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战争走开——借一个网友的留言说开

接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她非常气愤,因为我转发了一条微博,而这条微博的内容在她看来,是站在以色列的立场。

前段时间在以色列采访,也去了加沙,因此发了很多相关微博,也写了几篇专栏文章。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情加沙的平民,当然不想看到他们的死伤,生命是最优先的;我也感受到以色列民众面对来自加沙火箭弹的恐惧和愤怒。我赞成以色列拥有自卫权,但是作为强大的一方,是否可以更隐忍一些,避免伤及无辜;我认为,哈马斯还有加沙的武装组织,无定向地发射火箭弹,即便没有造成大量死伤,本身就是恐怖行为,因为出发点是针对平民,而不是军事人员和设施,利用平民做人盾,以及没有负起保护平民的责任,这样的政权,是不人道的。

不过对于哈马斯,这位网友有不同看法:

“我不知道你对巴以问题的全然无知,还是我应该开始怀疑起网上对你所贴的‘亲美’标签实际是对的。我以为在以色列的宣传造谣攻势下,只有无知的老百姓才相信所谓肉盾,恐怖组织的说法,没有想到你也看不清事实。或许你看得清事实,只是一味地支持美国及其盟友。我以前一直以为你是良心记者,敢于说真话,这次让我太失望大吃惊。”

我和这位网友有过接触,我也明白她的愤怒,因为她的丈夫是一个巴勒斯坦人,一个出生成长在北非、无法回到他的国家的巴勒斯坦人,因为他的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建立。

不过对于人盾的说法,这不需要以色列方面的造谣,哈马斯领导人的一次次公开讲话,以及接受加沙电视台的采访,都公开赞扬人盾策略的有效。而在这次冲突中,联合国也谴责加沙的军事武装,把火箭弹放在了联合国属下的学校里面。

批评哈马斯的做法,并不代表就是支持以色列,或者不会批评以色列的做法。支持巴勒斯坦立国,和反对哈马斯的做法,并不相互矛盾。

和这位网友接触,是因为关于利比亚的报道,也因此被她视为有良心,敢于说真话,因为当时,中国的网络上,支持卡扎菲的声音很多,她站在反对派一边,而我当时在班加西的报道,引起不少争议。

有意思的是,在当时,在那些支持卡扎菲的网友眼中,我是“亲美”的,因为认定我站在了反对派的一边。

支持以色列就是亲美吗?以色列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吗?另外,以色列国内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立国的以色列国民呢?他们不同时爱着自己的国家以色列?难道要和以色列的那些极端人士一样,把这些人视为“叛徒”?

说到以色列的宣传攻势,其实在舆论场上,尤其是在英文网络世界上,以色列绝对处于劣势,因为大批在加沙报道的欧美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照片、报道、评论,让人们感觉到,死亡是如此接近。

各方都在宣传,宣传有很多种手法,有些只挑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有的以点带面,有些则捏造事实。在以色列,反政府的媒体虽然不受政府待见,但还是有不少,反政府的声音更多。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会明白,官方的宣传,只能停留在隐瞒夸大事实,因为一旦造谣,那会造成政府丑闻。

因为家人的关系,这位网友对巴勒斯坦人充满同情,而从她的留言,可以感受到对以色列的敌意。这是因为她已经分成了“我们”和“他们”,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可能是对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不管怎样,都要支持。

在中国的网络上,支持和反对,也显得泾渭分明,各种理由:讨厌某种宗教,所以反所有信仰者,支持某种宗教,或者是反美,因为反美,所以反以色列,因为反以色列,所以反犹太人。

在英文网络世界上,争吵也是一样激烈。想要就事论事,太难。也因为这样,那些被“我们”视为“他们”的人替“我们”着想,反对“他们”,显得难能可贵。

Facebook上有一个社区,叫做“Jews and Arabs Refuse to be Enemies”(犹太人阿拉伯人拒绝成为敌人),这个网络和平运动,是因为一对犹太和阿拉伯恋人在Twitter上贴出了这张亲吻的照片。

这对情侣,男生是犹太人,女生拥有一半黎巴嫩血统,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引发了网络上的和平运动。很多人贴出照片,Facebook上出现各种相类似主题的群组。

这对情侣说:“当这个地方最终爆发战争后,我们变得亲密起来,因为我们经过讨论发现,我们分享相同的价值观,那就是尊重和关注生命。”

他们说,“爱,让战争走开。”

最后分享一个视频,去年的,最近在Youtube上面很热门。这个动画片,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回顾了这片土地上的血腥的历史,不管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曾经是受害者,也曾经是加害者,为了争夺土地。但是杀戮,最终不是哪个民族,或者哪个宗教的胜利。

正如片中的结尾,是人性中邪恶的胜利。

This land is mine(这是我的土地)

作者: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