的文章,忧虑于我们的文化怎会如此断章取义。文革似的思维始终如影随形。今天读到老师的文字,如清风拂过。真的,活着就是节日,爱过什么节就过什么节,跟爱不爱国啥啥的有什么联系?
斜阳飞雁:有人呼吁抵制圣诞节而庆祝伟人诞辰。其实人们过圣诞节享受的是一种快乐欢乐。而呼吁为伟人庆生的人未必真正热爱伟人,也未必愿意再回到伟人时代,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借此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罢。
Vasary:生活在一元论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里真是够了。说白了,就是不自信。日本是最好的例子,西方人喜欢去日本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家里西方的东西与自己东方的东西不仅融合,而且可以如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扰互不排斥,实乃和谐。
cici:包容是我们欠缺的底蕴!
江流有声:谢谢先生,让我变得更理智的思考!
李逍遥:平安夜是给我吃苹果的机会,圣诞节是给我加餐的理由,还有愚人节,情人节,给了我一个美妙的借口撒个谎和讲述自己单身已多年。
王凯旋:写的很大气 读来很过瘾
L.又下雨:看着朋友圈里热闹的圣诞节,不过圣诞节的我有了些许疑惑,但刚刚看到这篇文章,我的疑惑就烟消云散了。只是偶尔还是会因为身边的人庆祝圣诞节比庆祝冬至热闹百倍而感到些许失望吧~管他呢,自己先过好中国的节日,开心就好啦~
聂莉:越来越喜欢圣诞的气氛,感觉这些宗教节日内涵丰富,很有仪式感,圣诞音乐大多是空灵 宁静的,给人以愉悦,同时让内心得到平静,一如读您的文章。
Mr.Fish:中国人已经无法用放假来让中国人记住一个节日了。欠缺的终究还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吧。
Mass:排斥无处不在,那些被忽视的事实以水滴石穿,集腋成裘地层现在世人面前,不经意间决定着历史的进程和走向。
山间水:无论是个人,或是国家,或是文化,或是别的什么事物,在我看来,首先都得是“自身硬”,有感召力,有吸引力,有魅惑力,有统摄力,才能够“大行其道”,行之长远,人为的干涉或期愿往往都是徒劳的。
诚实之爱:听着歌,虽然歌词不懂,但旋律让我陶醉。剥离商家的宣传,有哪一个节日还是大家带着深情过的呢?愿自由永存我心!
HJ:是该反思自己的影响力了,而不是单纯排斥。
墨池一泓:“活着就是节日!” 今天这句话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失去了一位特殊朋友后的第一个圣诞。短短的几年内,连续两位重要的朋友英年早逝,如果他们活着,每天都是节日。如今,节日,却成为了悼念他们的日子。
张妍:今天还被朋友以保卫本国文化教育一下,提倡多学国学,当时我竟无言以对,看了老师的文章,豁然开朗!
簡單快樂:能有幸讀到你的文字甚是歡喜 感謝 好文薦讀 轉了
AAA:更多的是商家在忽悠,商业味更浓。
朵画:嗯嗯,二元对立。就像母子之爱与夫妻之爱,不同的爱,并不冲突。
xqy:感觉国内圣诞气氛比过年还好。不会很好表达意思,个人觉得这,其实不是坏事。
木槿:每每遇到意识形态思索日常现象时熊老师就能恰好推文解疑答惑 阅后不禁抚掌赞叹 “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意思 但又比我能想到的深刻得多 内涵得多” 幸甚!
