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只是将上海福喜替换为河南福喜,而福喜集团则决定向河南福喜派出集团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参与运营和管理。其实福喜的举动是值得回味的,首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换帅”,派一个总经理或者一个质量管理经理。
“福喜过期肉”事件已曝光好几天,受牵连的下游企业有的急忙划清界限,有的急于撇清责任,真可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如何止损是这些企业的优先考虑。但有一个企业多少表现出了一些与福喜“同呼吸、共进退”的姿态,它就是麦当劳[微博]。麦当劳于今天凌晨发布声明,决定终止与上海福喜的合作,将供应商调整为福喜集团下属的河南福喜。不仅如此,整个声明颇有替福喜集团当“和事佬”的意味。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做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决定,不得不佩服麦当劳的勇气。但是麦当劳不是傻瓜,它为何要对福喜集团不离不弃呢?
首先,福喜和麦当劳在中国的合作是从1992年左右开始,历经了20余年基情燃烧的岁月,而百胜与福喜的联手是从2008年左右开始,七年之痒都还没到。相比而言,显然麦当劳和福喜的战斗友谊更深厚,这也是他们继续合作下去的感情基础。
其次,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麦当劳做生意不喜欢签合同,握手就表示可以合作。“麦当劳之父”克洛克曾经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培养供应商对公司的忠诚度,那就是保证这些人可以赚到钱。”这其实就是它的企业文化,“轻合同、重信义”。它的供应商体系以长期、共赢为核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那么斤斤计较,这一点可以从它与冷链物流夏晖公司的合作历史看到。
另外,经过多年的磨合,麦当劳和它的供应商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共生”关系。如果失去了麦当劳的大额订单,福喜一时间也找不到这么大的买家来消化产能。而如果失去福喜,以麦当劳的体量也很难迅速找到一个符合其苛刻标准的货源。食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休克疗法”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在没有找到合适“备胎”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供应体系的相对稳定,不至于快速丢失市场份额,继续与福喜合作恐怕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当然,无论感情上多么难以割舍,利益上如何血肉相连,如果食品安全隐患不消除,恐怕他们的合作也是不现实的。从麦当劳的声明中可以推测出,麦当劳和福喜其实对他们的整个管理体系依然充满信心,问题只是上海福喜的管理团队堕落了。从目前各地监管部门突击检查的情况来看,确实福喜集团旗下其他工厂暂时没有发现类似上海福喜的问题,或许这真的只是一个个案。
正因如此,麦当劳只是将上海福喜替换为河南福喜,而福喜集团则决定向河南福喜派出集团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参与运营和管理。其实福喜的举动是值得回味的,首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换帅”,派一个总经理或者一个质量管理经理。这是一个成建制的团队,想蒙蔽他们的眼睛“有组织的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这个团队是总部空降的“政委”,是经过考验、绝对信得过的人。声明中他们并不“接管”而只是“参与”运营管理,但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河南福喜的实际控制者。
这样的举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市场以及麦当劳对于福喜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福喜出于修补企业形象危机和安抚其客户的需要。要知道河南福喜去年底才开工,配备的是集团引以为傲的最先进的设备,万一再出问题,可真丢不起这人。砸牌子不说,麦当劳恐怕无法再合作,说不定还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麦当劳也没这么好打发,他们的声明同时强调,正在重新审核和评估中国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别看表面上一团和气,上海福喜的这一刀想必令麦当劳大为光火。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讲,适度多元化还是有必要的。不知道这次事件会不会让麦当劳考虑寻找一个更好的“备胎”,而如何寻找上下游之间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平衡点更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钟凯
(本文作者介绍:食品安全博士、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