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真正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期视频纯属开脑洞。

我想象中,

真正的学霸!

就应该是我视频里这样的。

不服来辩。

警告:

本期视频偏日式冷幽默

请多穿衣物。

(微笑脸)

papi酱——真正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本视频。

(更欢迎4G包年包月用户使用流量观看哈哈哈哈哈哈)

(正在乘坐交通工具的人下车了再看,

注意安全嗷)

之所以会做这个视频,

是因为有天我和小七聊起来,

你说学霸每天都干嘛呀?

学霸到底是喜欢做题,还是不得已才做题?

学霸是天生的吗?

普通人和学霸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后来我们觉得,

做题对学霸来说,

就像毒品对吸毒者一样,

我们和学霸的差距,

就像蚂蚁与鲸鱼一样。

我曾经也是做过学霸的,

直到初中的某一天,

我突然发现,

我看不懂数学书了。

然后是物理书,

然后是化学书,

一个字,

都看不懂……

之前犹豫过,

高考视频到底做成什么风格的,

也想过做怀旧向的,

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

感悟也是蛮深的。

但是看了眼近几年的高考题,

我醒悟了

2005年我看不懂的题,

2016年我依然看不懂。

这11年间,

我毫无长进……

我对高考的记忆就是

做题。

但我那时太吊儿郎当了,

经常做一半就看小丸子去了。

我看我身边的其他同学,

那时真是拼了啊!

我都不知道她们每天到底有没有时间睡觉……

所以,

你们对高考的记忆呢?

你高考前最拼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最后考得怎么样?

以及你身边的学霸都是什么样的呢?

欢迎在评论中告诉我

小七老师表示,

她hin喜欢这个视频。

因为她以前是真·学霸(微笑脸)

祝你们周一&一周愉快啦!❤

高考的小盆友们,

放平心态,

自由自在!

❤❤


题外话——

最近越来越热了是不是!!!

我最近每天晚上开空调,

老胡竟然耻笑我!!!

我就想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开空调了!!

你们一定都开空调了对!不!对!!!

文/papi酱(微信号:dapapi)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papi酱——张总教你做综艺!
媒体揭露雅虎CEO梅耶尔陈年往事:竟是高中学霸
俄罗斯“学霸”不满考试低分枪 杀老师
中大珠海校区“学霸女神”陈靖文同时被牛津、剑桥录取
猎豹傅盛:学渣如何打败学霸
王长胜:“学霸”小米为什么遭人恨?
华科学霸寝室室友全部直博 因学业失去爱情
朱光强:学霸康熙的误国之路
离职百度后,廖若雪要做导购界的“百度+今日头条”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夏薇说道:

    本人大四狗,这几天高考学校不让我们出校门说怕替考。我想说,学校真心想多了。。。

  2. 马坤说道:

    高考那会儿在早恋,啥都不记得了,就记得男票劈腿的女同学的脸了……

  3. 兜兜说道:

    我更别人拼车当你的视频 别人马上认出来 哎你也喜欢papi酱 然后那个帅哥就加了我微信 papi酱我爱你

  4. 芸因斯坦说道:

    我眼中的学霸都四辣种整天没见他做多少题,但一做能全对的银!!

  5. 沈拾八说道:

    一句都看不懂了 简直是心声 有天太无聊了 找了个初中几何锻炼脑子 花了一个上午终于做出来了开心地发朋友圈发QQ说说发微博 然后被人鄙视说有别的解法更简单

  6. 百里奚说道:

    刚认完高考考场出来 发现那个位子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不知道明天做题的时候会不会这样想。。啊啊啊神呐 我要高考了啊啊啊没感觉。。。

  7. 去西伯利亚种水稻说道:

    我跟高考相识于三年前 正式交往只有2015年6月7号和8号两天 很快就分开了 上天告诉我 这是段孽缘 我发誓与他将此生不复相见 2016-06-06 一年过去了 分手快乐

  8. ✨Iris说道:

    中考是学霸高考成学渣,高中三年我就记得高一时一见钟情的喜欢打篮球的跟流川枫一样性格的同班男生了,结果花了两年追他花了最后一年被追最后。。最后。。考成渣了

  9. 颤抖吧!让你看看什么叫超级学霸!说道:

    这几位硕士博士超级学霸,真的会让普通学霸胆寒,学渣学沫颤抖……

    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5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她,三年5篇Science文章,入选中国科协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获得这一荣誉的全国仅有五位;

    她,本科就读斯坦福,硕士阶段换方向,博士来到伯克利,又从伯克利退学,来到清华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投身3D打印创业,公司年收入1000多万,上过新闻联播,受过国家领导人表扬,连扎克伯格都说他“很厉害”;

    ……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来自九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

    下面团团这就带你走近这些“有故事”的同学,看看超级学霸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科研就像追「女神」 在不断被拒中摸索门路
    唐城

