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期四天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人们翘首期盼中落幕了,这次盛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盛会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盛会,全会以改革为主要内容,不仅统揽全局,还指引着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不论是从会前民众的猜测,还是全会结束后发布的公报来看,都全部散发着改革的气息,传递着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前的”,这是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观。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不断地向前的,要保持始终向前并不偏离航向,就必须要有改革的勇气去攻坚破难,去化解改革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只有在打破传统的桎梏和融化改革中的坚冰中,国家才会不断向前发展;任何一项政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土壤,一旦社会土壤发生变化,原有的政策就不能与之相配套,不但不会为前进保驾护航,还会成为前进中的羁绊,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始终坚持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来促进发展,政策才有它生存的空间;任何一个时期的发展的动力都主要靠改革,要通过改革革除与社会发展不配套的落后的社会管理制度,严厉堵塞因制度漏洞而出现的社会贪腐行为,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免疫力”,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顺利推进社会发展。所以说,改革才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任党中央敏锐的洞察到社会发展轨迹,准确的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的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的取得的丰硕成果,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发展正处于一个攻坚阶段,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走向新胜利,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才能实现中华儿女期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解读来看,中央对深化改革信心是坚定地,决心是坚强的,力度是空前的,措施是具体的,路径是清晰地。
首先是机构落实,措施具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央要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改革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国家层面首次设立这样重大的一个工作机构,是为了确保改革的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设立机构的同时明确了职能职责,具体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短短的十六个字,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对推进改革的清晰思路,做到了有安排,有检查;有布置,有督促。
其次是总体推进,全域覆盖。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要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还有国防和军队的深化改革。从过去单一的重视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为全面改革,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整体推进。这次全会的公报通篇以改革为主线,贯穿了整个全会,在“五位一体”的基础上,用“十三”个方面的改革系统的提出了今后改革将触及的领域,为今后给个指明了方向。既总体推进,又兼顾统筹协调;既强调了改革的总体性,又考虑到了改革的平衡性;既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方向,又有局部领域的奋斗目标,让人们一目了然,清楚明了。
第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简单的描述的背后是中央对改革“路线图”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要取得的成果、要达到的目的,既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又给人前进的动力。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次提出了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由原来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这一目标的提出,就是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这根杠杆的作用,运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为深化改革更多的凝聚和传递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落幕了,但其成果将对中国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级党员干部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作风,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来推进改革、接受挑战。(胡匆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