小林:终于等到温和理性睿智的声音了
虹澄:培云老师,您的观点我很认同,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再探讨,就是将引入西方节日类比成男人娶媳妇——一个男人同时善待照顾妻子和母亲更多有赖于个人修养,因此并不矛盾;但是对于过节,人们的精力、时间、财力毕竟有限,我认为在重心移至圣诞等西方节日之后,确实会对本土节日的影响力造成冲击
清晨阳光:文明和野蛮的区别,比东西方的区别重要一百倍。
帅兵:“如果我们志存高远、面向未来,就不能骄傲地论定中华文化已经定型,并且可以依靠传统文本改善一切。”~~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拒绝再来,而是海纳百川、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根本就在他的不排外和包容吸收。
章丽华:过不过圣诞是每个人的自由,怎样过圣诞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吗?昨夜,六百人聚在无锡某佛教寺院祈福平安,有网友评论说是“佛陀向耶稣兄弟祝贺生日”,还有网友说,他所在的城市有人放鞭炮、吃饺子……好吧,过节,大家开心就好
张杰恩:所以看到那些奉世祖为圣诞老人的帖子,我也只能表示尊重。
Sophia:尼采说:幸福的本源是参差多态
小俊哥哥:这个本质上跟双十一没区别!舆论被误导了
小太阳:考完研终于可以好好读读熊老师的书了,从《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喜欢您,到决定考南开,希望在南开与您相遇
大霍:老师的文章很令人受益。我学比较文学,西方圣诞节日地解读其实也是西方文化精神的一面。中国某些时候将各种节日转移成购物节,呼应消费欲望和冲动,包括圣诞节也难以幸免,自现代化以来,传统的位置就很尴尬,西方的又难以寻到立足根基。历史之弊,良有以也,当代迷茫,群声喧哗。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凯叔说(kaishushuo):
对孩子来说,孩子并不太在意节日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
孩子在意的是这一天带来的集中的关注。
送什么礼物?糖果、玩具、书本……每一样也许都能带给孩子惊喜,但是比惊喜和礼物本身更重要的,也许是孩子在与礼物玩耍的平日时光里获得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仅仅靠礼物给予是淡薄的,它还需要一个灵魂,那就是我们的陪伴。
跟孩子一起享受糖果的甜蜜,一起搭积木,一起读故事,孩子的童年才会温暖而充满生动的灵气。
或许,隐藏在玩具和惊喜之外,孩子最需要的礼物,是我们。
作者 | 伊姐
当圣诞树、姜饼屋、可爱的小雪人、驯鹿的铃铛开始出现在眼前时,我们知道,圣诞节就要来了。
在人们对即将过去的一年心存感念或是略有挫败彷徨的时候,它给予了每个人可以接收暖意和礼物的同等机会。
再难过的日子都可以因为这个节日而按下暂停键,那些与明天有关的美好期待也在圣诞气氛的晕染下, 在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的暖光里,被加上了明艳的滤镜,让我们愿意相信——
这一天,所有的好事都会降临, 所有的真爱都有善终。
今年,我选择跟几个闺蜜去布拉格过圣诞,看“欧洲之心”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圣诞集市。
在机场候机,看着人来人往的时候,借着手中咖啡的温度,突然想到一句话:我最想要的礼物,是你。
这个节日里,我们期盼着礼物,同时又绞尽脑汁想给自己爱的人一份惊喜,可是,也许Ta想要的不过是你。
那个不错过我的真心,不虚掷我的善意,不浪费我的良苦用心的,爱过或者爱着我的你。
电影是对庸常人生的抵抗。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那些在电影里出现的爱与奇迹,让我们有力气对生活抱有更多一点的想象。
在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刻,伊姐想要推荐给大家三部电影,它们都和圣诞节有关。重要的是,它们以圣诞之名在不同的维度里教会我怎么对待生命中最重要的父母、爱人和孩子,给了我不同的暖意。
《 天伦之旅 》
圣诞夜最适合跟父母一起看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年迈的弗兰克对自己的四个孩子百般呵护,可是在妻子去世的八个月时间里,他发觉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想要在圣诞节和四个孩子团聚,可是孩子们都以繁忙推脱,无法回家。于是他一个人踏上了拜访四个孩子的旅程。
电影一开始就像我们自己的生活,忙碌中,我们最容易牺牲的是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在这趟旅程中,他隐约发现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与他想象或者说期盼之中的全然不同。
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是作为一个给电线涂保护层的工人竟然培养出了一个广告公司女老总,一个国家乐队指挥家,一个舞蹈家和一个艺术家。
但现实呢?
