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这个始于唐代初年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当下人情网、关系网的笼罩中变了味。从传统习俗中,这个节日主要是赏月、祭月、吃月饼,当然也包含了亲人相聚、家人团聚等亲情元素,象征家人团圆和眭。然而中秋“月饼”乱象仍然突出,从前些年的公而堂之,转为当下的遮遮掩掩。这些乱象的表现形式花样百出:高档精品礼盒月饼,包装价值甚至高于月饼本身;海参鲍鱼月饼大有市场,数千元一盒的月饼身于酒店后台。硬是把小小的月瓶整变了味,一些官员或居于重要岗位的政府职员,吃的不再是月饼,而是手中的权力,享受的是关系网、利益链。
最近,中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两节送礼吃喝风,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送月饼的仍然不得不送,因为“有求于人”,收月饼的虽然不得不收有所敛,但还是小心奕奕地收。明的不敢了,暗地里仍然搞“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究其原因:一些企业、政府部门管理对象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关系,害怕就此断了,以后事不好办了;下级害怕多年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关系,就此疏远了。还有,就是你不送,别人要送,自然有了比较,往后的日子会被差别对待,收礼的多年形成习惯,把有人送礼视为自身权力和价值的体现,心存侥幸,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悄悄地收,放在家中慢慢享用。
月饼“变了味”,铲除贪腐温床任重道远。有句俗语: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说的是衣服破了,要在小破口时就及时补好,否则,破的口子将会越来越大。送月饼,看似小礼品,但这反映出一种心态,一送一收,这种小贪形成了习惯,恶性膨胀,就会跌入贪污腐败的深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享受小恩小惠,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变成理所当然,甚至一步步滑向受贿索贿的危险境地。很多事,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秤。此风不除,必然败坏党风、政风。从小小月饼可以看出官员的品行、政治素养,刹住了官员收受月饼之风,也就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遏制住了节日送礼,也能有效杜绝不收礼不办事、收了礼乱办事。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刹住节日送礼之风,要从高压禁止,到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除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要把权力更广泛地置于公众和监督部门的监督之下,更要花大力气扭转“送礼办事”的惯性思维和风气。(文/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