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拯救乡村?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通往乡村的道路上,或许可通过阅读抵达。3+2读书荟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能带给全民阅读以更多的思考。
去年夏天,跟蜜蜂出版张业宏先生第一次访3+2读书荟和盛馆,这是位于温江区和盛镇上的一个乡村图书馆。在其门口有一张巨大的报纸,报道读书荟的近况,每个月出一期。图书馆有一两百个平方米,陈列图书数量并不是特别多,却井然有序,陈列区、阅读区分开,可以在这里随意阅读。第一次见成都有这样的读书荟,真是惊喜。
随后,我们又访问了3+2读书荟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的总部,这里面积更大,陈列的图书更多,而且是有故事的图书馆,如副会长陈瑞生就把自己珍藏的诺贝尔文学奖历届获奖的代表作品都捐献了出来,不少作家、学者纷纷给读书荟捐书,这样的故事成为读书荟的常态。不仅如此,读书荟还每个月举行一场讲座。
读书荟还创办了《阅读空间》季刊。我曾在文章中说:
“3+2读书荟”,是2012年在成都大邑新场镇成立的一个读书会。所谓3+2,即“三是大家,二是爱”。读书会每个月举行一次讲座,针对乡村儿童或青年,参与者众多。于是,紧跟着就办了个会刊《阅读空间》。
这杂志是季刊,最初只发表与读书会相关的内容,看上去有些单一。但随着读书会的扩散,在数个乡镇建立起了五个图书馆,杂志内容也跟着发生变化:最美风景,是读书人所汇聚的读书风景展现;讲座集萃,将每次讲座的精华做成纸质版;多维分享,邀请不同的读书人分享阅读;青春有约,展现青年人的风采……这样的杂志风格几乎将青春阅读尽情地展现出来。
《阅读空间》的总策划陈瑞生先生是作家、诗人,在杂志氛围的营造上,人文气息自然就多一些。这些年,乡村建设也频频成为话题,但如何做,还是需要更多的深思,“3+2读书荟”有活动有杂志,从而构成了一个乡村阅读的推广平台。不过,我倒觉得倘若杂志对地方文化或传统也做一些挖掘,又跟当下相结合,就完美多了。
读书会扎根于乡村,将阅读带给更多的人,这是一种文化理想,也是对乡土文化的张扬。
3+2读书荟成立于2012年4月22日,除了创办乡村图书馆之外,还有农家书屋合作,打造乡村阅读和文化建设。这一种模式,可谓是得风气之先。
作为乡村读书会,如何才能接地气,几乎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走向。对其运营模式也是一种考验。如立人乡村图书馆虽然建设的项目不少,场地靠租,管理人员和日常开支,常常受捐款额度的限制。而3+2读书荟则有所在地社区提供场地,其日常运营则有读书荟进行管理,这从某种角度上,让读书会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前不久,我又有机缘访问安仁的安仁书栈,这里一如读书荟的其他场馆,提供阅读服务,还举行各种阅读活动。此外,读书荟还针对偏远的乡村提供流动图书馆服务,即为不同的乡村提供阅读服务。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如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卢作孚主持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等等,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他们所做的试验依然有其价值。今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且已蔚然成风,而3+2读书荟可谓是在继承其余绪。仅仅着重于乡村手工艺建设,而忽略掉制度的保障,以及乡村文化的整理和挖掘,可能无助于解决乡村问题。
如何才能拯救乡村?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通往乡村的道路上,或许可通过阅读抵达。3+2读书荟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能带给全民阅读以更多的思考。
文/朱晓剑
#网络名人微访谈# 系列微访谈活动,针对当下网络热点,邀请名家大V一起来聊一聊,累计阅读量已达到1.6亿,累计讨论量30820。本期微访谈的主题是“ 助推全民阅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勤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中国文人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至理名言也流传至今,可见读书对一个国家发展乃至民族屹立的重要性。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野霏@京版卫士 、中国动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庹祖海@庹祖海TuoZuhai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 三位嘉宾,和我们一起聊聊“ 助推全民阅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小时时间,共收到网友提问218条,嘉宾回答63条。
PC端tips推广PC端tips推广
“全民阅读”的时代应该怎样读书?
