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嘉琛:官场“美容术”背后的冲突感

如果官员意识不到这一点,继续按照过去的套路“演戏”,继续沿用过去那一套旧的话语体系进行形象包装,最终只会让自己沦为笑柄。

当某地媒体高调刊发《市委书记都用废纸写稿,咱以后也别浪费东西了》的新闻时,无疑是想将当地市委书记塑造成“勤俭务实的好榜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关新闻和照片在网上传开后,眼尖的网友指出该书记写讲稿的“旧日历纸”实为活动当天的日历;会议现场摆放的那些每瓶售价35元高档饮用水,更成了议论焦点。尽管官方事后回应称饮用水系商家免费赞助,质疑声仍不绝于耳。

被质疑的原因首先在于,高档饮用水的豪奢与用日历纸写发言稿的“节俭”,在同一个画面中制造了强烈的冲突感,而且前者消解了后者的积极意义。政府部门铺张浪费的习性,公众有目共睹——且不论以前频被曝光的各种“天价采购”,单说因决策失误而被拆迁的“短命办公楼”,浪费的公帑就动辄数以千万元计。人们难免会觉得,官员节约一两张纸不正常,他们喝几十块钱一瓶的水才是常态。

其次,地方媒体模板式的正面报道套路,招致了公众的反感。从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中,发掘出各种“高大上”的意义,是地方宣传部门和某些媒体的绝活。但这正是普通民众非常鄙夷的,民众觉得官员本就该勤俭务实,不值得过于拔高。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差异——当官方舆论聚焦那张代表官场新气象的日历纸时,民间舆论场最感兴趣的却是其他可以批判的细节。

还有一个相对隐蔽但更关键的原因是,很多官员的公开言行都曾被证明是做秀,公众已经习惯于将他们当成“演技派”。在所有职业群体中,官员很可能是最精通“形象美容术”的一群人。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政治正确、言行正面、作风正派的形象,而且需要经常向上级表明自己正在贯彻执行上级的要求和文件精神,而实际上他们又没有那么正确、正面和正派,于是只好经常性地“秀演技”。

娱乐明星秀演技能获得物质回报,官员们“秀演技”能得到良好形象,而好形象往往是官员谋求更好仕途的铺路石。正因为精通“形象美容术”,才有那么多官员反复在不同场合大玩“廉政秀”,才有那么多官员想方设法要表现自己的“亲民”,也才有那么多官员意欲树立“讲原则”的形象。可实际上,当这些双面官员的“演技”被拆穿,人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廉政标兵”其实是个巨贪,所谓的“亲民官员”根本不关心民生疾苦,所谓“讲原则”的官员更是毫无底线。

如今这个时代,公众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蒙昧了,官员们曾经热衷的瞒和骗的游戏,已经不再好使。如果官员意识不到这一点,继续按照过去的套路“演戏”,继续沿用过去那一套旧的话语体系进行形象包装,最终只会让自己沦为笑柄。

当然,在“转作风”成为官场主旋律的今天,地方官员改变以往的一些官僚做派,亲自撰写发言稿,甚至随手撕一页日历写发言稿,并非没有可能。但是,要扭转一个群体的形象,从来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顾此失彼——不仅官员自己要改,身边的人也要一起改;不仅一两次活动要改,每一次活动都得改。只有将一些好的做法内化为价值观层面的习惯,才能甩掉贴在身上的“秀演技”标签。

作者:汤嘉琛,《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