    唐城,化学工程系2013级直博生,师从魏飞教授、张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三维石墨烯材料的高效构筑与储能应用。

    今年博士四年级的唐城已经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50,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封面(含封底)论文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今年5月份,获评清华大学「学术新秀」荣誉称号。

    唐城是一位酷享学术、天马行空的典范,在他眼中,“科研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实验室不是科研的全部”。作为清华大学“未来石墨烯应用兴趣团队”首任辅导员和理事长,他从无到有地将其发展成包含14个院系9个年级的综合型科创团队,致力于学生主导的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探索。 在一篇阐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论文中,创造性地将中国太极图的结构与设计思路融合设计,从而成为具有很强视觉冲击的一期权威期刊的封面图。

    唐城也经常遭遇投稿被拒的情况,每次返稿之后总是认真揣摩退稿原因,揣摩审稿人心思,反复修改投稿,直到投中为止。在他看来投稿的过程就像追求女神一样:“一次一次被拒绝之后就会更加清楚女神的小心思,慢慢往她喜欢的方向所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科研道路顺风顺水的唐城,本科期间也因为专业课差点不及格,整夜不眠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以做科研作为自己的人生路径,也曾因为身兼数职忙累到不可开交而想退学,

    “科研其实很痛苦,没有付出,怎么能成功? 只是旁人看不见罢了。”他曾利用照澜院半斤糯米开始实验,怀着试试看的态度,却意想不到地收获了新发现。这半斤糯米煮出的文章看似简单,其中实验转折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课题看似无心插柳,实则厚积薄发”。“痛并快乐着”,正是他对科研的切身体悟。

    「双料特奖」砥砺前行 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马冬昕

    马冬昕,化学系2012级直博生,师从邱勇院士,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有机电子学)。博士期间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 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70,已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2项。曾获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五四杯首都青年学生乒乓球混合团体总决赛冠军等荣誉。

    在光鲜亮丽的学术成果背后,马冬昕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2011 年获得本科生特奖之后,她一度信心满满,急不可待地想要攀登科学高峰,“想练就一招制敌的绝技”。

    然而,本科期间就早早进入实验室科研的马冬昕,在博士起初的两年里,课题毫无起色,实验记录本上写满了“失败”。光环背后是数不尽的压力加身,重压之下,导师邱勇院士曾鼓励马冬昕不抛弃、不放弃,相信他一定能在学期结束时漂亮地做出成果来。

    痛定思痛,经历的痛苦让其飞速成长、破茧成蝶,凭借扎实的努力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读博四年期间,她总共合成了84种新材料,制备了近千块有机发光器件,撰写了14本、共计3000多页的实验记录,创造性地提出可蒸镀离子型材料的通用设计方法。

    优秀,从来不止一面。除了热爱的科研事业,马冬昕坦言希望能在教育领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在教育理念上和学生培养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有所沉淀,有所成长。”家国情怀,独立人格,精湛专业,是每个清华人都应该保有的精神,而马冬昕恰是这些宝贵品行的真正践行者。

    三年五篇Science 攻克顶尖难题的「女科学家」
    万蕊雪

    万蕊雪,医学院2013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院士,研究方向是结构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2016年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于《Science》上背靠背发表两篇研究成果长文,万蕊雪的名字出现在作者栏的首位。

    三年来,通过对剪接体激活和剪接反应催化过程中两个重要状态的剪接体复合物的研究, 她已手握5篇《Science》一作,其中有两篇排在共同一作的首位。同年九月份,万蕊雪入选中国科协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获得这一荣誉的全国仅有五位。

    万蕊雪能够在科研领域迅速崭露头角、独挑大梁绝非运气使然。正是凭借她的快节奏、高效率和高强度,才能铸就顶尖的科研成果。为了能够拿到更好的实验数据,她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一直保持着平均每日工作14小时,甚至还放弃了过年回家的机会。

    万蕊雪始终不忘为科研发展做贡献和造福人类的初心。“这些荣誉建立了我的自信,以前觉得自己是黄毛丫头,现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做这方面最好的人。虽然更苦更累了,但艰辛中自有幸福。”

    美国加州大学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付向东给予她高度评价:“我认为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解决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是RNA剪接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也是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的最大贡献。”

    跟NASA抢发文章 动力电池热失控领域的先行者
    冯旭宁

    冯旭宁,汽车系2011级直博生,师从欧阳明高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在“以防止热失控为主要目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冯旭宁带领其团队发表了国际上第一个大容量动力电池热失控量热研究结果。

    目前,冯旭宁总计发表SCI期刊论文17篇(4篇近期发表待检索),SCI他引68次,获得相关成果授权专利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作为学生第一发明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曾荣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2016年清华大学“学术新秀”荣誉称号。