@赵天宇Tiffany 提问:纸质书籍是否会被电子书取代,国家是否应该建立全民阅读网络书库?
@京版卫士:我个人理解,纸质书不会被电子书所取代,因为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各有利弊。他们各有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更多程度可以是优势互补的。对于建立全民阅读网络书库我以为则很有必要。当前,我国的国民阅读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认知度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全民阅读工作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是当前延伸阅读宽度,挖掘阅读深度的极为有效的方式。当下,伴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发展,国民阅读行为呈现数字阅读大增,纸质阅读下降的互联网阅读趋势。因此,精确把握社会阅读环境变化,需要依托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从而构筑以“互联网+”基础的全民阅读网络书库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
@w桑尼w 提问:怎样提高民众对于全民阅读的兴趣?
@京版卫士:习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而读书,尤其是全民阅读,无疑是提升精神素养、创造并丰富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全民阅读与精神文明建设,与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梦想紧密相关,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出版供给能力,引导提高全民阅读的深度、广度与厚度,提升广大读者的阅读品味,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力打造文化中心、书香京城。塑造良好社会氛围是提高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当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传统宣传的方式,如举办知识竞赛等;也可以举办图书节大型活动、书展等线下活动的方式,如设立图书跳蚤市场等;还可以通过线上举办长期阅读活动的方式,如我的读书style、阅读打call等……
@天下子任 提问:您认为现在年轻人阅读当下流行的电子书籍更好还是阅读传统纸质书籍更好?
@京版卫士:纸质文本和电子阅读有本质区别,但各有优劣。纸质书属于印刷文化,有利于使阅读呈系统性和连续性,便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品味。此外,阅读本身也是文化消费,阅读纸书能够满足众多读书人的阅读需要,也容易让人养成一种优雅娴静的书卷气。当然,对于青少年读者,多读些纸书也有利于保护视力。
电子书属于银屏文化优点也很多。比如字体则可以缩放,电子书可以关键字搜索,电子书可以电子书签索引跳转,更适合于碎片化阅读。电子书方便的下载和巨大的存储容量是纸书无法比拟的,使得阅读的便捷性大大增加。
年轻人应该学会合理选择适合的阅读载体,享受阅读的带给我们的的营养和乐趣。
@小猪格格 提问:现在的一些年轻人都不太喜欢读书,怎样才能从阅读变成“悦读”呢?有什么好的方法么?
@庹祖海TuoZuhai:读书获取知识、欣赏艺术会带来极大喜悦,对一些接触起来较困难的书也可以通过动漫的形式进行改编,让它读起来赏心悦目。如蔡志忠的国学漫画《诸子百家》系列,我就很喜欢。国家文物局正在开展的“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就意在通过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求知同时也是娱乐。
@好学深思读古书 提问:请问读中国古代典籍应该怎么读?有人说不求甚解,又有人说要一字一句的理解,还有说先背后理解,有点不知所措了。
@庹祖海TuoZuhai:读古书还是要找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名家注释的版本。书中有些难于理解的地方,需要先跳过,联系前后文去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贺培臣 提问:您读过的卷数最多的书是哪个?
@庹祖海TuoZuhai:我在读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时,导师要求读原著,所以三年时间读完了50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虽然有的地方很难懂,不得不跳过,但总算是啃下来了。在大学时,我读完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16卷本《鲁迅全集》,它们对我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可谓受用终身。
@端汤人 提问: 全民阅读倡导的是慢阅读还是快餐阅读呢?
