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晓月:学者型官员不只是“标签”

两年之后的本月17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这名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季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却如阴影开始显形。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法学博士、做名校博士后,官员如此旺盛的“学术追求”,引发公众遐想。这似乎也成为不少官员落马后的一个既定规律。有学者对此一针见血:季的学术之路不是个例,权力入侵学术领域在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由此造成的学术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早该值得我们反思。(10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季建业的“博士学位”,我们暂且将其视为名不符其实的虚假头衔,其因有三:一看他的读博生涯,正好与其事业忙碌期相重合,正如一位与季有过接触的老师所说,“这个时候他是否有精力一边读博一边主政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扬州确实有些疑问”。二看他所发表的论文。虽然都是署的他本人的名字,但其文中的观点与实际的执政理念似乎相去甚远,这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文章是否是他本人亲力亲为之作。三看他的欲20万平抄袭风波,这种事情是钱可以摆平的吗?学术岂能用金钱来衡量?这是对学术的一种玷污。由此事件对他本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可见一斑。

学者型官员,若在德行方面出了问题,对公众期望与信心则是极大的打击。诸如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等所谓“学者型官员”腐败丑行的曝光,为笼罩在“学者”、“专家”光环下的官员敲响了警钟,也使学者型官员的道德楷模形象大打折扣。然而,官员中的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学者型官员中的败类也只是个例。知识和学问充其量只是增强了对欲望和诱惑的抵抗力,而并不具有特殊的腐败免疫力。官员之腐败与否,与其是不是学者并没有直接关系,对学者型官员盲目喝彩或无端抹黑都是不理性的。

古语有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国外也有诸多学者型官员的成功案例。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博士,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 18 年,在其领导下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期,成功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以及“9·11”等一系列重大危机。学者型官员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放眼未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需要大量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选拔更多的学者型官员实在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家对于学者型官员,尤其是德才兼备的学者型官员则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从学者型官员自身角度来看,既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使“学者型官员”不只成为一个耀眼的标签或锦上添花的雅称,而真正成为领导干部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作者:冉晓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