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星天价片酬的两大舆论阵营互撕:价值虚无还是理所应当

8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点名批评《如懿传》两位男女主角片酬加起来合计1.5亿。同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表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一时间,各大明星片酬悉数亮相网络,引发强势围观。

《如懿传》霍建华 周迅

舆论出现两大阵营,围绕“片酬与烂片”、“收获与付出”、“市场与调控”三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看明星天价片酬的两大舆论阵营互撕:价值虚无还是理所应当

片酬与烂片

A:片酬高和烂片没有直接关系,纯属生意不好怪柜台。不少网民调侃烂片扎堆与片酬高没有直接联系,烂片层出不穷最主要原因是剧本自身的问题。

题材和内容同质化、作品纯粹迎合观众的需求缺乏内涵,表现为剧情逻辑不够、鸡汤狗血来凑,雷点密布、防不胜防,甚至不少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影视作品陷入“越热门,越脑残”的怪圈。

不少人调侃,剧情和台词烂,归咎于明星片酬高简直莫名其妙。@洞庭湖的龟龟:“台词烂得呛耳朵,也是片酬惹的祸?”网络大V@陈朝华 直言:“即使明星的片酬能降下一半,国产电视刷的质量也不见得能提升几个百分点。”

➤ 更多舆情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qinga
➤ 更多舆论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lun

B:高片酬压缩制作资源,影响作品质量。央视新闻报道,韩国演员的片酬占比只占总预算的20%-30%,好莱坞演员的片酬占比只有30%,而国内演员的片酬就达到了全部成本的50%-80%。

针对广电总局遏制“天价”片酬,不少网民表示赞同,认为明星动辄几千万到一亿的片酬,导致制作经费被过度占用,制约了整部剧的拍摄成本,使得其他环节如编剧、后期配音、特效等严重支出不足,从而影响了整部作品的出品质量,这也是国产剧越来越粗糙的原因之一。

娱乐圈教主——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对此总结得很是精辟:“是的,经过多年多快好省的基础建设,我国的大小屏幕已经进入了以流量小生/小花为中心,以五毛特效和辣眼睛剧情为基本点的小鲜肉自然灾害时代。”

收获与付出

A:明星片酬和付出成正比。多数人只看到明星的光彩照人的一面,却不知其背后的伤与痛。

他们在片场昼夜不眠地工作,完全舍弃个人时间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东奔西走赶通告。而且,多数明星都有自己苦涩坎坷的奋斗史成名史,也有风吹日晒跑龙套,得不到赏识保不了温饱的时候,等到功名成靠自己的人气、魅力和付出获取正当收入有何不妥?

退一步说,每个人的路都是个人选择和机遇造就的,环卫工和明星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职业,个中辛酸和收获也都是职业的一部分,无需过分心疼也不可分外眼红。

B:明星片酬和付出不成正比,拜金主义扭曲社会价值观。27日,@人民日报 微评少数演员片酬虚高、演技差、性价比低。更多明星解读:www.yangfenzi.com/tag/mingxing

对此,部分网民认为,相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明星赚钱太容易,收获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容易导致部分民众盲目向往追逐明星生活,助长不劳而获走捷径的价值取向,可能扭曲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人人怀揣明星梦,企图一举成名走上人生巅峰,因此应该限制明星片酬。

看明星天价片酬的两大舆论阵营互撕:价值虚无还是理所应当

还有部分人认为,明星演戏是职业要求,不该绑架媒体粉丝,盲目提高身价。如@黄胜友微博:“艺人绑架媒体,忽悠粉丝,是无耻之徒。”对于明星高片酬这事儿,号称“娱乐界纪委书记”的宋祖德也发话了,果然胆量和勇气可嘉,@宋祖德痛斥:【范冰冰周迅,给刘学文提鞋都不配】。《​中国科学家的地位为什么不如戏子?李小文VS姚贝娜、王宝强…

市场与调控

A:片酬高是资本竞逐的自然结果,不应干扰市场经济。近年来,影视圈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门投资方向,在粉丝经济、明星效益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风投、上市公司带着大把热钱和一股冲劲进入影视市场,出于造势或拼业绩的目的盲目邀约大牌明星,加剧影视行业市场竞争机制,哄抬明星片酬,淘汰了一批欠缺人气的明星也打造了一批“票房保证”。

即使目前市场存在不冷静的泡沫现象,也是供需情况所决定的,市场经济自有其内在规律解决负面倾向加以改善,有关部门不应“任性使用行政手段解决市场不成熟问题”,剥夺市场自由权利,管、限、禁很可能会造成更多乱象。

《如懿传》霍建华 周迅

B:市场盲目偏向,片酬畸形膨胀,像房地产泡沫。当下社会娱乐化过盛,明星八卦长期占领社交平台热门热搜,追星现象严重,出现粉丝包场电影为偶像票房冲刺加油、砸重金买下报纸头版告白偶像的行为。

大量粉丝盲目追星,部分机构借机炒热粉丝经济,烂片横行于市场,导致制作人、导演等为保证票房无奈“唯明星论”,有了明星超高人气的支持,稍加营销炒作手段就能获得数亿营收,在此情况下,质量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学粗鄙、伦理虚无”的影视作品随时可见。