@京版卫士: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不少人为了响应读书号召、倡导全民阅读,便选择远离网络、远离手机,只看纸质书籍,不读网络文章,而这也是走了另一种极端。倡导全民阅读,需要做好线下线上结合文章。“快餐式”的线上阅读不可少,因为很多当天新闻、即时信息,传统报纸、杂志等媒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太可能及时获取,这就需要进行线上阅读;“中餐式”的线下阅读也不能丢,中餐菜品讲究微火慢炖,急不得、快不行。线下读书也是一样的,经典名著、优秀文章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快嚼硬咽。
@庹祖海TuoZuhai:两者都要,一种是工具性阅读,要硬着头皮读;一种是享受性阅读,如读文学名著。我还想说的是,书读多了,对于类似的书就不需要一字一句的读了,把握其要义即可,但是对于经典著作,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书,需要慢慢的反复读,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反思着读。更进一步,可以批判性阅读。
@姜姜的小鱼儿 提问:庹董,作为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会长和央企的掌门人,您认为在网络文化如此繁荣的今天,如何带领员工参与全民阅读?如何让阅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庹祖海TuoZuhai:刚刚我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我知道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已开办沙龙,不定期组织交流读书心得。我想线上线下的读书与交流都是好的方法,关键是能够读好书,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正如孔老夫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以致用,学以自乐。
@艮灬丶 提问:孔老师,怎么样才算消化掉一本书?怎么读才能又快又好的消化呢?
@孔庆东:你读书的目的不纯粹啊。读书不是为了消化书,难道你跟书有仇?读书是快乐,不是完成任务。越想着完成任务,就会越艰难,结果反而消化不了也。
@寒塘剑影 提问:老师好!想请您谈一谈最近出版的“品读经典”系列。
@孔庆东:这是一套普及型的读物,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由于出版比较仓促,有些内容存在商榷之处,欢迎大家批评。
@刘贵新的微博 提问:孔老师,你以前说过做数学习题来增强逻辑思维,我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也乐在其中,可是过一段时间没做题就忘了相关知识,感觉跟白做了一样。难道人生就是过程而已?
@孔庆东:那说明你的努力还没有到家。怎么叫做学习一门课程毕业了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本能地随机使用。数理化、文史哲,每天都充满了我们的生活,那样才是真正的毕业啦。
@庹祖海TuoZuhai:这个问题好!我读过很多书,现在有的不仅内容记不住了,甚至连作者也记不住了,但读过与没读过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已经化为血液,成为你成长的养料,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如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和一个读了很多书但却已经记不住多少内容的大学生,能说他们是一样的么!你读的书即使忘了,也不会白读。
@好学深思读古书 提问:孔老师,读鲁迅没读好很容易偏激,怎么才能避免这样呢?
@孔庆东:那跟鲁迅没有关系,你读其他书也可能那样,比如你提的这个问题就比较偏激。你读书之前就已经对鲁迅存在偏激的看法,所以基本上不去好好理解文章的真实意思也。
@abc晖先 提问:孔老师,知道一些书好(红楼梦,美学理论,资本论,历史等等),值得或者应该去读,但读不进去或者连头都没开,怎么解决自身这个毛病呢?
@孔庆东:先选定一本书,硬着头皮用二十天啃下来。心里跟自己说:我要是不认真读完了,我tm就不是个人!
@寇相中 提问:请问老师看《论语》《中庸》这种儒家经典,是应该同时看翻译还是自己翻译得出自己见解?
@孔庆东:都可以。反正既不要迷信别人的翻译,更不要迷信自己的能力。
热门话题榜政务榜热门话题榜政务榜
“全民阅读”的时代应该读什么书?
@洗地少年 提问:阅读对提高市民素质有什么作用?
@京版卫士:全民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事实上,读书也是一件私人的爱好,读什么,怎么读,涉及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引导过程。目前我国图书种类繁多,也并不都是“开卷有益”,要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让读者都能够沉静下来阅读,显然需要具备更多的内部外部条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但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看,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队伍中来,养成读书习惯,是我们重要任务。
@rabbitsunying 提问:年轻人多读什么书有助于成长?
@庹祖海TuoZuhai:年轻人读书最主要的是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犹如树干,有了它,树枝和树叶才有安放的地方。比如,哲学、历史、文学名著、地理等,它们构成一个坐标,形成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现在很多人上网做碎片化阅读,我认为这只能作为补充,所以系统的读书是年轻人学习的基本方法。
@北京韩博士 提问:孔老师,听说您这学期在北大开的课是《鲁迅小说研究》,请问中国人现在应该怎样读鲁迅,鲁迅的文章对于当下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孔庆东:现在读鲁迅,首先要抛弃中学里面被灌输的许多关于鲁迅的认识。不要把鲁迅神化或鬼化,要把鲁迅当成孔和尚一样,用平常心去阅读。
@北京韩博士 提问:孔老师,您认为“全民阅读”,大家伙都应该读些什么呢?
