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作为中国前首富宗庆后的女儿,还是自创企业宏胜饮料集团的总裁,34岁的宗馥莉都保持着低调。
当所有人瞩目着她何时、如何继承宗氏庞大的家业,她却思忖着颠覆——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自己代言,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产品。日前,宗馥莉罕见地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说出了她对“接班”、“继承”等热门话题的心声。
谈低调:“和外人接触太多,我就被同化了”
宗馥莉给人自律、高效的印象。她把采访安排在两个会议中间,而当第一个会议提前结束后,她通知下属将采访提前,她不准备给自己留午休的时间。
初中前往美国求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宗馥莉形成了一套西方化的处世逻辑——直接,坚持自我。入乡11年,她仍在“随俗”的道路上适应。与她父亲推崇的企业“家文化”不同,“人情”在她的眼中更像是一粒沙子,她崇尚的是制度和效率,早期她手下的一些员工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被直接开除,难有“讲情”余地。
宗馥莉是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的首届会长,任期内,这位会长希望向社会展现二代的风貌,“让社会大众知道我们二代在做什么,而不是简单的炫富,买豪车、泡美女……”
她的其他社会职务还包括,中华全国工商联执委、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常委、浙江妇联执委、杭州市人大代表……履职之外的活动,“如果不是一定要参加,我就不参加了,为什么?我想保持自己的一个空间,就是怎么说呢,如果跟外面的人接触太多,我就会被同化掉了。”
谈继承:“还是靠自己比较好”
曾经辉煌过的娃哈哈现在一般般,宗馥莉认为。
过去几年娃哈哈市场业绩有下滑趋势,在这个时间点,宗馥莉推出新产品,是娃哈哈转型的探路,还是接班的前兆?“我不想做个继承者。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呢?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那就是一种拥有,不是继承,对吗?”
回国10多年后,她仍困惑于外界的偏见——为什么认为她所拥有一切的前提都是继承。宗馥莉上学时的偶像是宋美龄,后来是朴槿惠和希拉里。毫无疑问,她们都是女性领袖。“现在最仰慕我自己了,我可以这样说吗?”她收起笑容,严肃地说,“还是靠自己比较好”。
但她觉得外界也许还不够了解她。“你们看得到我吗?”她问。
对话宗馥莉:“想当个不一样的网红”
记者:你要自己代言新产品,以后会不会越来越站到前台来呢?
宗馥莉:我愿意,会的。
记者:像另一位年轻企业家王思聪也会调侃自己是网红,网红不是一个贬义词。
宗馥莉:我不介意成为网红,但是我想要成为一个跟人家不太一样的网红,我还是想要走企业家这条路。
记者:你私底下是什么样子的?
宗馥莉:我觉得自己私底下挺小朋友的。也看韩剧,平时周末的话,如果天气好会骑自行车去西湖。
记者:你觉得女性企业家平衡事业和家庭是一个伪命题吗?
宗馥莉: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没有呀……这件事情我要重申一下,我从来都没有恨嫁过。
记者:你是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也是一个消费者。你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是怎样的?
宗馥莉:财富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对于我来说,自己每天能够看到并拥有的才是自己真正的财富。那些看不到的名誉、地位、财富排名都是浮云。消费观,我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据《东方早报》)
宗馥莉简历
宗馥莉(1982年1月15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的女儿。2014年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
2014年,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宗馥莉再次榜上有名,并高居第八位。
2015年,宗馥莉身家30亿美元居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三名。
2015年,在全球最富有的20位35岁以下亿万富豪排行第11名。
1996年读完初中,宗馥莉去了美国读书。4年后,进入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商务,2004年大学毕业后回国,宗庆后马上让她直接参与管理。其父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在宗馥莉身上。她管理的萧山第二基地的员工反映说,宗馥莉是第一个到基地,最后一个离开。
2007年11月,出资1000万元成立“馥莉慈善基金”。
宗馥莉的首次独立正式亮相是在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设立“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教育基金”的仪式上。在仪式上,她全程跟踪参与研究员课程设置、研究课程和方向制定,她说,“我要对我每一笔钱的流向和用途都清楚。
宗馥莉在公司内部颇有“铁娘子”风范,凡事注重规则与效率。公司内跟从其父亲的员工曾表示,宗馥莉与父亲的思维和处事方式迥异。在公司,她让员工叫她Kelly或馥莉,她的名片上不印头衔,但这不妨碍她干脆利落地行使决断权。
由于长期受到西方成熟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理念的影响,宗馥莉与重视人情的父亲大不相同。她更尊崇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中国人习惯含蓄表达的方式不同,她更喜欢直来直往。
宏胜饮料集团是在娃哈哈一个生产基地基础上,独立发展起来的一家500强民营企业。我的创业故事是从2004年回国后开始的。
那时候,我刚从美国回来。在外人眼里,我是一个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家女。14岁就被送到美国顶尖的女子学校读书,父亲的娃哈哈是一个资产近80亿的大型企业。当时,社会上还传言我要接父亲的班。这样一来,富二代、接班人,也就成了我的一些固有标签。
其实,我从小个性就很要强,确实不太喜欢这类标签。我很感激父母给了我富足的生活,也从不否认父亲对我的帮助,但我应该怎么展开我的人生,我又能做些什么,来证明“宗馥莉”的存在?接不接班从来不是我考虑的重点,凭借自身实力,走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我最想要的。
刚开始,我在娃哈哈集团萧山二号基地做了一名基层管理人员。为了尽快熟悉饮料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我天天和普通员工泡在一线,来往于各大展会。两年后,我出任宏胜集团总裁,将公司从娃哈哈集团独立出来,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10年不断努力,发展为拥有16个生产基地、40多家分公司的企业集团。