此外,知名编剧@汪海林 表示,部分明星片酬虚高涉及联手炒作、暗箱操作甚至违法制造虚假信息、假数据、假账,与制作方、播出方有私下交易,这些确实应该管。

明星片酬的畸形膨胀如同房地产泡沫,却也和房地产泡沫一样“坚硬”。早在2012年,@新浪科技 就发博称“影视行业似乎隐约听到‘崩盘’的脚步声近了”,希望此次央视和广电总局的警钟能真正振聋发聩,整顿走偏的影视市场。《马蓉隐私被爆徐玉玉信息泄露 几种情绪、道德相互较量的舆情现象》《徐玉玉刘伶利两条生命逝去,时机、心理和环境助推教育舆情爆发刘黎平:史记《徐玉玉传》,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事件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 魏则西事件后,辱骂马蓉宋喆心疼王宝强 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

➤ 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霸屏,是谁掌握了网络舆论主导权?

➤ 从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等事件 看社会隐疾传播如何引爆舆论

➤ 影响网络舆论事件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因素

➤ 八大舆论环境告诉你,为何宋有洲的“空中巴士”巴铁遭轮番轰炸

➤ 曹林:从王宝强马蓉、宋喆杨慧出轨离婚舆情看新闻发布和引导技巧

➤ 清博研究院:从舆情爆发到应对,影响网络舆论烈度的十大因子

➤ 清华大学沈阳点评近期热点:赵薇事件、王宝强离婚、分答、直播

您可能还喜欢…

10 Responses

  1. 瓷和蜡说道:

    娱乐圈的高薪酬曾让一些吃瓜群众很自豪,因为台湾韩国的明星们都来我们国家淘金啦,我们有钱就是任性。。。满满的自豪感有没有。但是,畸形的高回报最终会转嫁到整个经济社会各个环节,最终吃亏的还是普通群众我都不知道那些群众哪来的自豪感。。。。这自豪也是台湾人韩国人啊,自己明星能去其他地方捞金,说明自己造星能力强,他们在自豪个屁?
    而且我国人均薪资这么低,底层演员收入那么低,明星那么高,贫富差距那么大,有啥好自豪的?限韩剧的时候人人拍手叫好,限美剧的时候呢?限英剧的时候呢?限日剧的时候呢?限动漫的时候呢?限大米白面的时候呢?限红烧肉的时候呢?蠢材就是这样,刀没砍到自己身上欣赏的就是一个红光一闪,却不知道自己也是圈里养着的。假设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一集能承受的最高价格是500万,一般影视公司制作经费上限是450万,如果演员拿走400万,影视公司只能拿50万做制作经费。但是如果演员仅仅拿走200万,OK,有的影视公司仍然拿出50万做制作经费,但是由于市场博弈,另外的公司愿意拿出100万做制作经费,而有的公司干脆就拿250万做制作经费,一般而言,那个愿意拿250万做制作经费的品质高,声誉越来越好,然后生意越做越大。 因为现在钱都花在争夺明星上了。2 急功近利,资本太浮躁,热钱多。3 广电审查和题材限制市场经济(娱乐业)发展畸形了还指望它自己调节?忘记全球大萧条的教训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有时间多读读经济学吧,整天看各新闻端里的有些人总是说戏子当道,戏子收入高科学家怎样怎样山区儿童怎样怎样。简直智障,首先科学家收入低,他们知道??其次,当科学家真的名利双全的时候那些人就会说:搞科研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不懂为什么总会有那些脑残评论,更不懂,为什么我们的肉食者,也被他们影响了。可悲!假设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一集能承受的最高价格是500万,一般影视公司制作经费上限是450万,如果演员拿走400万,影视公司只能拿50万做制作经费。但是如果演员仅仅拿走200万,OK,有的影视公司仍然拿出50万做制作经费,但是由于市场博弈,另外的公司愿意拿出100万做制作经费,而有的公司干脆就拿250万做制作经费,一般而言,那个愿意拿250万做制作经费的品质高,声誉越来越好,然后生意越做越大。

  2. 戏安生说道:

    中国的电影始终放不开,看过这么多国内和外国电影,中国文化行业要做到百花齐放很难;体制始终存在,一些系列电影仍然不能脱离怪圈。只能说一句话了:该管的要管,该放的要放。“限韩令”并不等于限韩剧,且不说政治问题,这几年韩国的十八线明星确实在中国捞钱太多了,而且没有什么意义,无营养无大脑不费力的来一趟中国就轻轻松松带走了很多钱,而中国明星在韩国呢?且韩星热带来的就是各种中韩合拍,口型都对不上的无脑烂剧,对于市场和影视发展有什么贡献?所谓限韩也不是全面禁止,只是加以调控而已,尽可能的存优去粕,没毛病。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全世界除朝鲜古巴外的经济体质,完全的市场经济等于无政府主义,那中国中西部经济不如东部,就应该任由下去,不搞西部大开发,让西部越来越穷,东部越来越富嘛?如果没有国家经济上的调控,通货膨胀,次贷危机,任由市场经济无限发展根本没有办法度过,广电的事也不应该这样嘛,只是存在管多管少的问题,韩国流这么严重又把导弹放在家门口了不应该管管嘛?难道中国的年轻人都成了韩国棒子了中国就强大了,同时中国人要文化自觉少不了政府的引路,有了文化自觉,拍电影应该注重电影本身,不是像小时代一样拼演员就能拼那么高票房,奥运冠军那么苦,中科院社科院那些一生都默默无闻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奋斗一生也不如那些高价演员一场演出,根据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工,这不是各自收入问题,而是将成为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的拉大,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这样下去,国家会乱,历史参见苏联二月革命,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等,所以需要调控,但度量我觉得恰好。管好宣传口,就能管好价值观,文化导向是战场!不管才有大问题,不能什么都市场化,文化市场就是要管,现在实在是太松太松了,太市场。不仅要有国产保护月,还要继续限制好莱坞配额,加强政治审查!1.片酬是由演员和制片方双方协商,签订合同确定的,属于民事行为。合同违法了,有法院。偷税漏税了,有警察。觉得应该对演员征高税了,有人大立法。那么作为行政部门的某局到底怎么管?是不是又是一纸公文下发,快刀斩乱麻?凭什么?违法吗?违宪吗?如果推而广之,是不是某部门觉得某件事该管了,都可以一纸公文随便干预?某个行业乱了,是该治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但是,问题是应该怎么治?是该用行政手段还是用经济手段?是应该遵循法律还是凭借意志或是所谓的遵循民意?哪些该管?那些不该管?通过什么程序管?2.现在整个电影行业处于上升阶段,很多烂片随随便便就能圈到钱。如果演员片酬降下来了,制片方就能把省下的钱用到编剧上?用到技术上?电影质量就能提升?电影票就能跟着降?吃瓜群众就能跟着受益?你当那些资本家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最后肥了谁?3.这次打压演员的理由是片酬虚高、炫富,那么房地产老板、煤矿老板、包工头们的收入虚高吗?炫富没?炫富的时候社会影响恶劣不?为什么没有打压打压他们?有一天某个吃瓜群众的行业也突飞猛进,收入也水涨船高,有钱了也嘚瑟两下,是不是也要被打压?4.什么是炫富?怎么界定?炫富违法吗?不违法的话要不要管?应该怎么管?装逼要不要管?闷骚要不要管?5.片酬高怎么界定?演员的片酬应该占制片成本的多少才算高?谁说了算?为什么非得是某局说了算?凭什么?某局火眼金睛,高瞻远瞩吗?一直走在市场前沿吗?为什么不去管管股市?管管经济?国家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不要太激进。我们就一直都是这样,哪个行业都是这个调控过程。一个行业兴起,各个阶层看到有利可图,就蜂拥而至。来的人多了,市场和行业必然要乱,这时候国家出台政策控制,然后该行业恢复平衡和平稳。我们应该理解,政策和控制力永远是出现在各行业不正常情况呈现苗条、趋势之后才会出现的(就像检测假货的标准永远要落后于制假,你得先看到假货,然后专家研究这种假货,才能出台检测这种假货的标准)。举例:90年代,足球火了。大家蜂拥而至投身足球产业,俱乐部,培训机构,广告,赞助,外援,教练,甚至家长都重金送孩子去踢球。之后足球行业乱了,国家出台类似政策进行控制,然后足球平复冷静状态。其实《厨子戏子痞子》里戏子和痞子的一段话就能说清:"你个臭戏子,下九流⋯""下九流里老子我排第一,你丫排第八哪"不要问我痞子是什么,中国艺术界(包括电影界)是我TG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所以不可能放开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作为国际上某种意义的弱势国家,一定的意识形态管理没错,问题出在管理过度和管理水平低上。

  3. 梵高的左耳说道:

    政府生怕人民被带坏了,怕思想四面八方走太深,很难往中心带,最终怕闹事……怕闹事是对的,但是中心思想却没有定好位;现在的中心有点像是“国家强大我自豪”,而“我是谁”却模糊不清,其实可以学习美国“认识自我,做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东西——当然在真善美的前提下,有问题记得找心理医生。资本主义好,资本主义好,资本主义国家基尼系数高。市场经济好,市场经济好,资本家是人民的好领导。总有人赚着卖白菜的钱为卖白粉的人洗地。制作费450w,以前只能用400w请3个明星,现在明星片酬受限,但不现制片酬占制作费的比例,也就是说,限片酬后现在可以请6个明星。在各种限制下,资金还是会选择最赚钱的那条路。别说的烂片多是因为明星片酬高那样,片酬跟烂片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最大问题是总局没有开辟出一片自由创作的市场,就算有人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剧本,但很大可能过不了审,谁tm敢投钱去拍?剧本没法创新,镜头过于恐怖或者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又要剪,你说投那么多钱在制作方面有意义吗?制作组砸钱在明星身上也是迫不得已啊。最后说一句,不是市场不起作用。你看看人家韩国,人家有黑箱审查吗?反正我是好久都没看国产片,是连去网络下载看都没有啊。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这两年的国产片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看的。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评论说什么市场失灵政府调控有理。我去,这些人经济学谁教的?根本就是仇富而已嘛。答主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真看不惯明星片酬高,可以调税率啊,用得着总局来管。总局是文化监管部门,不是改革委员会啊,这根本不是什么经济调控,这是文化产业监管,还是一种无意义的监管。想出影视精品归根结底一条路:放弃审查制改成分级制。别整天管些惹人嫌又没有用的东西。娱乐又不是菜米油盐必须品,嫌贵可以不享受啊,不是必须品不会死。为什么贵,因为有需求。你把一线演员工资压下来了二线三线演员怎么办,群众演员呢,还有一大批新演员呢,有便宜的老演员谁去用新演员?记得一两年前还在电影院看了一部搞笑爱情片 名字忘了 不过里面提到过黑老大的妻子被所有下属睡了这个情节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逗 感觉比大陆爱情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有很多人都说最后是吃瓜群众买单,我不同意。电影又不是必需品,没人逼着你去看,我们是有选择能力的自主的人,是有意识的个体,片子不好看不会去看别的?也有进口电影,网上也有外国剧集,非得去看国产烂片?当然我也希望国产出精品,这个是需要竞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商品成本也不只有广告费,机械化程度、人工成本、开发成本都远高于广告成本,而且除了某些暴利行业,商品的价格是不会和价值偏差太大的。什么领域都应该让行家领导,什么都强调党的领导才是中国没有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一个半懂不懂脸皮又厚技术又差的大佬强行把自己摆上神坛,那还会有谁去尊敬神呢?在我看来,一部电影要好,需要各个方面的完美,剧本,导演,演员,摄像,音乐,美术等等,电脑特效嘛,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至于说风格,我不太看韩剧,但是我看韩国的电影,有些电影真的很棒,杀人回忆,熔炉,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一下韩国电影人是怎么维护自己的电影的,至于说我们自己的风格,可能真的不只要说市场了,还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形成一种风格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电影,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我们也不是没有这种好电影,像霸王别姬,太经典了,只是我们现在的电影市场充斥着一堆想要借着所谓的明星来挣钱,拍出了许多尴尬癌辣眼睛,而这就是为什么要压演员片酬的原因,目的嘛,就是让钱回归制作,让大家看到用心做的好电影,不是吗?很多人居然还是相信要管?但是从来不想想凭什么来管?楼主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违法了有警察和法院,倘若不违法,凭啥来管?如果法律不健全,有人大可以去完善相关法律。这说好的依法治国呢????这支持光腚总局来管,赤裸裸挑战着习大大的依法治国的精神好么?文化有自己的衍生逻辑,不会因为你来管一管就可以变得服服帖帖,完整地全盘地为政治服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要立足实际,参考外国的经验,或许让文化市场自己来调节效果会更好。参照苏联解体 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成功施行计划经济 这是必然 你也清楚 你所谓的无政府状态 既政府作为服务机构的存在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才对 而不像现在的越管越严.

  4. 不吃兔子的鱼说道:

    片酬是由演员和制片方双方协商,签订合同确定的,属于民事行为。
    也是市场行为 只要票价炒得起来 票卖得出去 管那么多干嘛呢
    郭德纲说得好:如今不比过去了 平地抠饼 对面拿贼 更要命的是听完了看完了 好你才给钱 不好扭头就走 现在买完了票进场子 不好听不好看走你 活该 不退钱 当然撂地说相声 唱戏演戏不大相同 过去唱戏演戏 角儿代表戏班跟戏园子老板谈的包银 看戏班腕儿大小谈价钱 基本相当于现在的片酬吧 只是现在中国的情况已经不是内部可以自我调整了,我想很多投资人不缺钱,明星出高价他们也乐意给,可是一部电影靠演员什么的只能撑住面子,还是最浅的那种,在一定程度上,演员(只是表演,不包括自己编剧自己导的那种)对一部电影只有20%的影响,而这些人却可以拿到一部电影80%的资金,甚至更多,这就有点畸形了。美国电影工业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模式了,但实际上,他们也会有内部纷争,比如编剧就会时不时的罢罢工,所以借鉴的同时我们还得自我调节一下。中国工会这种东西嘛,我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既然做不出实质上的改变,也就只好靠投资者合理分配了。演员片酬这么高,都是因为粉丝经济好吗!大家都知道找那几个明星就算片子再差也有粉丝买单!所以才不会将钱用在其他地方。照你说的,多引进国外的片,增加竞争,但是国外的片已经有一种很成熟的生产链了,竞争是大了,人人都去看国外的片,那么正在成长的国产片就没人看了,没人看就赚不到钱,那么谁还会去生产制作国产片呢?那些平台直接花钱引进国外的片子不就好了吗?好一句轻描淡写的自我调控。。草原上水草旺盛的时候草食动物会大量繁殖,等水草不充分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死亡,然后数量又恢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调控。若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当然毫无问题,但是作为被调节的我们,你觉得这都没问题?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必须要人为干涉的,你的那种想法太天真一个社会就是需要管控的,到了现代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很能人民了,虽说言论自由,但一个人整天接受国家不好,政党不好这样的宣传,会不会产生厌恶的观点,不要说自己足够理智,不会被外国的虚假宣传所骗到,分的清真假,大家都是普通人,哪有那么多的能力获得最准确客观的信息,没有控制,这个社会将彻底乱掉,电影不是商品,所有艺术品都不是商品,只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艺术品暂时只能以商品的性质存在于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本质是商品,同理那些烂片也不是电影,它们只是以电影的形式为载体的商品,电影不是商品,所有艺术品都不是商品,只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艺术品暂时只能以商品的性质存在于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本质是商品,同理那些烂片也不是电影,它们只是以电影的形式为载体的商品,所以,电影不是商品,有的电影也不是电影,我认为概念再混乱也得分清现象与本质所以,电影不是商品,有的电影也不是电影,我认为概念再混乱也得分清现象与本质,让市场自己调节,倒了重新再来,凤凰涅槃,。一味老妈子似的心疼袒护,总感觉倒了谁面子上都不好看。最后培养出一大堆畸形儿,代代遗传。还要学祥林嫂哭鼻子,其实孽都是自己造的,怨不得别人。一部电影的投资是有限的,人工费占比过高,那其他的肯定无法保证,对中国的电影发张没有帮助的。这放到其他地方是一样的道理。国产片不好,打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借口,开放进口外国片,呵呵,这跟国产工业不行,就直接进口好了,我们不需要有能力自己做,有什么区别。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其心可诛!将文化产业拱手让人比实体工业拱手让人还可怕。 这不是意在控制贫富差距么 毕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 那样大多数的人连饭都吃不上又会说了 什么共同小康啊之类的 不过吧 这个方法我觉得基本没什么效果 改进真的要靠群众来提 不过改没什么问题 而且就算资本主义 调控也是普遍得不行。某些没有演技的演员只靠他的粉丝就可以吃饱,即使片子不行也具备票房号召力,导致片商倾向于请这种明星保本收益,而有些演技好的演员没有票房基本盘,请他即使片子不差也是有亏本的风险的,这种自由市场最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需要一个调节阀把标准之下的烂片全部拦在圈钱门之外,这种调节阀其实最好是由影视圈自发形成比较好,但目前业界或者说背后的投资界似乎并无意于此,对于投资界来说可能最在乎的应该还是收益,电影不过也是一种投资而已。广电总局如何遏制?拿收视率来讲,现在的收视率已经被某个台严重污染,只要给钱就有高收视率,广电不是一直说打击收视率造假吗,结果呢。这种事只是说说。如何监管,怎样监管。中国曾经的古装电视剧也是数一数二,广电一纸批文使古装剧失去优势。同样,遏制天价片酬,你怎么遏制,如果剧本不好,如何遏制也是白搭。广电应该结局电视剧本的问题,让烂片尽量少出现,光腚总菊虽然一直都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不过这次的决定还是有必要的,而且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脑残粉们的拜金主义拜星主义。中国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出发点很好,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原因就是一刀切,这个政策颁布,要想达到效果必须配合其他政策,单纯一个政策是不会起到多大效果的。遏制天价片酬,是为了繁荣市场,但是对于电影类型和讨论的内容仍然充满管制,这合理吗?

