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志:球场上的那些奇葩战术符合规则吗?

手拉手不让过,行不行?
手拉手不让过,行不行?

绿茵赛场、奇葩之地,谁也保不齐哪天就出个什么怪事。这不,英超战场上就出现了令大伙脑洞大开的一幕,意大利的链式防守,让穆里尼奥活学活用了!

由新浪体育国际足球版块编辑找出和想出若干条足球场上的奇葩战术,受此委托,从规则角度来解读一下各种“奇葩”战术是否有可行之处。

一、手拉手不让过,行不行?

实战案例:英超刚刚发生的一幕,切尔西对热刺,热刺获前场任意球,切尔西5名球员在禁区内手拉手组成防守链条,阻挡热刺球员冲击,此时如果热刺球员冲向对方链条,因受阻而倒地,算不算对方阻挡犯规?要不要判点球?

(一)现象解读

所有的队员在场地内有选择自己位置的权利。当球不在某一方队员的争抢距离之内时,用手臂或身体阻拦、抢占对方合理路线是不被允许的。

(二)规则解读

(1)切尔西的队员在罚球区内双方球员无对抗情况下互相拉起手臂是被允许的。

(2)如果以此形式故意阻挡或拉扯了对方的进攻队员则会被判罚点球,还要因犯有非体育行为而吃到黄牌。

(3)如果以此形式阻止了对方一个明显的进球机会或防守队员用故意手球的方式(不包括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阻止了明显的得分机会,则要被判罚点球并被红牌罚令出场。

(三)战术解读

切尔西队员此举的目的可能是不让对方队员在任意球开出之前在相邻的防守队员之间占据有利位置。但如果热刺的任意球真的罚进切尔西罚球区内的话,相信切尔西的队员不敢像咱们小时候玩的“一网不捞鱼游戏”那样去阻拦对方队员。

二、由上个问题衍生的极端战术,人肉呼啦圈大法……

实战案例:本队11个球员围成一圈,把球围在中央,让对手无法够到球,或者用这个“人肉圆圈”护着球缓慢推进,发动进攻。真别笑,确实有人这么干过:某业余比赛中的一幕,蓝队围成一圈蜗牛推进,红队数次抢劫都被判罚犯规,但最后……蓝队这种做法是否犯规?规则是如何具体解释的?

http://video.sina.com.cn/p/sports/pl/v/2014-12-04/121264328671.html

(一)现象解读

规则规定:用身体掩护球是可以的。队员根据战术需要可以将自己置于球和对方队员之间,只要将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没有用手臂或身体阻止对方接近自己,就不犯规。但显然这个战例不属于上述情况。

(二)规则解读

依据犯规性质有三种判罚或处罚——

(1)草率的方式:只判罚直接任意球或点球;

(2)鲁莽的方式:直接任意球或点球,黄牌;

(3)用过分的力量:直接任意球或点球,红牌。

(三)战术解读

此举和上述第一种“奇葩战术”的目的雷同,都是通过互相依存起来的身体阻挡防守方球员争抢。裁判员判罚犯规的决定是正确的。

三、关于跳出场去造越位……

对手直传进攻,对方前锋接球就是必进单刀,在传球一瞬,我方在底线处的最后一名后卫,突然跳出底线外,制造对方越位。怎么样,机智吧?

实战案例:08欧洲杯荷兰对意大利的一球,斯内德禁区外射门,范尼在越位位置把球挡进,但意大利后卫帕努奇此时因伤倒在球门后(底线外),裁判认为他依然在参与比赛,算进球有效。意大利从球员到媒体一致抗议认为此球应是越位,理由是帕努奇当时不在场内,荷兰球员也有人承认,觉得此球该判越位。

(一)现象解读

攻方队员是否越位犯规,主要取决于裁判员对守方的“出场队员”如何定性。

(二)规则解读

(1)如果攻方队员较球和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时,则处于越位位置。如果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干扰比赛”、“干扰对方队员”或“获得了利益”则被判罚越位犯规。

(2)帕努奇虽然在瞬间拼抢中受伤并出场但裁判员主观认为其依然在参加比赛,因此仍然算作场上队员,则攻方队员不越位,进球有效。

(3)如果队员诈伤或在根本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在对方进攻时故意从球门线一端出场,其目的是为了制造对方接球队员越位的情景,他应被视作继续参与比赛,应判攻方进攻或进球有效,该队员在死球时还将因犯有非体育行为而吃到黄牌警告。

(4)但如果从球门线一端离场的队员是因为受伤并得到裁判员允许出场治疗的话,则被认为暂时不参与比赛,因此他不应算作场上队员。

四、关于将“场外第十二人”真正落到实处的指示精神

实战案例:广告牌后面的替补队员或者球童冲进场来,补出空门必进球,是不是只能判坠球?还是判进球有效?来看实战,巴西某比赛,一名主队球童突然从球门后杀出,将客队的必进射门挡出,引发客队愤怒抗议,甚至追打该球童。

规则解读:

(1)进球被球童破坏:裁判员停止比赛,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的地点坠球恢复比赛。如果当时球所在的地点是在球门区内,则在与球门区线平行、距离地点最近的球门区线上坠球恢复比赛。

(2)进球被队医破坏:裁判员停止比赛,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的地点由攻方罚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如果当时球所在的地点是在球门区内,则在与球门区线平行、距离地点最近的球门区线上罚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

五、场外冲进来啥,有时候是拦不住的,这不,世界杯决赛都能有情况……

实战案例: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德大战,英格兰前锋赫斯特打进的本队第4球是一个单刀,就在他单刀挺进过程中,不少英格兰球迷已经涌进场内庆祝夺冠了(当时比赛已到最后时刻),赫斯特在球迷冲场的情况下把球射进,裁判认定进球有效。问题来了,裁判这么判对吗?球迷冲场,难道不该鸣哨中止比赛吗?