当我25岁成为宏胜公司的掌门人时,在父亲眼里,我仍然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从我的秘书,集团财务、行政,还有分公司经理,都由他一手挑选。这种把我当“公主”的保姆式庇护,却让我感觉被束缚住了手脚,也更加激发了我独立闯江湖的欲望。我想,只有走出父亲的羽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哪怕是多走点弯路,多吃点苦头,我也要用自己的方式管理企业。
父亲凭借他的“家文化”,成就了一个娃哈哈,而我觉得两代人有两代人的差异,我可以在精神上学习,但在管理上要自立,我要以自己的方式再造一个不一样的饮料帝国。不到一年,父亲派来的得力干将,有的因为不太适应我的管理风格,回到了娃哈哈,有的在宏胜集团调整了其他岗位。父亲对我所做的一切,也渐渐从不放心、不理解,转变成不干预、不反对。
回到国内以后,很长时间感到水土不服,特别是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方面还有很多不适应,也曾在一些言语上锋芒外露,引起了外界的热议。统战部领导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我谈心解扣,让我深深感觉到党和政府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包容和期待,也更加坚定了做好实业的信心和勇气。
宏胜扩建新厂,当地政府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从建厂前的供电供水通路,到建厂后环境安全监督,短短9个月就实现了开工生产。这对我触动很大,也刷新了对政府效率的认知,加深了对中国模式的认可。我体会到,党和政府是真心关心帮助企业发展的,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后来,我积极参加政协、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传递心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我也得到很多的锻炼。
宏胜是从做饮料代工开始的,很多模具、香精等设备和原材料,都必须高价进口采购,受制于人。执掌宏胜后,我站在食品行业营养、健康、安全的角度,提出全产业链布局概念,对产业资源进行了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刀阔斧地进行配套产业投资。不到3年时间,宏胜完成了以饮料生产为主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先后催生30项发明专利和5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省级科技成果,参与两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为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改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极大提高了市场响应能力,加快了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幅增强。
有一次我带团去迪拜参展,在偌大的迪拜展厅里,中国区的展位被安排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我们的饮料产品和银耳、大豆等农副产品挤在一起,几乎没有引起客商注意。我深深感受到中国食品的地位不高,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很小。
也正是这种强烈冲击,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国际化路线的决心,要将中国的产品推向世界,让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我专门成立了进出口公司,拓展海外市场。还成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中国食源文化研究,进一步挖掘枸杞、红枣、茶等中国丰富的特色资源植物,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健康食源风味,以产品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饮食理念和饮食文化。
我们针对欧美主流市场,开发出无糖、低糖的花草茶、果茶等27种口味的高端茶饮料。为了让“中国风”饮料走向海外,我多次带队参加美国、英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食品饮料展,定期前往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商业机构介绍中国饮料产品和企业文化。在国际展会上,这些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茶饮料受到好评。
传统食品企业的转型升级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去年,我开发了全国第一家主打“个性、定制、新鲜”的健康果蔬汁饮料,使年轻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定制真正属于自己的饮料。这种消费模式的创新,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如今,这种消费模式已经覆盖到上海、杭州两地。只要轻点手机屏幕,就可以任意选择几种果蔬搭配,在规定时限内喝上新鲜、零添加的果蔬汁。
要提升中国在国际食品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最关键的是人才。我秉承“为行业不为企业”的理念,捐资7000万元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以国际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食品饮料行业的顶尖人才。去年,在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我鼓励他们说,今天你们学成毕业,可以不用进我的企业为我工作,但我希望你们可以在中国食品行业发光发热,让中国人掌握世界食品行业的话语权,让民族品牌真正成为世界品牌。
十年耕耘,十年成长。回想这10多年我走过的路,这路上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父母无私的爱,还有老一代浙商的激励和鞭策。我庆幸的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倾心做一件事情,就是扎根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让中国食源文化走向世界,以创新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发展。因为我坚信,走自己的路,脚踏实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一定会有所作为,中国饮料品牌也一定会走出国门、闪耀世界!来自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