大女儿和女婿已经分居,公司里的总监是大女儿的新男友;
小女儿和隔壁女邻居是一对恋人,极大挑战了他的价值观;
大儿子在国家乐队并不是什么指挥家,只是任谁都可以取而代之的鼓手;
而他疼爱并给予最高期待的小儿子,结局更让人心碎——因为承受不了妈妈的死抑郁自毁,嗑药过量死去。他生前画下的最爱的一幅画,竟然是冬天里绵延不断的电线杆。
弗兰克在半梦半醒间回忆孩子们的童年,他不是完美的父亲,但他努力过尝试过,就像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一个人踏上这趟旅程一样。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不断调整、克制、学习并尊重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真正的爱是什么?也许,就是按照对方的方式去爱TA,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对方身上。
放下那些完美的要求和构想,真正地接纳和理解站在你身边的那个至亲至爱的人。
与父母的相处是人到中年最触动人心的温暖和反思,《天伦之旅》展示了两代人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修补破碎、重拾温暖。
一起看这部电影,是向父母传递,绵长岁月,我最想要的是独立而不孤立、关怀却不沉重、沟通却不绑架的关系。一辈子很短,父母一场缘分很深,来不及解释,唯有好好珍惜——
这个圣诞节最想要的礼物,是你。
《真爱至上》
圣诞夜最适合跟爱人一起看的电影
我自己看一百遍都不烦的圣诞经典电影。
电影讲述了发生在圣诞节期间的10个暖心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它讲的不仅仅是爱情。
它讲述的是:那么多的拥抱、亲吻和微笑,穿破冬日的阴暗和寒冷,夹杂着笑与泪,不停地戳中每个人心中隐秘的情感,哪怕一点久违的心动,也像叩响门扉的圣诞老人,给人带来欣喜和宽慰。
关于勇气
失去母亲的10岁小男孩终日郁郁寡欢,继父在得知他喜欢上学校里最漂亮的女孩后,热烈地鼓励他去追。
小男孩为了赢得女孩的关注,废寝忘食地练习架子鼓,只为了圣诞节可以和她同台演出。在机场为了与女孩告别,他勇敢地冲破重重阻碍,明亮的眼睛里闪着爱的纯真和勇气。
关于怀念
在法国治疗自己受伤心灵的英国小说家与葡萄牙女佣,在相处中渐渐滋生爱意,即使语言不同,一个说英语,一个说葡萄牙语。看似自言自语的两个人却能心灵相通。
他用英语说:“开车载你回家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她用葡萄牙语说:“和你分手是我一天中最伤感的时刻。”
关于知足
青年爱上了好朋友的妻子。婚礼上,他把摄像机定格在美丽的新娘身上,跟着她旋转、跳跃,捕捉她的每一个微笑。圣诞夜里,他敲响新娘的家门,提着录音机,依次拿出一张张小纸板向新娘表白——
“别说话,就说我是唱诗班。”
“我说这些话不带任何期盼,只因为今天是圣诞,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圣诞。”
“对我来说你是完美的。我无用的心会一直爱你,直到你老去。”
“圣诞快乐。”
他说完转身离去。新娘追上来给他一个吻,然后回家。
他说,这足够了。
……
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会是什么滋味。圣诞节就像一个属于自己的礼物盒子,里面藏着自己的秘密和心愿,哪怕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期待。
圣诞每年只有一次,剩下的三百多天里我们该如何去爱?在没有雪花,没有灯光,没有圣诞老人的日子里,我们又该怎样存储下暖意,让“爱”有地方安心落脚?
电影的第一段旁白告诉我们:
“每当我为这世界倍感沮丧之时,我就想起西思罗机场大门的那一幕。
很多人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仇恨与贪婪的世界,但我不认为如此,在我看来,爱就在你左右。”
这个圣诞节最想要的礼物,是你。
《 极地特快 》
圣诞夜最适合跟孩子一起看的电影
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过圣诞节,筹备礼物、布置房间,想给他们一份仪式感?为什么告诉孩子们这世上压根没有圣诞老人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这部电影也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小男孩始终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但周围的大人和玩伴都认为这只是他天真的一厢情愿。圣诞前夕,小男孩终于因为他的坚持而得到了回报,踏上了去北极参加圣诞派对的火车,和另外三个小伙伴开启了狂欢之旅。
事实上,也是成长之旅。
旅途从每个人车票剪出的两个字母开始,到回程时车长为每个孩子剪出完整的词语。每个人车票上的单词代表了Ta的收获和成长。
小男孩收获到的是“believe”。
信仰,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信仰,因这份信仰而保有初心。
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情是因为相信才会存在。就像小男孩回家以后,他开心地拿出圣诞铃铛,放在耳边,铃铛叮当作响。父母拿过来听的时候却什么声音都没有,还打趣地说:“孩子,这铃铛并不响啊。”
只有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孩子才会听得到清脆悦耳的铃声,成人世界里的怀疑让他们失去了看见美好的可能。
信者得爱,所谓不期而遇的好运其实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一个人的信仰可以预见的未来。
去相信,相信一切美好。
这个圣诞节最想要的礼物,是你。
这里有七个小故事,在故事里,你看到了自己吗?
