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经济波动,决不能让短期机会主义、投机主义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只要把国内的事办好,即使产生影响也是我们影响他国,而不是受制于他国。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即期市场在过去的交易日中多次逼近跌停线。2015年1月最后一周,可能是近年中国外汇市场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周。1.9%、1.7%、1.94%、1.9%分别是1月26日、27日、28日、29日的即期人民币较中间价的跌幅,一周数次接近2%的跌停板历史罕见。人民币的贬值也让中国股市遭受重击,特别是与人民币有关的资产,金融股、地产股等下跌趋势更为明显。综合考虑国内国际经济形势,2月4日,央行做出决定,从2月5日起,降准零点五个百分点,并附之以定向降准。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原因莫衷一是,有分析认为是由于美元走强,也有分析认为是由于欧元贬值,还有分析认为是央行有意为之,扩大信贷规模,增加信贷供给,等等。
2014年初至今,已有瑞士、印度、加拿大等12个国家的央行步入降息周期,除巴西、俄罗斯和新西兰因国内通胀及本币贬值等因素困扰逆市加息之外,很多国家纷纷降低了基准利率或实施宽松政策,甚至一些国家主动诱发货币贬值。
竞争性量化宽松要区别看待。就国际市场而言,表面上看是货币竞争性贬值,实际上是商品竞争性降价,通过降低价格来扩大出口,通过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通过增加生产来扩大就业;就货币贬值国而言,量化宽松降低了主要债权人生产经营企业的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生产,但是货币贬值过多也会导致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恢复,对于外资依赖型国家尤其如此。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欧元等货币升值,为什么?对欧元等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升值不难理解,那么对美元贬值是怎么回事?如果贬值还在合理的区间内,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连续多日逼近跌停就不得不探究清楚了。贬值无非是因为供大于求,而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由于供给基本没变、需求减少,即使2月5日起的降准也仅仅增加了大约7000亿元的流动性。需求减少的原因,一是预期,市场预期央行会实施量化宽松保增长;二也是预期,多数国家竞争性量化宽松,为了稳定出口,人民币必将贬值;三还是预期,美国加息的预期,导致了中国资本外流,人民币需求减少。预期未必正确,但的确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人民币不就贬值了,这也正是预期的可怕之处。
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原因之一是保增长,这个预期是否正确?2月4日,央行的降准只能算是微调,貌似应验了预期,实则是为了给市场传递宏观货币政策稳定不变的信号。可以这样说,中国经济还处于2008、2009年一揽子刺激计划的消化期。而且,前期的刺激计划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反倒制造了积重难返的房地产泡沫,依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负作用太大。其次,一方面是中国物价经历了连续数年的上涨,物价水平让老百姓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中低收入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内需拉不动。当前,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带动下,国内物价趋于理性回归,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没有必要刻意制造温和通货膨胀,发出价格信号。即使出现通货紧缩,也不见得完全就是坏事, 20世纪末期,国内经济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高增长。第三,不存在人民币发行不足导致的流动性短缺问题,即使曾经出现的暂时性钱荒也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抑制了经济活力,进而导致了流动性不足,量化宽松不仅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反倒会拖延时机,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第四,不能轻易给企业解决资金压力,正是由于压力才有生存危机,也才有转型升级的动力,把企业推向市场就得让企业全面接受市场的考验和挑战,核心竞争力不是拿钱可以买得来的。
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原因之二是稳定出口,这个预期又会否实现?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国家都存在出口,都依赖出口,也因此降低了经济安全。既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这种相互依存还将加深,那么出口依赖的说法就不足为奇,要么退出历史舞台,要么做出再定义。对于贸易平衡的国家来说,出口了多少商品就进口了相应价值的商品,这个依赖是相互的;对于贸易逆差的国家来说,不可持续;对于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内需不足,经济才是属于出口依赖型,中国目前就是这种状况。固然,中国需要稳定出口,但是外汇成灾也造成不小的损失,美国量化宽松外汇就得缩水,美国量化紧缩,本币就得贬值,国内产品相当于低价出口,同样造成财富流失。所以说,像中国一样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不值得维护,适当保持本币的国际价格,逐步回到贸易平衡上才是长远之计。
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原因之三是美元加息升值。首先,美元加息在2015年能否实现,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刚刚结束的美联储议息会议足以回答所有问题。一方面,美国经济仅仅是有所复苏,而且并没有建立在重大科技突破和新的产业革命基础上,也仅仅在目前的经济形态下与新兴经济体竞争的结果,甚至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走强是建立在对其他经济体“吸血”的基础之上,尤其是那些借入美元贷款的国家和公司,所以这个结果得来全不费工夫,也长久不了。另一方面,全球性的竞争性量化宽松,都在通过降低国际市场价格增加产业国际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都面临危险,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就明确表示,要为制造业转移到美国增加理由,原因就在这里,美元凭什么走强。至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美联储加息,这都不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而是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不得已选择,甚至有虚晃一枪、遮人耳目之嫌。其实美国也在参与全球价格暗战,只不过凭借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一家独大的优势,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通过提高本币价格获利,也可以说是企图“蚌鹬相争渔翁得利”。
当前人民币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货币紧盯美元,即使美国经济气色不大,仅仅是微小的加息预期就引发了人民币波动,可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汇率也裹挟其中,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了国家定价的积极意义。根据亚洲金融危机中泰铢市场化后暴跌的教训,有浮动且有管制的汇率才是最佳选择,即克服了市场的波动性、盲目性,又避免了固定汇率的滞后性。所以说,我国目前的汇率基本方略是正确的,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总量、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对于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要保持定力。首先,美元升值不是因为美国经济质量的提高,所以这个升值是权宜之计,属于伎俩型,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没道理。放任人民币贬值,只能是国内产品的廉价输出,美国低价进口,过去几十年,美国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没少吃亏。其次,欧元区量化宽松是迫不得已,是一次迫不得已的理性回归,从欧元区经济质量和结构看,过去欧元是被高估的,如果欧元贬值幅度不是很大,人民币大可不必“坐立不安”。第三,竞争性量化宽松,其实是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战。大到世界市场,小到国内市场,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当年国内彩电行业价格战,有几个现在还活得好,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勇立潮头的佼佼者永远竞争的是质量和技术,价格战永远是低端竞争,两败俱伤,绝对长久不了。第四,要为人民币国际化着想,只要人民币计价支付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就会降下来,出口产品也将降价,这又何尝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石二鸟之举?第五,人民币适当高估一点,有利于提高购买力,降低进口产品价格,进而降低老百姓的开支,改善生活质量。至于说经济下行压力大的问题,一定要立足于创新,促进技术产业化,不管哪个产业,也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拓展的空间都很大,现在缺的主要是动力。
人民币绝不能丧失国际化的难得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币值稳定,甚至要有升值的担当,当然了,这一切都要以经济发展作支撑。在经济上,我国确实得到了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业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创新潜力巨大,人民币国际化会让这一形势变得更加有利。在国际空间上,虽然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但多哈回合谈判实质性的进展很难进一步取得。作为多边谈判僵局下的一种变通手段,主要经济体面对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多极化、平衡国际话语权、控制力、影响力的一种新思路,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非常迅猛,在全球范围内其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的国家还是多个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如《亚太贸易协定》、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中韩自贸区、拉美自贸区、中欧自贸区、中澳自贸区等。中国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参与国,完全可以借机顺势而为推动人民币结算。
面对世界经济波动,决不能让短期机会主义、投机主义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只要把国内的事办好,即使产生影响也是我们影响他国,而不是受制于他国。也只有把本国经济做强做大,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