@孔庆东:全国人民大面积不读好书,而是读了很多垃圾,已经许多年了。我们不能太着急,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让全国人民马上都去读四书五经毛泽东选集。我建议还是先从孔庆东文集开始读,雅俗共赏,最为得宜。
@浪花一溅天 提问:小孩热衷看一些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类作品有没有文学价值?
@孔庆东:不能说百分之百没有价值。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非要强调垃圾桶里也可能存在万分之一的健康食品呢!
移动趋势card移动趋势card
“全民阅读”的时代有什么政策?
@viggfixx 提问:为什么要立法推动全民阅读?
@京版卫士: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所以,很有必要通过立法,保护我国公民的阅读权利,规范和保障我国全民阅读工程的建设。一是要通过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如全民阅读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及政府有责任提供公共阅读场所等。二是全民阅读的软硬件建设应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或专门机构来推动阅读。如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等。
@Ray2008086052 提问:中国离全民阅读时代有多远?
@京版卫士: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并自2017年6月起实施。这无异于为百姓的阅读习惯树立了新的风向标,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拉近了我们与全面阅读时代的距离。新媒体的诞生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方式,也培养了新的阅读习惯。顺应时代而生的新闻类软件正在加速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洗地少年 提问:您认为北京国际图书节对于助推全民阅读有着怎样的意义?
@京版卫士:多年来,北京国际图书节始终坚持“融合创新,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的办展理念,逐渐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展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同时,图书节通过各项精彩阅读活动,吸引大量市民纷纷到场体验阅读的快乐。另外,图书节今年在专业性、国际化方面亦有所创新和突破。借助北京国际图书节这一窗口和平台,首都向国际同仁宣传展示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
@狂想症患者2号 提问:为了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都做了哪些活动呢?
@京版卫士: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今年以来,共举办“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节”、“2017北京书节”、“北京阅读季”、“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新闻出版广电展”等多项系列大型活动,通过各大平台促进全民阅读向深入推进,在建设书香北京的基础上,以“丰富优秀出版产品供给”为重点的工作内容,不断创新推广阅读方式、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服务内容、推动阅读立法阅读规划、完善全民阅读的组织协调,力争将全民阅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群众路线网官网 提问:希望您能谈谈全民阅读与提升中国文化全球竞争力的关系。
@庹祖海TuoZuhai:我认为文化竞争力主要是两方面:文化产业的实力和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全民阅读可以扩大国内文化产业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知识原创和生产,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全民阅读让国民继承和激活传统文化,会让更多的外国读者喜爱中国文化。
@小钢炮Gallon 提问: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在当前的环境下,全民阅读主要靠政府推动还是企业推动?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庹祖海TuoZuhai: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产品供给,如开办图书馆、书店、网站等。同时,好的企业文化对于鼓励和促进员工读书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非常有益。我们中国动漫集团就不定期向员工推荐与业务相关的必读和选读书目,我也时常通过微博、微信、钉钉和员工交流读书信息和体会,我们的群就叫“漫学堂”
@警戒色 提问:请您介绍一下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的情况?
@京版卫士: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于2017年8月23日至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启动。本届国际图书节以“书香迎盛世 融合展辉煌”为主题,是国内唯一批准的由地方举办的国际性图书盛会,也是首都重要的全民阅读推广平台。自1991年起,该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本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继续采取“主会场+分会场”模式,活动与展区紧扣“书香迎盛世,融合展辉煌”这一主题,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契机,进一步彰显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定位。图书节主会场设立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E3馆,展览面积达12600平方米,共设置11个展区,展出中外精品出版物近5万种,举办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0多场。主会场还开展了 “红沙发”访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名家大讲堂等七大主题活动,11个展区以深度融合的成果,展示了北京市新闻出版界近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凸显了北京国际文化交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