圣诞快乐噢!
英文中有个单词叫“allegro”,原意是“急速的乐章“,也引申为“欢快”的意思。我想,拿这个词语来形容圣诞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在欧洲生活,会有一种错觉:一年只有十个月,靠近年末的十一月与十二月都只是上帝专门造来给人们准备圣诞节用的。超市里早早地摆上了三角形状的树,根部包裹着破旧的报纸,树梢却悬挂着如同揉碎星辰般的塑料亮纸;喧闹的集市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材,甜食当然是最好的了,点缀糖渍樱花的甜杏果派,用白兰地黄油烤出来的圣诞布丁,马德拉做底的英式Trifle,洒满糖霜的雪人饼干,明明已经甜到心慌,却还要挖一勺绵密的蔓越莓酱。
“再来一点糖吧!”每个人都像孩子一样任性地向生活讨要着一点点甜,就连狭小密闭的地铁车厢里都有了穿圣诞服饰吹吹打打的卖艺人,急促又欢快的音节上下盘旋,好像也在提醒着你“圣诞节快要到了”。
这就是圣诞,与其说它是件闲人乐事,不如说它是一场充斥着自发性热情,流淌着甜蜜与欢悦的大型表演,是一段欢快的“allegro”表演。
说实话,我是一贯都很讨厌过节的,每当万家灯火,我的寂寞就更无处委身,它像一出罪行般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满是猝不及防的尴尬。圣诞对我而言,就更有割离感了,既没有在西方语境下生活过太久,也没有相关的宗教信仰。圣诞,这两个词对我而言无疑是遥远模糊的。
前几日路过学校旁的教堂时,偶然撞上了为圣诞表演彩排的唱诗班,歌声铮然,响彻整个教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热切神色,晶晶亮的,特别好看,就像是圣诞树梢悬挂的塑料亮纸。恍然间,像是望见了有光从巨大的穹顶上倾泻下来,竟也有了一丝感动。这大概是圣诞离我最近的时刻吧,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圣诞不是“到来”的,它是“降临”的。上帝哀矜世人,便降临了这样的一个庇护所,让人们有所忙碌,有所寄托,让人们平稳地度过漫长而艰涩的冬天,然后顺利地抵达春天。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场表演原来并不只是狂欢,它更是赦免。一年到了头,再糟糕的过往都可以作废,再难过的经历都可以清零。过了这个圣诞节,你又是一个全然崭新的人了。
那天晚上我听了很久很久的诗歌,等离开的时候已是暮色四合。独身一人走到公交车站,恰巧回家的那班车刚刚开过。就在我准备再等下一班时,那辆车突然停了,我惊喜又兴奋地小步追了上去。上车一看,原来是一位女司机,戴着一顶毛绒绒红艳艳的圣诞帽,朝我笑了笑还调皮地Wink了一下。突然有些感激圣诞节了,是它让我们变得温柔,让我们愿意匀出更多的善意给陌生人。啊,谢天谢地,我那颗顽固抵抗过节的心一下子就松动了,我不挣扎了,决定一头扎进俗气但暖洋洋的人群中热热闹闹地过个节。
这就是圣诞,在这场盛大的“allegro”表演里,我原本只想在落座后安静地当个观众,安静地观望他人的欢愉,却不料被邀请上台当即兴表演的嘉宾。从一开始的局促拘谨,生怕偷走了谁的欢乐,到后来被周遭氛围打动,怯怯地迈出第一个舞步。或许我的表演还很生涩,或许我的舞步还很错乱,但起码我的错乱舞步就跟那天晚上我奔向那辆特意为我停下的公交车时的脚步一样,笃定而兴奋。但起码此时此刻的我,是如此欢乐而真诚。
说起圣诞节,回忆里都是不太幸运的事情。
虽然谈的恋爱不多,不过每一次分手几乎都是在圣诞节前后。没有谈成的恋爱里,也有不少是在圣诞节表白失败。这让我觉得圣诞老人在助人为乐的同时可能也是个喜欢恶作剧的老头。
只有一次例外。
那天我见到了真正的圣诞老人。
与其说是圣诞老人,不如说是“圣诞老人神秘组织第74任执行者上海分部总代理”。
“名字这么长?”我说。
“是的,世界各地分布着圣诞老人的执行者,运用着自己的特殊能力为虔诚的孩子们送去他们想要的礼物”那个下巴上留着些许胡茬、看上去吊儿郎当的男人晃着手中装订好的册子说,“这是今天的心愿名单,我要在今晚把礼物送完。”
“特殊能力是指?”
