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0日电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近日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车轮腐败,被“阳光”晒脱了皮。中纪委近期也明确表示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10月20日新华网)
公车腐败问题已不是新鲜话题,违纪违法案件也时有曝光。中纪委推行各种新制度的同时,再次将公车腐败的老问题推到聚光灯下。“曝光、公示、监控——种种药方对于沉疴已久的公车腐败问题,能否奏效,公车改革这个‘大手术’将如何推进?”这不仅是中纪委思考的问题,更是大众关心所在。
时至今日,已有无数官员因“车轮腐败”问题落马。福建一地税局副局长因公车私用被免职;山东省曝光7起违纪典型案例4起涉及公车违规;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的“曝光台”首次晒出涉及27单位的31辆公车违规……对于这些新闻,无疑给公众多了一些信心,在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上,敢于引入外部监督、媒体监督,改变以往遮遮掩掩,确实加大了公车监管力度。
湖南省岳阳市也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贴身监控”公车,若违规可被远程断油。中纪委也称,还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众多网名在质疑,挂公牌加安装GPS,中纪委开方能否遏制公车乱象?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在,扫“四风”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对于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坐的公车早就制定了严格标准。要切实遏制公车乱象,就要敢于动真格。笔者认为,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高科技治理“公车腐败”手段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敢于硬碰硬,治腐要坚定决心意志。同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如果没有公众监督,社会不能监督公车使用的具体情况,向公车腐败开刀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要切实解决“车轮腐败”的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重拳高压固然很有必要,而釜底抽薪的办法,还在于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给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在监管制度的完善上下更多的功夫。公众在期待着,公车腐败能在中纪委开方下,彻底根治。
(文/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