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从尝试到全面铺开银监会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但对银监会来说,最为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营造一个民营银行能够“野蛮生长”的政策环境,让其能够蓬勃生发。如构建民营银行准入、监管指引、退出制度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014年7月25日,银监会宣布正式批准首批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不出意外,最快6个月时间,获准的3家民营银行就开始正式对外营业。本次银监会批准的3家分别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与以上三家银行同时发起申请的另外两家预计也会很快获得银监会的批复:一家是以阿里和万向为主发起人,另一家是以均瑶和复星为主发起人。此举标志着民营银行的春天来临,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银监会正式批准的3家试点民营银行各有特色。由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6.1707, -0.0073, -0.12%),它主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是一家定位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由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股东均是温州本土民企,主要为温州当地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与另外两家不同,由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重点是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不针对个人消费者群体。
三家民营银行获筹建的消息,让金融市场为止沸腾。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民资也能办银行,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进步,说明监管层终于具有了直面金融改革的勇气。目前已有不少实力雄厚的各路资本都正在筹备申请开办民营银行。2014年是民营银行历史上的元年,也是民营企业最大的一个曙光,民资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以打破金融垄断、让竞争出效率、发挥地缘优势、支农支小为初衷而推出的民营银行,或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城乡居民相应的金融权利。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数量庞大,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8%,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虽然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的税收,但是却缺乏专门为之服务的银行机构,近4成的中小民企因为资金链断裂被迫在停产边缘挣扎或倒闭。
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弱势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税负、信用壁垒等方面,由于天然的缺陷,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争夺战中长期处于劣势,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困扰,尽管中央政府出台了不少优惠信贷扶持政策,但由于我国没有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政府出台的各项差异化信贷措施和贷款利率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到位。
2014年7月23日,面对实体经济的现实困难,国务院常务会议再祭“金十条”,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具备条件的民资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于是,民营银行恰逢其时的诞生了。它的诞生,不但有利于降低金融市场融资成本,而且从根本上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和发展。民营银行的破冰之举,为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注脚:共存共赢共发展,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由之路。
万事开头难。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是民企又是银行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民营银行肩负着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经营风险。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有一个很特殊之处,就是发起人在提交的设立民营银行的方案中,要特别聚焦对退出机制的设计。通俗来讲,即必须在活着的时候立下遗嘱,安排好身后事。在激烈地市场里厮杀,民营银行只能靠己之力生存。
遗憾的是,对于刚刚蹒跚学步中的民营银行,当下不但需要面对信用体系、配套措施等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而且还要面对短期内的吸储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银监会按照各家民营银行的特点和发起人的特色,通过针对性地实施“一行一策”的监管办法,进行差异化的审慎监管,防范破产等风险,以便规范其发展成长。
综合来讲,民营银行从尝试到全面铺开银监会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但对银监会来说,最为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营造一个民营银行能够“野蛮生长”的政策环境,让其能够蓬勃生发。如构建民营银行准入、监管指引、退出制度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政府设立民营银行的出发点是想让其扛起解决中小民企融资难的大旗,由于资金成本高于大型银行,民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如贷款的价格一般也会高于现有的各大行,它们是否能够举起这面大旗,尚待时间的检验。
文/ 宋清辉
(本文作者介绍:IPO资深人士,曾先后在财关和监管机构担任董事、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