“嗯……”他两手插着裤袋,一面朝前走一面说,“可以装下无穷礼物的裤袋、瞬间移动、穿过心愿名单中的孩子家的墙门、更改他们父母的记忆防止被戳穿等。不过这些能力只在今晚有效,一切都为了报答孩子的纯真。”
“很酷嘛。”我说,“要是我从现在开始虔诚地相信你们的存在,明年圣诞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
“见过执行者的人是没有资格的,抱歉。”他从裤袋里掏出烟和打火机递给我,“作为补偿,这些东西就给你了。”
那裤袋之前就是扁扁的,看来里面确实有类似四维空间的场所,容纳着无尽的物品。
我打开烟盒,递给了他一枝:“陪我抽根烟再走吧。”
他用惊异的眼光看着我,像面对着一道困难的算术题。
“昨天和女友分手了”我说,“今天预订好的一切活动全都取消了。”
“哦。”他接过香烟,点了起来,面无表情。
我们站在某个大型橱窗前的银色公共垃圾桶两侧,一起看着无数男女从眼前走过。每个人看上去都很幸福,说说笑笑,步履健硕。
我们沉默了半晌,空中飘起了雪。
“做了这么久圣诞老人,这么认真地和另一个人看雪,是第二次。”他仰着头,吐了口烟,“你知道吗,我们执行者为了保证组织的神秘,是不允许和别人谈恋爱的。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喜欢的人,连分手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看她离去。”
“……”
这就是他第一次和别人看雪的故事吧。
他摁灭了烟头,朝我摆了摆手:“走了,朋友。你的记忆我就不消除了,反正也不会有人信。圣诞快乐。”说完他就消失在那幸福的人群里。
我收起烟,朝着相反方向走去,我也不知道该去往哪里,但我觉得那应该是个很温暖的地方,两颗孤星偶然相撞所燃烧出的那种温暖。
这便是我至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圣诞节。
有关圣诞节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
那时市里的新闻节目要在圣诞做一档“小朋友七彩梦”的专题,请小朋友们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灿烂多姿的梦想。正巧不久前报纸上登了一则拖拉机和轿车发生事故的报导,所幸双方司机都没事,但轿车基本报废,拖拉机却几乎无损,很快又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去。
当时我就觉得拖拉机好牛啊,我要当个拖拉机手。这下把我的老师们急坏了,你想,当电台来拍摄时,别的小朋友的梦想都是成为科学家、老师、白衣天使,结果镜头一转到我这里,憨笑着说我想开拖拉机,是有点违和的。于是老师奖励我吃了两个鸡腿,让我别说开拖拉机,说点好听的。我是个蛮听话的孩子,就答应了(啃了鸡腿之后)。
拍摄的那天,前面的同学都顺利完成了回答,轮到我时,我挺直了胸脯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市长。”我注意到记者阿姨脸上洋溢起笑容,我的老师们也松了口气,欣慰地点了点头。教室里一片祥和气氛。
可能是这个梦想比较特别,记者阿姨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想当市长?”这个是我的老师们没有料到的,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因为当了市长,我就可以更好地开拖拉机了,就没人敢管我开拖拉机了。”
现在想来,开拖拉机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相对正规的梦想,但是它在不久后破灭了,因为很快我发现原来马路上还有一种叫压路车的东西。之后,我又有过许多梦想,许多为之努力拼搏的梦想,但是绝大多数都和开拖拉机一样,随风而逝了。
