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不能成为洋快餐的“脑残粉”。无论洋品牌还是民族企业,都必须遵守法规,以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任何企业发生质量问题,都必须受到谴责与惩罚。
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供应商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问题被曝光后,上海相关部门查明,该公司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目前,警方已对5名涉案人员采取了刑拘。
问题曝光了,问题产品流向也基本搞清楚了,按理说,消费者应对这种缺德、违法行为有所警醒。但据记者探访,在北京一些麦当劳餐厅,上海地区下架的麦乐鸡仍有销售,其客流量也并未因为曝光食品安全隐患而明显减少。其他地方,似乎也是这样。
明知道这些洋快餐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仍趋之若鹜,这无论放在哪儿,都是一件让人纳闷的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网上竟有人撰文表示要“感谢并支持洋快餐”,其理由之一是,麦当劳、肯德基也是受害者。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态,究竟说明了什么?
在这一事件中,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看似受害者,其实不然。任何企业都要为自身产品负责,而要做到这点,必须从原材料供应开始抓起。不言而喻,原材料好坏将决定成品的品质。福喜公司的肉制品是洋快餐食品的主料,让问题原料流入食品生产环节,洋快餐企业岂能独善其身?虽说福喜坑了麦当劳,麦当劳却也坑了消费者,难道能让消费者找福喜算账?
许多人仍然选择到洋快餐店消费,其心态更值得玩味。比如有人认为,这时候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反倒是最安全的。道理看似没错。发生这么大的事,对于负责任的企业来讲,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加强各种防范措施。问题是,过期肉事件已经表明,涉事洋快餐企业在质量控制上出现了疏漏,消费者怎么知道企业在其他供应环节就没有问题?
还有一种论调认为,洋快餐再不济,也比国内食品安全。实际上,所谓洋快餐,在全球化时代更多指的是洋品牌,其产品则大多已实现本土化生产了。如上海福喜公司虽然是一家外企,但其加工的肉类来源就是在中国国内。更重要的是,这些洋快餐发生质量问题已毋庸置疑,这并不因其他企业是否也发生质量问题就能够得到消解。对既定事实选择性无视,甚至一厢情愿地为其辩护,这怎么看都是一种文化自虐行为。
消费者不能成为洋快餐的“脑残粉”。无论洋品牌还是民族企业,都必须遵守法规,以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任何企业发生质量问题,都必须受到谴责与惩罚。在这问题上,只关乎事实,无关乎意识形态或选边站队。无论是拿“保护民族企业”为挡箭牌,还是以“洋快餐也是受害者”为借口,都是在“耍流氓”,客观上也是在扭曲事实、颠倒是非。
相关报道见A19版
(原标题:消费者不能成洋快餐“脑残粉”)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