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作风建设账本 何必再用“某”字遮掩

近日,黑龙江省向外通报严肃查处了547起顶风违纪案例,然而包括一副省级干部违纪在内的案例都只见事不见人,违纪干部被以”某”字代替,引发网民质疑。盘点近期的一些违纪通报,”某”字现象频出,是程序要求如此,还是有意遮羞?(11月15日新华网)

黑龙江省严肃查处顶风违纪案例,对于贯彻落实反“四风”建设实在是一件大实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通过547起案例的查处,肯定能对转变作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违纪人员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

然而,一些违纪案例只见事不见人、违纪干部用“某”字代替,却让这个效果大打“折扣”,不仅对违规违纪干部形不成威慑力,给他们留足了“面子”,而且也显示不出来反“四风”的力度,其狠拿轻放的通报“戒尺”,无异于是在隔靴搔痒。

所以,既然要对外晒一下作风建设的账本,就应当晒得透明,让群众看个明白、看个清楚,看一下到底是谁还敢顶风违纪,到底是谁没有把作风建设放在心上,既然要揭伤疤,那就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和魄力,不能让通报晒得“犹抱琵琶半遮面”,晒得不伦不类。

其实再往深入一点看,这样的只见事情不见人的通报,还暴露了某些地方思想转变还不到位,对于群众知晓真实情况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通报得深刻了,对部门的形象、干部的形象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反而,让群众看到真实的一面,才能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才能真正形成转作风的内在动力。

因此,有关部门在反“作风”上不妨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对干部的要求再严一点,对问题的发掘再深一点,对事情的处理再透明一点,这样,既能让作风建设更有威慑力,让干部更加自觉转变作风,也能从根本上改善党委政府形象,让群众看到一个透明、公开的情况;更能让作风建设这股清风吹得更久、吹得更远、吹得更深。

 

文/张述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