又是一年圣诞,新年将近,新的一年,无论你的梦想是否实现,都希望大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好一点。
心情好一点,一切都能至少好那么一点。
我对食物情有独钟,就连划分节日也是用食物来区分: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腊八节要喝八宝粥,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与“食物”挂钩,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味道”。
小时候,我没搞懂“节日”的意义,不爱过节。总觉得大人们无聊极了,逢年过节除了吃饭聊天磕瓜子,就是围在一起打麻将,又乱又吵一团糟,万变不离其宗,只希望早点散场各回各家。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家独自到北京上学,再后来毕业进入社会,有了第一份工作,突然在有一年的中秋节前夕,我去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一块月饼。那是我小时候最讨厌的节日食物,以前从来不肯多吃一口。
但是那一年的中秋节,我把那块月饼吃完了,连渣都没剩。
我妈从很远的地方给我打电话,问我吃没吃月饼,我说吃了,挂电话的那个瞬间,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想正式地“过一个节日”,并不是月饼有多好吃,是想家,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北京,过节也该有个过节的样子。
现在我也变成了一个“无聊又过时”的大人,特别喜欢过节,态度严肃认真,照着规矩,什么节日吃什么东西,一点也不马虎,碰上不知道吃什么的节日,我也会想方设法买一磅蛋糕或者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假装一家人整整齐齐挤在一起,过着暖融融的小日子。
我以为,过节就是团聚。
在北京呆得太久了,突然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越来越喜欢过圣诞节了,我却对此不太感冒,觉得北京的平安夜总是堵得水泄不通,不如在家呆着看剧自在。记忆里最隆重的一次圣诞节是前年,公司同事在星巴克买了一个姜糖小人的饼干送给我,后来快过期了我才拿出来咬了一口,咬不动,特别甜,有点可惜地扔了。
前两天睡觉前,男朋友突然问我今年圣诞节想怎么过,我说去年圣诞节好像在吵架,今年就不要吵了,在家附近吃顿牛肉火锅或者在家叫披萨外卖,挑一部好电影看看就当过了。男朋友没再接话。
昨天他不在家,我收到两个巨大的快递,晚上他把盒子拆开,竟然是一棵圣诞树,还有两只小鹿和彩灯,他说:“我先把树装好,然后我们把这些小铃铛和袜子挂上去。”我站在旁边没说话,因为这是属于我的第一棵圣诞树,等过完节我要把它们都收起来,明年圣诞节再拿出来摆在家里。感觉这棵圣诞树,可以用一辈子。
原来过节要团聚,是和自己爱的人团聚,是家人,是朋友,是爱人。
今天平安夜,希望你也不孤单。
五年前的圣诞节,我在香港吃了一顿免费的圣诞晚餐,拜朋友亨利所赐。
我们原本不熟,后来却因为在同届毕业生里成为最后两个找工作困难户而结缘。工作没找落的半年里,我们整天为钱犯愁。亨利鸡贼,每次逛商场时都去豪车店或珠宝店里逛,问东问西装大款,店员就会留下电话资料,逢年过节邀请客户参加免费沙龙或party,总能接到电话,还可带人同行,那年圣诞带的是我。