规则解读:

判定进球有效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冲进场的球迷或从场外踢进来的皮球等场外因素没有影响到比赛特别是得分机会的话,裁判员不必立即停止比赛。

六、说到奇葩争议战术,咱国足也玩过一回……

实战案例:发角球时第一个人把球一拨,然后走开,假装换人来发,第二个人上来二话不说带球往罚球区杀去……2005年,国足友谊赛对哥斯达黎加,发角球时,肇俊哲拨球、孙祥带球制造了一个奇葩进球,当值裁判判罚有效。赛后,哥斯达黎加人气坏了。这个骗招的“精华”在于,肇俊哲拨那一下,就表示已经把球发出了,第二个上来处理的球员因此可以带球。

(一)现象解读

这是如今流行的战术角球的一种,制造两名队员谁来发角球交接时的时机以此发动突然袭击。第一名队员看似不发球实则已经将球发出。

(二)规则解读

(1)当皮球放定在角球弧与球门线、边线所组成的四分之一区域里,当球被踢并移动时,比赛即为恢复。

(2)如果皮球被踢但没有移动(例如仅仅用脚踩了一下皮球,但皮球没有任何移动),比赛不能算作恢复。此种情况下的战术进球,应被判无效。

七、往鞋上抹点胶水、夹着球往前蹦着走,行吗?

实战案例:墨西哥前锋布兰科,当年有一招著名的夹球蛙跳过人,让他名声大噪。但也有人说,足球场上,双脚夹着球,是犯规行为,这到底该咋说呢?

http://video.sina.com.cn/p/sports/g/v/2014-12-05/112664332503.html

(一)现象解读

用头颠球是一种技术,头颠球并前进是一种技巧,就如同用脚颠球向前行进一样。

(二)规则解读

不是犯规。只要该队员用合理的方式控制皮球,且对对方队员没有任何犯规就是被允许的。

八、球员把球放到球衣里裹着,向前奔跑进攻,行不行?

实战案例:这确实也有人玩过啊!瑞典赛场上的一幕,这位的创意……

(一)现象解读

布兰科的“蛙跳过人”是一种过人技巧;用两腿夹着球不放是不合理的控球方式。

(二)规则解读

夹起球过人,是用合理的方式将球控制在自己的范围内且没有犯规发生;后者则阻碍了对方合理的争抢球,应判罚间接任意球。

九、著名的“海豹突破”算不算犯规?

实战案例:巴西有个著名球员叫科尔隆,之所以著名,就因为他有一个绝招:头连续顶球不落地向前突破,美称为“海豹突破”。这一举动经常召来对手的愤怒和犯规,那么他这种做法本身是不是犯规?

规则解读:

此举不被允许,犯规。视频中裁判员判罚犯规后单臂向前平举,判罚了直接任意球。而此举应该以“危险方式进行比赛”为由判罚间接任意球更为合适。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犯有非体育行为,则应向其出示黄牌警告。

十、由海豹突破启发……

奇葩招法:球员赛前用发胶把头发弄成一个篮子形状(可考虑人选:曼联的费莱尼、切尔西的威廉、巴黎的大卫-路易斯等蓬蓬头),比赛中本方守门员把球放入这个篮子,球员顶着球冲向对方大门,能成不?

规则解读:

以“危险方式进行比赛”为由判罚间接任意球。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犯有非体育行为,则应向其出示黄牌警告。

十一、人墙不够高怎么办?搭双层行吗?

实战案例:保加利亚球星巴拉科夫退役纪念赛上的一幕,队友肩膀上扛着队友,搭高人墙来防他任意球射门,这是对巴拉科夫任意球功夫好的另类赞扬,但真到了比赛中,能这么干吗?另外,倒地卧躺在草皮上防止对方的任意球低射偷袭,是否可行?

规则解读:

(1)卧倒方式的人墙本身并不犯规。但一旦裁判员认为该卧倒队员故意手球阻止对方射门机会或破坏对方明显的得分机会,如果手球地点发生在罚球区内,则要被判罚点球同时被出示黄牌警告或红牌罚令出场。如果手球发生在罚球区外,判罚直接任意球,同时黄牌或红牌。

(2)攻方跪式人墙本身并不犯规,进球有效。因为跪式人墙没有妨碍防守一方人墙的组织和搭建,也没有对对方队员有任何犯规行为。

十二、由此话题再衍生一下,咱队个儿都矮,背起队友争顶高球行不行……

规则解读:

此举应被判为非体育行为,由对方罚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并向两名犯规队员(背和被背)出示黄牌警告,如果以此方式来搭人墙防守任意球的话,同样犯规。正如篮球场上,假如姚明托着李学林让后者扣篮肯定也是犯规。当然,花式篮球比赛和表演赛除外。

足球技战术分析师  董午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