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责怪芮成钢投机取巧,不如更多地去责怪鼓励和容忍他的背后平台。
整个上周末,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半以上的人在转发各种“芮成钢”的文章,大多是落井下石的嘲笑和唯恐自己不是终极致命那一砍的“神补刀”。
对于拿电视机当显示器用的我来说,自从知道芙蓉姐姐后,便对各路知名人士有了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虽然对“故宫星巴克”事件和“质问骆家辉经济舱”事件有所耳闻,也并未因此关注过芮成钢先生,只是隐隐觉得作为CCTV的知名主持,这样做不仅格局太小,而且明确政治不正确——虽然CCTV平台的影响力不如往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到底是为了出名,还是为了出名?
当然,你我都懂,他出事不是因为他说了这么多出格的话,而是另有其因。但他那些出格言行的反应,到底还是在他被带走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了。走在他前面的、职位比他高得多的郭振玺、甚至李东生也没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那么高的波澜。
如果舆论真的能左右判决,那他因为言语观点给别人带来的不愉悦,如今大概要数倍地报应在他自己身上了。
我突然想起一部叫《人生在线》的纪录片系列在2000年拍摄的关于冯小刚的纪录片(我是在乐视平台上看到的,居然没查出制作团队是谁。感谢制作团队,感谢冯导,如今这么诚实的话已经很少能听到了)。
片中冯小刚说:“出于生存的需要,你首先得清楚,你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我从一个小市民的家庭里头出来,我最后要走上一条成功之路,也就决定了我的很多的接人待物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内心非常主动,我们不断地要从内心的根本愿望出发,我们要出击。一方面,我们又很被动,我们其实更多地还是取决于你取悦别人的程度。这点呢,和干部子弟就不一样,和那些世家的孩子也不一样。……老百姓的孩子撒谎,说瞎话,为什么?因为他承担不起他表达了真实看法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恶果。所以我们就注定了我们是谨小慎微地做人、做事,处处容易换位思考,容易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这样一个事儿出来了,你高兴了,别人高兴不高兴?别人不痛快了,他能让你有多不痛快。”
这样的道理,被贴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标签的芮成钢不会不知道。不要说名气地位如芮成钢的人知道,连普通的中产阶级都很知道。
有个名牌小学的家长告诉我,只要班主任在微信圈里发个“鸡汤”帖子,顿时会引来各种赞叹声,付得起高昂学费的家长们多是活得滋润的中产阶级,也早已把微信圈的名字改成“孩子名字+爸爸或妈妈”。高呼万岁的次数越多,自家孩子名字闪现的机会就越多。就算没讨着好,老师至少不会对这个孩子反感吧。
不管芮成钢的言语立场是否出自真心,也不用去管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宽容一点看,话说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回答。与其责怪芮成钢投机取巧,不如更多地去责怪鼓励和容忍他的背后平台。他不过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渴望取得成功的青年而已。
至于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回想这些年来我碰到的中西方成功人士,几乎无一不是。他们的区别在于:有的人真性情些,有的人客套一些;有的人参与慈善,有的人不参与;有的人成功以后回馈社会,更高尚些,有的人把钱财留给孩子,更实惠些。如果担心“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那应该赶快修缮权力运行的机制,而不是指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的道德修养。
如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一种道德批判,那这道德标准相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点太高了。在扶起老太太都要先担心一下是否会被讹诈的当下,一味去斥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些过于苛刻了。毕竟,很多时候,这个国家的道德底线比法律底线还要低。
作者:薛莉,职场作家
(作者新著: 《毕业就该懂的事》 作者邮箱:shirleyft@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