当晚我们喝了不少免费香槟,喝多了凑钱打车回到亨利家又饿了,煮了包速冻饺子配劣质红酒。亨利跟我都是北方人,饺子吃不腻。亨利说,自己小时候从来不过洋节,印象中不管什么节日都得吃饺子,他理解的过节,就是有人陪你吃饺子。
那不久后,我找到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一年后的圣诞节,公司聚餐,香港人过圣诞的氛围浓,我像个外人,不好舔脸放开吃,回家又煮了袋速冻饺子。
从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吃饺子。日子过得不好,联络越来越少,亨利具体哪年离开的香港我都不知道。有人给亨利算命,说他最适合呆在四面环水的国度,后来亨利去了菲律宾。
有一次,收到他醉酒发的微信:“我猜你应该在北方。”那时我刚刚搬到北京。但是他自己再也没回到北方。三个月以前,他骑摩托车出了车祸,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朋友圈。又快到圣诞节了,一个我从来不过的洋节。距家两公里外的商场巨幕里每晚都有麋鹿拉着圣诞老人狂奔,而我就在北方,盼一场雪的愿望被雾霾驱散,不敢出门,外卖叫来一包速冻饺子备好。过节必须吃饺子,不管什么节都好。曾有朋友问过我,过节为什么不能想点开心事?我无言以对。团聚本来就是一种形式,用来缅怀再也无法归来的人的形式。
今年圣诞,我猜亨利应该也在北方。而我会在家煮饺子,毫无悬念。
门口草坪上的圣诞节灯饰早就装好了,圣诞树也早就在火炉边放好了。
12月中旬我到了德克萨斯,圣诞节已经准备好,像礼物一样在等待。
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里,一大片颜色一样但样式略有不同的House。颜色是灰褐色,沉闷、平静。路上空空荡荡,偶尔有父亲跟儿子在门口玩着接抛球。
光是看着这片房屋,就更能理解《革命之路》。
“静止的天堂”。
我到这里整整五天都没有打开门。房子足够大足够舒服,温度和湿度都可控,对开门的大冰箱里塞满了食物。
因为版权问题,我不再看任何美剧日剧韩剧,奇怪的是我也一点看这些的欲望都没有了。在一种难得的宁静中,我没完没了地读书、发呆,偶尔写点东西。
第五天我站在门口眺望了一会儿天际。天空很美。这里有非常奇异的云朵,傍晚时分开车在高速路上时,你会分不清那是云还是一片山峦,黑压压浓密地接着地平线。远处的云朵则是粉红色的。
很多很多的阴天。非常清新的空气。客厅里的钢琴和厨房的花。
一年就要这样过去了。这一年,我都在等待。就像此时,依然也还在等待。
既然是无可避免的等待,我因此变得很有耐心,能够日复一日地消磨时间。
马上将是一个真正的新年,对我来说。
我人生第一次非常确切地知道:新的一年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生活也在等待着我。
这种感觉如此新颖。这好几年来,新年只意味着日历的变化,四季的更迭。然而新一年的春天就像是去年的春天,新一年的夏天就像是去年的夏天……时间折叠起来,几乎无法分辨。然而2016年和2017年之间,将会产生一道巨大的鸿沟,将这两年分得清清楚楚,将“之前”和“之后”分得清清楚楚。
我并不是齐豫的歌迷,奇怪的是,她有一句歌词:“至少我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经常会问自己:“我的生活在原地踏步吗?”很多时候我不知道答案,然而此时此刻,答案如此清晰:“是的,我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
欢迎你,2017。
有位朋友每当圣诞节的时候,就会偷偷的把周围人的头像下载下来,给p个圣诞帽,再发给我们。
每年都是如此。
常有人问:你那个圣诞帽好可爱,怎么加的?