    冯旭宁在国际上最早获得了大容量动力电池绝热热失控的测试结果,成为该测试技术的“鼻祖”。对于热失控扩展的研究,早于Sandia和NASA半年得到可重复性实验结果并发表论文。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抢发论文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他做这项工作时意想不到的惊喜。

    冯旭宁秉持着“把最好的成果留给祖国”,为致力于建立国际最好的动力电池安全实验室而努力奋斗。科研任务最繁重的时候,由于实验的特性只能24小时轮回转,冯旭宁搬来被子和行军床,每天睡在实验室。在负责EVS-GTR国际法规TF5工作组主持法规的实验验证工作中,冯旭宁不畏权威,与专家进行公开辩论,坚持自己的试验结果,从而为相关国际法规的制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IEEE Fellow Jing Sun教授给予他高度评价:“我完全被他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热情,追求完美的精神,服务行业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处理事务的成熟稳重所感动,他展现了清华大学最优秀学生的风采。”

    毅然从伯克利退学 到清华致力中国政策研究
    赵小凡

    赵小凡,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普博生,师从齐晔教授,研究方向为节能与气候变化政策。从环境工程,到管理科学与工程,再到农业经济,最终到公共政策。赵小凡换了两个国家,换了三所学校,换了四个专业。在她二十余年的学生生涯中,赵小凡做出了四次重要的抉择。

    本科毕业之际,她获得斯坦福的最高荣誉——仅授予5%本科毕业生的Frederick Terman工程学术奖;在硕士阶段换方向后,她于毕业前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SCI;来到伯克利,她又荣获仅授予全校4%新生的Berkeley Fellowship奖学金,而当她发现自己的兴趣是从事中国的节能和低碳发展相关的政策研究时,又毅然选择了从伯克利退学。最终她选择了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博期间,赵小凡深入各地调研,发表6篇SSCI或SCI收录期刊。2014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更是成为管理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尽管发表了多篇重量级高引论文,相比较于“高产”,赵小凡坦言她更看重做研究的过程和论文的质量,尤其是自己的研究对于公共政策执行层面的实际影响。

    她坚持连续七年多次访问同一家企业,每次去都要在企业里面充分调研,从一开始企业管理人员对她“颇为戒备”,到后面被她的热情和专业感动而“无所不谈”,她用自己的努力写出一篇质量上乘,且能够充分全面展现中国企业节能政策执行背后一整套微观逻辑的文章。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Philip A. Wallach给予她的研究成果高度评价:“我认为赵小凡多年来从事的节能政策研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因为她一直致力于发现政策执行的真实现状。”

    赵小凡说,自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舍”与“得”的故事。“面对未来人生中的每一次取舍,我将继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从第一到「倒数」 他最终敲开科学大门
    王宇

    王宇,电子系2012级直博生,师从冯雪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纳光电器件与光学轨道角动量。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Scientific Reports 3篇、Optics Letters 1篇)、EI论文4篇,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做了6次口头报告。

    他曾获iNOW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一等奖,首届电子系学术新秀等荣誉。他也活跃在社会工作岗位上,获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清华大学十佳社团协会会长奖。同时,他先后是两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CEO兼联合创始人。

    2012年,王宇以光电推研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专注于微纳光电器件研究的黄翊东教授课题组,师从冯雪副教授。为了延续一路挑战的作风,他选择了实验室的最新研究领域——光学轨道角动量。

    然而未曾想到,博士前三年的时光里,他没能发表一篇论文,而一同进实验室的同学几乎都发表了论文,在那时王宇也从实验室推研成绩第一几乎变成了倒数第一。

    面对落差,王宇每天都在追问自己:“这个难题我为什么就解决不了?”2014年7月,王宇进入了半年的科研攻坚期,他称那时的自己很疯狂,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状态也渐入佳境。

    至今他仍清晰记得,用红外相机第一次看到微纳光电器件发出的光学轨道角动量的时间,是2014年9月26日下午4点,“它是一个清晰的螺旋光环,太漂亮了,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是从这一天的小突破开始,经过了又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Stephen M. Barnett这样评价他的成果:“王宇等人的工作非常具有创造性,用矩阵计算方法实现了轨道角动量的角态映射。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开朗和有天赋的学生,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总结几年来的科研工作,王宇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专注,一定要学会持续性投入。十多年的小号艺术特长培养,让他在面对挫折时,仍然能保持乐观与好奇心。他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接地气”,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产生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带来灵感 「爱蜜蜂」的航天器动力研究者
    赵杰亮

    赵杰亮,机械系2012级直博生,师从阎绍泽教授,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和蜜蜂行为仿生研究。

    在课题研究期间,赵杰亮共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检索论文9篇(第一作者7篇),EI检索论文7篇(第一作者4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和公开5项),并以学生第一、第二完成人的身份承担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国家863等科研项目共计6项。

