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院观众是否需要纪录片?

放暑假的低龄快男粉丝都上哪去了?口口声声支持国内纪录片的文艺观众都上哪去了?

当范立欣那部在公映前不敢自称作纪录片的电影《我就是我》,最终仅交出上映三天平均排片比4%、票房累计不足600万的尴尬成绩,被同时段票房数以亿计的《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甩出近百倍后,我不禁也跟着片方一道纳闷和不解了。

即便有着《白日焰火》这样好不容易拓开银幕可能性的珠玉在前,我国电影票房经济的旺盛而乏味现实却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观众审美口味也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飞跃。或许是深知这一事实,《我就是我》的出品方天娱传媒,打一开始就对这部有着“快消品”内容却以“艺术品”方式呈现的作品有着顾虑,而在宣传上压根不提其实打实的纪录片属性,而代之以“热血青春”这样的煽动性情绪。渴望率先抓牢去年夏天紧跟“快男”节目的九零后粉丝群体,再进一步将这番热情传递给作为影院消费主体的更广年轻观众。

从影片的技法上看,这就彻底是一部以“墙上苍蝇监视器”般旁观为主、辅以少量回忆性采访、并注重剪辑而弃绝纯客观直接再现情景的“真实电影”,加上拍摄对象锁定为一个聚集特定时空的年轻人群体——2013年“快乐男声”前六强,而更适合将其与“真实电影”鼻祖让·鲁什1961年的同类题材代表作《夏日纪事》进行对比阅读。可《我就是我》毕竟更是一部要面向实体影院的“商品”,更悲哀地置身于与西方1960年代思想环境大相径庭的、羞于提“理想主义”、“青春梦想”的娱乐反智新时代,就只能不情愿地放下精英文化高姿态,去渴求大众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来买单。高、大、上的“真实电影”,瞬间自我矮化为炫、酷、浅的“粉丝电影”,可想而知,瞬间招致反感流行文化的豆瓣文青大面积鄙夷,没看也不准备看电影就纷纷打出低分。

在中国,低分从来就不是影响票房成绩的关键因素,越骂越看,既有银幕选项少的无奈,也有集体审丑的无意识狂欢心理。《小时代》、《爸爸去哪儿》一方面被骂出翔、一方面票房高到气死有节操电影人的事实,上海电影节粉丝爆裂全场的疯狂场面,或许也让《我就是我》的片方过于自信,再说自家的“纪录粉丝电影”根本就不是烂片嘛。可惜,显然范立欣那第一位获艾美奖中国导演的光环,在郭、寒相争的耀眼银幕大爆炸面前,简直就成了微信手游“看你有多色”里最难觅到的那一小撮暗淡色块。

事实证明,上影节上的粉丝狂欢只是瞬时假象,要将他们从电视机、电脑、手机前拖到影院里,注定需要活人版的华晨宇、欧豪、白举纲,更有可能快男甚至整个历时十年的平民选秀年代就此过去了,即便李宇春演了部电影并一家家影院跑宣传,都再难形成曾经的人山人海。面对《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的日进斗金,没有一位影院经理会跟唾手可得的钞票过不去,实在没必要将档期让给一部有口碑没卖相的“粉丝纪录片”。做事后诸葛亮总是容易的,因此,我们可以回想起更早之前,关于好声音的《为你转身》不也一样票房惨败;而也可以将粗制滥造电视剪辑片《爸爸》制造的票房奇观,归结为占了巨大便宜、只有《大闹天宫》一位对手的幸运档期以及合家欢内容。

确实,即便如今的全球银幕(不仅是中国)已再不能拿传统电影思维去分析和要求,即便真正“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电影语言已在事实上被浮躁时代摒弃,但我们还是不该把《为你转身》和《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视频节目”称作电影。那么,能真正被称作电影中重要一类的“纪录片”,有可能被影院观众接纳吗?又或是在他们心里,纪录片已是真正是摆在上星纪实频道和视频网站,满足相应兴趣爱好者的“视频节目”?

无论什么类型电影,要实现高票房,都得同时形成城市生活不可回避的当周或当月热门话题,让同一间办公室、同一所学校、同一家机构、同一个虚拟社区的人们有着可供一起讨论的事情。在纪录片领域,形成这样话题的,或许仅有《就是这样》、《五月天追梦》和《海洋》三部,它们交出的票房成绩分别是4826万、2802万和2740万,与任何一部称得上票房成绩的剧情片相去甚远。而其中的前两名都成了依赖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和五月天)品牌吸金的作品。就算仅以千万票房级作为对纪录片的最高要求,明星或名人的题材是不是就真成了必要法宝?那么,《我就是我》和《超越那一天》的悲哀排期和票房,是不是又追加说明着像选秀偶像和老崔这种级别的文化明星,是不具备粉丝到观众转化率可能的?

我们看到,郭敬明和韩寒两人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从演员阵容上看,都并没有任何绝对大牌,票房之所以高企,靠的还是郭、寒两人本身的知名度和被社会想象加持的“卖腐关系”。假若依着韩寒的知名度,放纵起就着自己兴趣拍一部赛车题材纪录片,或是让范立欣执导一部韩寒的传记纪录片,票房又能更《后会无期》有的比吗?我相信成绩不会比《我就是我》好到哪去。贾樟柯纪录片《海上传奇》中,韩寒就已出镜过,虽然篇幅不大,但60余万的票房已算是某种悲哀的明证。

这么看来,国内影院观众远没做好接纳纪录片的准备。

作者:seamouse,腾讯娱乐特约评论员。曾任职于《南都周刊》、《香格里拉》、《明日风尚》等媒体,目前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穿越Across》。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