  5. 灌茶员说道:

    当前我国一部影片主要明星的片酬能够占总体投资50%以上,更甚者占比高达70%。而当代电影工业的制作参与者,涵盖编剧、导演、摄像、场景、道具、服装、化妆、特效等多个工种,所剩无几的资金要偿付所有人的薪酬,只好因陋就简,加大了粗制滥造的风险,影片质量提高更被束之高阁。多出精品、经典的愿景,和满足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只能暂时排在支付天价片酬并实现经济收益之后了。
    广电的这个限薪的逻辑真的很奇怪,演员薪资低了并不代表省下的钱就会投入到制作成本中去,他完全可以再多请几个大牌。提升制作水平最好最直接的办法,难道不是提高制作人员的最低薪资水平吗?群演现在连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你怎么不出台个行业薪资标准保护下群演?广电绕一大圈搞限薪,其实就是想甩锅。

    2015年,广电一拍脑袋搞个“一剧两星”,想改革电视剧市场,结果不仅演员薪酬飙升,电视台给它弄的买不起剧,还提高了制作方的风险,逼得他们在制作方面缩减预算。现在广电反倒把锅丢给演员,我只能呵呵了。“一剧两星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搞均分,所有的制作人都会研究怎样花最少钱做一个剧从而获得差不多比例的利润率。”华谊兄弟电视剧宣传人员郭新年表示演员降价很难:“演员的片酬是限制不了的,你可以调查一下一个演员的号召力有多大。演员本身是一个供需市场,怎么可能通过限制下游市场来降低片酬呢?只有‘两星’播出了,还想追求利益的话,就得拿好剧,拿好剧就得有好的演员阵容,短期内演员片酬不会有下降,只能说是不涨了。”在这种情况下要降低成本只能进一步压缩制作部分的经费,进而影响电视剧的品质:“对小公司来说,会影响电视剧品质,因为要收回成本,就要控制投资。而大公司卖不出钱,就要采用预购的形式来降低风险。”好莱坞也限薪,不过是限底薪。
    出演电影和电视剧演员在2013年日薪不得低于859美元(1美元约合6.14元人民币);每集时长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的电视剧,普通演员在2013年每三日拍摄薪酬不得少于2173美元,特技演员2013年每三日拍摄薪酬不得少于2347美元。

  6. 索拉·伯奇说道:

    如果对中国影视行业有点关注的话,应该会知道这两年来,艺人经纪这个行当到底都火成什么样了。这行业背景,是新文化产业在这几年成为资本为数不多可以选择的高速增长领域。
    既然是娱乐就需要明星。这地球上有两个文化输出国的艺人经纪是做得最好的:
    一个是美国,层出不穷的编剧工会,演员工会,电影工会和法律法规维护了从业者的基本权益,也建立了一个有据可循的薪酬体系。主要是从法制角度来进行平衡;
    一个是韩国,韩国的艺人经纪之发达简直不把明星当人看,流水线般产出高质量的偶像(讲真,无论态度演技比国内这帮鲜肉强多了)。靠的主要是黑社会式的管理,不听话封杀滚蛋,连小命都难保。
    无论前者后者,这两种成功的模式都不可能在中国引用。原因你懂的。然后各大电视台发行方除了明星什么都不信,人家毕竟也有KPI好吗。
    于是既无束缚,又有需求,明星不涨才见鬼。具备价值的人是对行业有促进作用的人。臂如同一张画、一样的颜色、同品牌的画笔,结构、调色、完成度全部一样,但画者是谁,在市场上的价格就云泥之别了。这是毕加索的,可能一个亿,这是不知名小画手画的,可能一百块。
    明白了吗?市场玩家都是行家,明白其价值所在。但现在有人通过炒作,把不知名画手的画炒成了一个亿,有附庸风雅和吃瓜群众成了其脑残粉,恶意哄抬价格,导致市场混乱。可就算一个亿了,对画家这个行业有什么促进作用吗?最终可能导致更多画商和画手联合炒作,而不关注画作本身。
    同样一块玉壁,秦始皇用的跟乾隆用的价值能一样?反衬到市场上,其价格必然前者高于后者。价值就是稀缺性、关键性、唯一性,但价格不是。另外,我可不是总局黑,局内人的智商其身边聚集的精英群体,能做的预想到的。必然是深思熟虑的。我排斥把政策制定者想成SB的说法。
    现在广电这么搞,无法还是要告诉大家:定价权在我手上。价值体现在价格,但价格不能体现价值。
    什么意思呢?以演员为例,周星驰、成龙属于『价值派』,我们清楚的知道这类演员是无法取代的,心甘情愿觉得就值那个价;杨颖、杨洋属于『价格派』,市场已经多次证明,这类演员并没有什么价值,尤其对于影视行业来讲。
    总局是知道这个公式的,他们在避实就虚。
    演员高片酬的根源是什么?是市场的选择,市场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人高片酬?是因为他们有影响力,有粉丝,有人买账。于是,热钱就从其他行业直流影视行业,再把演员片酬助推一波。

  7. 炫酷小恐龙说道:

    让市场回归冷静,让热钱有所顾忌,才是让影视业回归正循环的方法,而不是看你高片酬,我就限制你,看你影响力大,我就打击你。

    但我想,这份文件能够成型,并通过央视制造舆论,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平衡了各方利益的。他们不是不清楚,真正想让中国影视行业有所发展,应该是通过官方疏导,加强编剧在整个剧组的地位、薪酬,以及整个幕后操作团队的人均收入,以此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活力、创造力。他们偏偏不这样做,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就好像某些上市公司CEO拿年薪一元,你限制了,好,制片公司告诉你,这名演员只是象征性的拿一块钱来拍我们的电影,但私底下会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给予该演员提出的薪酬。你能怎么做?

    问题的症结就出现在这里:他们这群人精明明预想到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却偏偏发布这样的限制令,不是避实就虚是什么?不就是对电影禁区不愿意开放么,大家其实都懂。但这场游戏好玩在,你懂我懂大家懂,只好大家都装作不懂,剔除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冠以『健康发展』的名头,忽悠忽悠别人,忽悠忽悠自己。

    没办法,怨不得他们。他们只是皮鞭,不是手。明星天价片酬是广电炒起来的,如今却贼喊捉贼。
    为什么这么说呢?影视娱乐是要有差异化竞争的,不是内容差异化就是演员差异化。但由于广电总局各种禁令管制内容,导致影视作品内容单一,那影视公司只能在演员上寻求差异化。这就导致知名演员片酬越来越高,因为同样类似的内容,人们干嘛不看话题度高粉丝多的红人?
    这一点从相同类型、ip或续集等大量重复作品也能看出来。为了规避审查风险,同一类型(如抗日神剧和综艺节目)同一ip(如致青春和古装仙侠)同一系列(如小时代等)会集中爆发。
    因为拍摄市场上已通过审查的内容可以大幅降低审查风险。但同样类型ip或系列,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哪?那就是演员。

    结论: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方法是放松审查,允许影视界百花齐放。让那些请不起明星小鲜肉的影视公司可以通过内容上的差异化获得高票房溢价,内容溢价可以大幅降低明星天价片酬,甚至会出现好的剧本明星只要很低片酬来抢的情形。

    有演技的演员赚的钱,居然不如没演技的演员(杨幂李易峰之流)赚的钱多。

    这也是一大票低电影欣赏水平的观众们惯出来的。虽然他们姿势低到爆炸,可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有闲钱呢?

    光腚局也是逗比,直接一发地图炮,不管有没有演技,全部一炮打死。

    呵呵。甩锅甩的简直飞起啊。

    为啥就不敢从光腚局内部,找找自己的原因呢?
    我国电影史上不是没有人才,《红高粱》、《霸王》、《太阳照常升起》、《葫芦小金刚》,哪一个不是上乘佳作?
    放到现在,哪一个能过审?