    其开展的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已提交到航天五院,将为国家设计空间站机械臂提供参考;在蜜蜂行为仿生领域的研究成果更被国内外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有望应用于我国航天飞行器动力改进当中。

    研究生第二年就顺利拿到国奖的赵杰亮,在别人眼里完全可以继续选择原有实验室的传统优势领域即机械臂研究,从而顺顺利利收获一大批SCI;但是不甘心站在前人肩膀上摘果子吃的赵杰亮,令人意外地选择了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从研究蜜蜂行为出发探究航天器的动力改善。

    由于实验室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同时为了不影响实验室其他的研究课题,他为了得到最好的实验数据,经常见缝插针地利用研究的间隙,往返于清华和几十公里外的香山脚下的蜂房,以求能够更好更近距离地观测蜜蜂腹部的变化。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我做出了一些成果的原因大概是:在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的都不是放弃,而是我必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D打印创业者 变高冷科技为温情满月
    王世栋

    王世栋,汽车系2011级硕士生,师从杨福源教授。他是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拥有新公司法颁布后的北京市首张营业执照(编号为00000001)。

    在谈及创业的初心时,他说到:“2012年我在德国亚琛进行交换学习,在汉诺威工业展上,我第一次见到了3D打印机。3D打印颠覆了我对制造的认识,我认为3D打印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王世栋回国后就开始利用科研间隙投身于3D打印的开发工作,他绕过国外巨头3D打印的技术垄断壁垒,连续成功自主设计研发出多台3D打印机,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成立了紫晶立方公司。

    为了能够利用3D打印这一“风口”将公司做大做强,他在2015年初做出了停学一年,全身心投入创业的决定,并得到了来自于导师的大力支持。他的导师杨福源教授认为,王世栋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强的创新能力,不仅硕士生课题做得好,而且特别善于思考,能够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潮流。创业两年多来,王世栋和他的团队已售出3D打印产品两万多件,实现年收入1000多万元。

    他的自强创业故事获得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他的公司在2014年两会第一天得到新闻联播的报道“让顶层设计精准落地”,并得到了刘云山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扎克伯格造访清华时,得知紫晶立方以几百美元的成本价格做出匹敌欧美数千美元3D打印机的质量,超高的性价比让扎克伯格在现场啧啧称奇,连说了好几个“很厉害”。

    在这个技术更迭迅速,抄袭盛行的实体创业环境中,王世栋相信“产品复制易,掌握技术难,核心技术才是话语权。只能靠自己去深入专研并握核心技术,还要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新突破。”

    拿错实验材料 竟帮他探索出石墨烯的新大陆
    赵春松

    赵春松,2014级材料学院硕士生,师从伍晖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制备和锂电子电池负极的结构设计。硕士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四篇,其中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七年的清华时光对于赵春松来说是不断尝试和发现自我的一段旅程。他当过“学渣”,体会过“人生有种无法挽回的遗憾叫做大一的GPA”。他去美院修过双学位,做过社工,最后兜兜转转回到科研这条路上,潜心学术,不懈努力。一次偶然拿错实验材料,他把氧化石墨烯当成石墨烯,竟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这看起来是“运气”,是“天赐的礼物”。但“运气”背后则是每份优秀的通则:勤奋与毅力。回望过去,在他看来实验进行不下去的焦躁,等待论文投稿时的希望与失望交替,考托福时的紧张。这些都是科研路上必尝的滋味。

    如今的赵春松在硕士学习的两年间,已经提出了两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延长了硅负极的循环寿命;提出简化制备石墨烯基复合电极的工艺和一种大量且低廉制备二维金属氧化物的新方法。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不断地追求着一个个意外之喜。

    科研社工双肩挑 他用「小研」精神服务同学
    王中兴

    王中兴,土木系2014级硕士生,师从王元清教授,研究方向为铝合金与高强铝合金结构。

    硕士期间,他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与导师合作完成专利2项。作为学生完成人承担了中国电力科学院“高强铝合金输电结构”研究项目,创新性地提出高强铝合金柱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他提出的这项方法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传统钢塔笨重易锈蚀、不易现场拼装的现状。

    权威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 审稿人评价他的研究“工作思路清晰”,“很好地表现了研究的成果,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修正了已有规范”。

    学术之外,王中兴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还积极投身于服务同学的工作。在研会生活部工作期间,他在9-12号楼施工噪音问题上积极维护同学权益,组织同学们走进宿舍楼实地噪音测量,连夜赶出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他积极推动了研究生生活区三角屋软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引导更多同学们将三角屋作为学习、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

    每个不平凡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平凡之路”,强如特奖得主的“彪悍人生”,也并非一路坦途。愿这些曲折又精彩的经历能够对每一位读者有所启发。

    其实团团更想说的是,这么多这么了不起的青年人,就是我们国家昂然前行的底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