然后作为他的朋友,就会有一种幸福感。
还有位朋友,只要有任何好的app,限免的app,他都会在群里吆喝一嘴,说说这个app好在哪里。
无论有没有人下载,他都坚持干这件事情。
默默的,我的手机里有了很多让人刮目相看的app。
Jolin是顺德人,每到夏天的时候,他就会问我:同哥,要不要吃荔枝。
无论我说要或者不要,答案一点都不重要,他都会接着说:我家那几棵荔枝树成熟了,我给你寄一箱哦。
然后就能收到一大箱他摘下来的荔枝,虽然瞬间被同事分完,自己也吃不上两颗,他又很折腾。
但每年夏天都觉得有点不一样了。
我妈也是。
每次要从老家回北京前几天,她就一个人默默的用卫生纸把土鸡蛋一个一个包好放在箱子里。
她怕我带回北京的路上会全碎了。
回到北京,我再一张纸一张纸拆掉。
完全能体会到我妈传递给我的所有。
其实想一想,生活中会有一些人总是坚持做一些他们觉得好的事情。
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挺无聊的。
但这种无聊总会突然之间让你发自内心的一笑。
这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幸福感的朋友并不是很多。
想起时,就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做一个能接收到幸福的人。
也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小幸福的人。
感觉特别特别好。
西方的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耶稣生于公元元年,比老子晚570多年,比孔子晚551年,也比佛陀晚五百多年。耶稣被基督教奉为最高存在,但对中华民族却没有什么贡献。为什么我们要忽略本民族圣人的诞辰,而去庆祝一个异国的“拉比”(圣经中门徒称呼耶稣,意思为:夫子)。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圣贤比耶稣更伟大,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诞辰、纪念他们的诞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十位中华圣贤的诞辰,但可以说,历史上这样的圣贤不只十个。
伏羲——人文初祖
历史上,农历五月十三被称作是华夏始祖伏羲的诞辰。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氏用她的足迹丈量了这个大脚印,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或人文初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的成就非常多,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②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
③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
④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⑤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⑥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炎帝——神农大帝
炎帝诞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他与黄帝结盟并打败了蚩尤,随后逐渐与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据中国几千年的史料和传说记载,炎帝,生于烈山(今湖北随县厉山)。故后来有厉国,也有随国之说。
相传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黄帝——人文始祖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但也有个别人认为在其它地方。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黄帝的创造发明: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于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命令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位于陕西中部)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水井:井的发明,古人也归功于黄帝。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尧
今日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帝尧的诞辰。尧名放勋,他带领部族从河北一路南迁,来到平阳塔儿山脚下。他平定周边部落,建章立制,以观天象,大兴农耕,任人为贤,创建国都于丁陶之膏腴之地。自此,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和美德从这里传承。二月二,记住这个日子,丁陶儿女–龙的传人更应该铭记在心,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正在腾飞!
舜
虞舜诞辰(农历九月二十七)。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大禹——治水圣王
相传,大禹的诞辰是农历六月初六。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老子——道家创始人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诏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为玄元节。后来唐武宗又敕老子诞辰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日。可见,老子的圣诞为二月十五日,曾被唐朝政府所确认,并作为公共假日。
孔子——至圣先师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
西元纪元的9月28日作为孔子诞辰日,历来存在争议。孔子诞辰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崔东壁在《洙泗考信录》中曾做过考证,据《春秋谷梁传》定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月21日;《孔庭纂要》说是8月27日。此外还有西元的10月9日、10月3日,等等。
中国古代祭孔,都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孔子诞辰。民国期间,政府曾定夏历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西元9月28日。这已为传统习惯,人们从心理上已经认可它。
孟子——亚圣
孟子的诞生日,《孟子世家谱》的记载是:“孟子讳轲,周威烈王四年鲁共公五年四月二日巳酉(即今之二月二日),孟子生。”清雍正本《三迁志 年表》和光绪本《重簒三迁志》也都据此说,定孟子诞生日为四月二日。这“今之二月二日”即为如今通用的阴历(农历,夏历)二月二日,而“四月二日”是周历四月二日。
其实,原先孟子故乡的人们祭祀孟子时都在农历(阴历、夏历)二月,只是近年来祭孟子时疏忽了周历和夏历的差异,只看到《孟子世家谱》上记载的孟子诞生日的正文“四月二日”,而没有注意括号中的“二月二日”,致使祭祀孟子的日期整整延后了二个月。如今,为了对孟子的尊崇起见,我们认为应当恢复在孟子诞生日——每年阴历二月二日祭祀孟子,而中华母亲文化节也须相应改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日举办。
庄子——南华真人
关于庄子诞辰的记述比较少,现在人们普遍将9月28日定作是庄子的诞辰。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墨子——墨家宗师
墨子的诞辰为农历九月初八。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孙武——兵家之祖
孙武出生月日不详,孙子故里滨州市将每年9月12日定为孙子的诞辰。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另外,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圣人。他们同样撑起了中华文化的骨架: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词圣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式取些水造酒,,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茶圣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武圣关羽
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被人奉为关圣帝君,尊称为“关公”。
史圣司马迁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文圣欧阳修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草圣张旭
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谋圣张良
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乐圣李龟年
唐玄宗时乐工,当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龟年善歌、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后人称李龟年为“乐圣”。
棋圣黄龙士
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
曲圣关汉卿
(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木圣(科圣)张衡
(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中华复兴,从文化复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