    松一松审查有那么难么?电影分级有那么难吗?优秀的艺术创作没有宽松的环境能出现吗?

  8. 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说道:

    那些人其实是懂得如何能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好的,但是可能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他们就是不这样做。每次他们一伸出手,便要把它往完全相反的方向推。就和选择题做全错,证明这些选择题你全会一样。

    他们肯定知道现在行业的症结在哪,是不是需要时间和市场去调整。他们也肯定看到了某些国产电影电视剧垃圾的摄影和编剧水平,以及刚刚起步的特效水平。他们也明白,如果可以的话,缓慢提高幕后团队的薪资或者薪资标准以达到提高行业总体水平的目的,才可能使这只手变得更有用些,但他们就不这样做。

    立一个明星演员们高薪资的靶子来打,大家来看,这些人拿这么多钱,真是罪大恶极啊,我来批评他们了,证明我还是会做实事的呢。其实他们心里应该在窃笑吧:「这些钱不是你们送的么。」
    颜值也是生产力,口红经济也是经济。
    这一点,在当下这个时代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疑问。但有时候,颜值担当们的盈利能力确实超过其他行业太多,重要的是,艺人这个职业又太显眼,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显得轻松愉悦。这时常会激发一些人的不满。那些一直被工作所折磨的人们觉得这不公平。所以,这一次对娱乐圈的“天价片酬”的非议和打压也并不太令人惊奇。
    虽然大家都觉得对于天价片酬的管控很难落地,但其实,是否真的能执行是一回事,人们的头脑里仍然残留着这种“管控物价”的思维是另一回事。
    客观地讲,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的娱乐业是相对而言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除了一些不可抗的政策限制,它没有高企的准入机制,没有行政垄断的基础,进场也好离场也罢,基本上全靠观众进行筛选——当然,那些吸毒嫖娼的出局者除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艺人的身价有一套相对成熟又经常被市场进行校准的定价机制。对于定价机制这种事而言,越少外力干预,价格就会越靠近真实需求。外力强制介入的结果只能是让一些明规则转化为潜规则,把明身价变成暗身价,片方要付出的成本是不会少的,可能还会变多,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应付那些外力,又必须想尽办法不失去市场。
    中国是一个经历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度,比“90后”年长的几代人都还残留着计划经济记忆烙印,所以,当遭遇了一些问题——尤其有关价格问题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用价格管控的行政手段,而非自由调节的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整,无论房价还是片酬。
    这次对明星的高片酬开火,有个官民同仇敌忾的前提,就是烂片太多。烂片当道,而出演烂片的明星却又拿着如此高昂的片酬的时候,总会有人觉得,必须要“管一管”,似乎他们找到了烂片的根源性原因,就是高片酬惹的祸。预算是固定的,如果大部分都被明星拿走,其他的还剩下什么?哪里有钱做牛特效?哪里有钱请好编剧?但这逻辑属于似是而非的那一种。
    片方的预算到底花费在什么地方,当然有自己的算计,哪些预算是供观众一目了然看热闹的,哪些是行内人才能洞若观火看门道的,哪些是面子,哪些是里子,这种事情无需外人去置喙,因为最终,片方的作品会送入市场被票房检验。如果说,现在那些烂片的票房动辄十数亿,那么只能说明,片方给明星上亿的片酬,是非常值得的——从一门生意的角度来讲,就是如此,盈利就是王道。
    中国那些烂片,其实有点像网游,我们每天在各种网站上看到那些飘忽而过的像病毒般流窜的网游广告,某个女歌手酥胸半露地说,在某某游戏等你哦,某个出演大哥成名的男演员,一脸狠毒地叫嚷,是兄弟,一起战。很多人悲壮地质问为什么要做得这么low,但实际上,这一切都经过非常精准的筛选机制,这样的广告精准对应人群,有效果,同样花费一百万,这种投放方式比把钱投在游戏制作本身要更容易盈利。所以说,这都是市场的选择。烂片多,甚至还理直气壮,说到底是观众的宠溺,不是明星摆谱,更不是片方纵容。

  9. 海小呆说道:

    这些夏天,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观影灾难,谁都心知肚明。我们看了《封神传奇》要给《无极》道歉,看了《王朝的女人》要给《富春山居图》翻案,看了《盗墓笔记》要向陆川的《九层妖塔》致敬,如今,这些电影一部比一部地差下去。这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已经变成了态度问题。现在,人们也开始明白,特供3D不只讨好中国观众,那几乎等于一种戏谑和侮辱。普通观众开始寻求观影的尊严。人们在最初的特效好奇、脑补CP,把电影当做纯粹的放松和社交之后,也开始寻求各自的美学诉求。他们知道哪些作品用心,哪些又是在骗钱。当钱变得开始不再好骗,转机就会慢慢出现。这是需要时间,以及自然转变的内在需求驱动,而不是外力硬性地把一切掰向另一方。
    我们经常会出现那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想法,但是为了实现公平而去选取途径时,基本上都会下意识地忘记市场杠杆,而去选择粗暴的劫富济贫。
    很多人误以为明星的生产机制简单又无脑,凭什么能得到那么高的收益?那不过就是因为注意力经济。能偶达成注意力经济,说明这个社会的发展到达了一定程度,注意力可以有变现的空间,那些凝聚注意力的俊男美女就值得那大笔的资金投入。更何况,这个行业没有人去设置行政门槛,没有必须的准入制度,它是自由又自洽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尝试,只要你有颜值、有身材、有演技,但它迭代速度极快,光鲜又残忍,所以,又有什么道理去限制人家的片酬呢?只要这些高额的片酬没有违法收入,没有成为洗钱的工具,没有偷税漏税,又有什么道理去限制呢?
    娱乐业既没有关乎国计民生,也没有和稀缺资源、权力挂钩,明星赚取的更不是税款,所以,让市场自由决定薪酬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按照管制的逻辑,按照明星攫取了制作费导致影片质量不佳的逻辑去推导,那中国足球踢成这个样子,球员的年薪动辄百万,又该如何解决呢?很多人对打土豪分田地有着谜之热情,当自己缺乏赚取的能力,就把别人的所得视作应该切割。
    其实,在中国,娱乐业是应该被鼓励的,它没有污染,也不消耗能源,属于标准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智识的投入和潜力无限的高产出,何乐不为呢?只不过在太多时候,这个行业背负了很多它不该承载的内容。尊重别人合法盈利的能力,并给予保护和鼓励,才是让行业发展的基础,在此之后,市场的反馈会不停地对行业进行校正。长久地看——真正长久地看,市场的力量,才是最强大也最精准的力量。看起来经济状况真的很差啊,都差到了广电亲自给房地产市场导流的地步了。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央视的那个新闻报道,里面不停的在提美国得演员工会提供的什么什么数据啥的。我就想来问问,中国的演员工会究竟成立了没有?如果已经成立了,怎么没听说过跟资方工资谈判之类的新闻呢?整天吆喝着限薪,怎么没听说过演员最低工资和保险缴纳、工伤保险条例这些问题的新闻报道?大伙儿恐怕都快忘了,演员也属于高危行业的一种了是吧?

  10. 李纪正说道:

    纪录,可以没明星,院线市场几乎没人敢进,电视市场相对稳定。总体来说属于没什么突破性的类型。想有大突破,要靠题材,靠话题性。

    战争,可以没明星,院线市场票房表现一般,电视市场以抗战题材为主,收益稳定,但最好别搞什么大制作。总体来说属于没什么突破性的类型。想有大突破,还得靠明星。

    喜剧,倒退十来年可以没明星,那个时候喜剧片还处在以小博大的时期,就像后来的惊悚片恐怖片一样。而如今的喜剧片,你要是没几个喜剧明星加盟,基本没人看,这点在院线还是电视平台都一样。

    惊悚/恐怖,可以没明星,此类型电影属于目前以小博大的范畴,基本不需要明星,宣发做好了基本都能赚钱。电视方面,好像此类型的作品不多呀~而且也可以没有明星的,但是最好向抗日剧谍战剧之类的形式靠拢一下,不然受众定位会很不明确。
    (本人惊悚片导演一枚,这意味着未来很多年都没机会和明星合作,呵呵呵……)

    青春,可以没有一线明星,主要靠IP撑着,也能以小博大,电影电视剧都一样。不过此类型还是比较适合依靠明星多赚钱。

    爱情,同上,而且对明星的需求更高些,青春剧还是可以找些新人鲜肉没什么问题,爱情片最好还是找熟脸。

    歌舞,不能没明星,此类型在国内比较冷门,电影方面偶尔能出一部,电视方面空白。没明星撑着,观众对此类型恐怕提不起什么兴趣。

    科幻,可以没明星,此类型在国内比较冷门,我看的上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叫《霹雳贝贝》……好吧,不开玩笑,近些年的科幻热其实可以促成科幻片纯靠IP,不以来明星,但是终究没还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尚在试水阶段,所以有明星保险一些。

    犯罪/悬疑,如果是电影,可以没有一线明星,但是至少得有几个演技派的二三线。电视剧的话,要求稍微低一些,但是依旧得有熟脸。(除非剧情牛到纯靠口碑就能赚钱,比如《心迷宫》,但是这是个案中的个案,太罕见了。)

    家庭/伦理,可以没有一线,但是二三线总还是得有的,电影电视剧都一样,此类型,在电影方面比较少,电视剧居多,以至于很多时候电视剧的演员阵容比电影的要强大。

    历史/传记,同上。

    动作,得有动作明星呀……

    体育,至少需要体育明星客串一下。

    动画,面向小朋友的可以没有明星配音,面向成年人的,最好还是找几个明星吧。

    脱口秀,没明星?呵呵……

    综艺节目,没明星?呵呵……

    真人秀节目,没明星,呵呵……

    选秀节目,就算没有明星选手,但是得有明星导师或评委啊。

    综上所述,比较主流的影视类型基本都离不开明星,而且是越主流越能挣钱的类型,越是离不开一线明星。那些不需要明星的,全都是比较小众的影视类型。从市场需求上来讲,明星的薪酬是降不下来了。
    举个例子,电影电视剧想找一线明星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因为真人秀占用了明星的大量档期,给出高额的报酬,而且也不需要背词,不用演,玩着就把钱挣了,于是影视剧资方只好开出更高的片酬才能吸引一线明星过来……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还想限制薪酬?呵呵呵呵……

    至于炫富……呃……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富起来,而不是让富人变得低调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