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景点门票如此之贵?

景点门票的成本无非是开发和管理成本为主,其他包括人工等费用。而景点门票的上涨主要受益者除了第三方运营商外,最大的受益是地方政府。旅游业除了创收当地相关服务业外,税收也是一个大项。再加上门票分成,门票一涨,地方政府腰包就鼓。

为何中国景点门票如此之贵?
为何中国景点门票如此之贵?

中秋节小长假来了,国庆“黄金周”随后。我的小伙伴们又开始嘀咕着去哪玩了。不得不吐槽的是,您愿意花几百大洋,在看风景的时候,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吗?很多人会回答不愿意。而中国假期制度又不太合理,很多朋友不得不消失在人海尽头。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走过国内大多数景点。有些地方,门票黑的让你崩溃。去年走了一趟漠河北极村,因自驾车前往,被告知驾车进入需要另行“买票”每车300元,这并不包括景点门票。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300元的车辆进入费,给出的发票竟然是多张电瓶车收据。以此看来,这一项收费并没有在有关部门审批,也就是说,景点擅自收费。

如果你不驾车进入景点,则要步行很远的距离,如果你要驾车进入则方便观光。地方正是在打着这种心理落差战,迫使你不得不买车辆进入费用。具体来看,车辆如果进入一个区域多半是缴纳停车管理费用或是公路行驶费用,而这种“变相”的收费,在中国的各大景点已不足为奇。

所以,现在身上不装个上万块,哪敢出门旅游。当然,你要是穷游,我只能佩服阁下的勇气。在此,我们不去争论旅游是享受还是挑战。我们就拿门票来说,抛去这种“附加票”,黄山为何还要200多大洋?也从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故事说起。

有一年,在工作上和少林寺打过一些交道。找了个时间去少林刷回男儿当自强的精神。去之前沟通好了少林寺庙内部的工作人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朋友上下招待,倒是在安排的此行中,进少林大门遇到了不少难题。

起初,我们几人到了嵩山少林寺第一道大门,也就是少林牌坊门口。由相关工作人员带入,过了牌坊就是少林综合文化区,有武校表演之类的。然后再是我们众人熟知的少林寺大门。释永信不在,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进去。谁知少林寺庙右手边的看门“和尚”不准进入。你要知道,我们是少林寺庙内部邀请的,又不是少林高僧,会得腾云驾雾翻墙而入。所以,尴尬的一面还是发生了,不得不再次求助少林的朋友,才得以顺利进入。

后来,我特意问了一下此事。少林旅游是三方共同“运营”,何谓三方,就是登封市政府、少林寺以及港中旅集团。因为门票涉及多方,免票进入审核特别严格,往往是大头说了算。那么,多方“运营”难以避免的就是利益格局之争。

2009年12月,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联姻”,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港中旅以现金出资形式持股51%,而登封市政府持股49%。资料显示,当时少林寺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则被登封市作价4900万元作为入股的一部分——“我市以实物、现金入股,占股份49%,双方合资年限为40年,嵩山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权不再进行评估作价,我市通过门票收入分成实现特许经营权价值”。从而传出了多次“少林上市”的消息。

而少林寺一年门票收入已经过亿。这里面,政府采取市场化方式运营景点无可厚非。但这样就形成了门票拔高的“灰色地带”。一张门票的收入,多方共同分成。具体我不清楚分成详细方案,但可想而知,港中旅股份占多会得大头,当地政府少之,少林怕是只能得到部分“看管寺庙”费。

此举,在中国屡见不鲜。位于黄山脚下的宏村就是中坤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运营”的。

那么,逐年高涨的景点门票,是否有些对不起国人呢?必须的。花了几百大洋,颠簸了几小时路程,就为了知道我泱泱大国,芸芸众生,人儿多才有了今天的GDP世界第二。咱花钱都是图个享受,但国内游基本上是折磨,特别是节假日国内游。

景点门票的成本无非是开发和管理成本为主,其他包括人工等费用。而景点门票的上涨主要受益者除了第三方运营商外,最大的受益是地方政府。旅游业除了创收当地相关服务业外,税收也是一个大项。再加上门票分成,门票一涨,地方政府腰包就鼓。而开发和维护成本往往占据门票的比例,摊开年份来算,非常之小。

看看他山之石,国外的门票为何比国内低太多。更多的是国外政府会动用财政资金补贴景区,从而让百姓受益。但中国是地方政府赚钱,百姓掏钞票。景区资产是公共资产,不要拿经济学理论说价高者得,应该享有更好的服务和美景。既然是公共资产就要体现为公共服务的一面。什么时候地方财政能将卖地的收入划归给景区补贴,不再以拔高门票来创收,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的确到了转型升级的必然阶段。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投资主导的经济转向发展服务业,以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时代。但是,旅游消费的增长切不可从门票中拿来主义。地方政府应该健全思想,在降低门票,甚至有些低开发低维护地区免票的模式下,大力发展旅游相关配套产业,提高服务标准,让百姓的钱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才是旅游大国的目标。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孟德思旧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媒体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