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开放限购是房产税的冲锋号

放开限购—不动产信息登记联网——物业税出台,这三点一线的逻辑是严密的。这也证实,房地产调控未来的大方向,将是以房产税等经济手段逐步替代“限购令”的行政手段,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开放限购是房产税的冲锋号?
开放限购是房产税的冲锋号?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千方百计消化库存后,放开限购的口子越撕越大。南宁、天津、无锡、苏州、济南、温州、杭州、青岛等地相继放开,越来越多的城市挽起袖子“跑步进场”做救火队长。从过去羞答答的“不敢发文”,“以电话传达”,到眼下的一跃而起,大鸣大放,以“紧急明传电报”发通知。

但是,且慢高兴得太早,中央政府的一种对冲措施随时会“亮剑”——甚至会成为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据新浪财经报道,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说明什么呢,住建部前部长姜伟新离任前说过的一段话可以说明,“一旦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和银行、税务等系统信息统一到一个平台,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来调节楼市。”放开限购—不动产信息登记联网——物业税出台,这三点一线的逻辑是严密的。这也证实,房地产调控未来的大方向,将是以房产税等经济手段逐步替代“限购令”的行政手段,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不动产登记征求意见稿即将出笼,说明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已不再遥不可及,而限购却一夜之间“由地方政府说了算”,各地开始“预备,跑”的节奏,而其背景用住建部部长的一句“千方百计消化库存”足以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和空置量相当严重。

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中交易量锐减1/3,价格大面积下行,这是放开限购的现实背景。而最大的驱动力来自地方政府,随着成交量大幅走低,土地流标,一些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断流,几乎开不了门。

一位基层财政官员向新浪财经介绍说,上半年一般都是土地款进账关键时期,年初预算时,地方政府都要把土地收入考虑在内,作为支出依据,但今年背离得厉害,收入的1/3没了踪影,“上半年财政收入只有3—4%的增长,土地卖不掉,平台贷款到期没钱还,刚性支出一点都没少,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因为路径依赖早已形成,卖不了地就面临揭不开锅、开不了门的问题。”

应该说,在宏观减税背景下,物业税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开征的新税源。根据新浪新闻所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消息传递的重要信号是,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深化,最可能出台的严厉政策当属大面积开征房产税。在以釜底抽薪的力度加快去杠杆化的同时,决策层认识到,长期采用行政性限购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在用金融手段和行政手段去杠杆化的同时,应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供需。

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在收入增长乏力的当下,物业税对探索资产保有环节源源不断的新税源、推进社会公平迈出了重要一步,是税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提供了除土地收入之外的稳定的新收入来源,从各地模拟运行的反馈意见看,表态都是“坚决拥护”的。如新浪财经意见领袖50人经济论坛文章所述,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蛋糕”挪腾空间窄,而公共财政刚性支出大,增加一个新税种,开辟一块新税源,虽有阵痛,但长远看都是举双手“点赞”的。

从公开信息看,开征房产税“在技术环节上已不存在问题”,税务系统的“空转”已经持续数年,现在就等房产信息系统大联网,相关部门“正加班加点在赶”,这也说明房产税扩大试点的条件已日益成熟,箭在弦上,何时发出,只是一个相机决策的问题。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房产税开征意味着地产大牛市的终结。德国开征房产税后20年房价未涨。今年以来,物业资产价格停止上涨,触及天花板,曾经带来过激动人心的“纸上富贵”的资产面临修正,市场预期就也可能随时会出现逆转,而价格是预期的反映。

放开限购,市场会像2008年那样打鸡血般地再起来吗?我不知道。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