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在研究啥?

马骏的观点已折射出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方面的工作重点。

干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在研究啥?

中国最高层领导都说改革要有紧迫感,要只争朝夕,具体到金融领域都有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呢?本期干货为您带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最新研究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并不一定代表央行的最终态度,但其背后已折射出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方面的工作重点。

1、央行以后会较少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情况,但会更加关注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更为重大的中长期事件。

2、研究建立以地方债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引入债券市场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3、未来地方政府融资的改革方向是要把不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逐步变为比较透明的以市政债为主的融资模式。

4、要研究立法规定地方债的上限和用途,建立地方人大对地方债的约束机制,提高信用评级的可信度。

5、要减少企业发债的种种程序,激活债券市场。避免大企业进一步“挤出”小微企业的贷款。

6、研究如何避免“利率双轨制”,即控制大企业的融资行为,约束他们的投资冲动,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7、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边际改革”作用。

8、未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开放中国的资本项目。

9、继续在海外主要国家建立人民币离案清算中心,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打下夯实的基础。(资料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干货太多,请收藏后慢慢阅读。以下为文章全文。

马骏在《离开德银加入央行》的告别信中称,他将在新岗位上尽全力工作,以后会较少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情况,但会更加关注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更为重大的中长期事件。

年4月上旬,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离开工作13年之久的德银,受邀加入央行,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离开德银加入央行》的告别信中称,他将在新岗位上尽全力工作,以后会较少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情况,但会更加关注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更为重大的中长期事件。

央行研究局的职责是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金融法律、法规、制度,跟踪了解其执行情况;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工业、农业、财税、外贸等部门经济动态以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 等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

马骏赴任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已近两月。无论是在央行内部,还是在外部的论坛,马骏开始频繁释放自己的一些研究观点。作为央行研究局的首席,尽管这些观点并不一定代表央行的最终态度,但其背后已折射出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方面的工作重点。

地方发债约束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面临的问题和风险突出。

5 月26日,马骏在上海论坛上表示,应建立一个以地方债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对于担心地方因约束不够而乱发债的情况,马骏认为可通过引入债券市场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今年4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地方政府可有限举债。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到,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十个地区获准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

除债务规模和杠杆率上升较快之外,马骏集中指出几种问题突出的地方债务风险。马骏在《金融》杂志发表关于地方举债的改革路径,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大的改革方向是,要把不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逐步改变为比较透明的,尤其是以市政债市场为主的融资模式。“从中长期来看,应该争取使市政债(包括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融资占地方政府融资的比重提高到50%或以上。”

在马骏看来,地方政府融资的改革方向是,要把不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逐步改变为比较透明的,尤其是以市政债市场为主的融资模式。从中长期来看,达到市政债(包括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融资占地方政府融资的比重提高到50%或以上。选择一些地方政府允许其发债。

马骏表示,不仅要立法规定地方债的上限和用途,也要允许违约。还要建立地方人大对地方债的约束机制,提高信用评级的可信度。省级政府可对下级政府建立预警体系。银行应支持地方债改革,率先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市政债采用不同的风险权重,从而对较低质量的市政债要求有较高的收益率来得到补偿。

放开存贷款利率

6月末,马骏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资本市场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方面地位不平等,其他的国家利率基本是5%到6%,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20%,未来必须放开存贷款利率,将银行3%的年定期存款率上调。

马骏指出,国际上大小型企业间借贷利率相差通常为5%,而中国大型国企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差约13个百分点。他分析原因时表示,我国缺少民营金融机构。如果有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就会有更多的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的渠道。

我国风投规模偏小、渠道不畅。许多小微企业确实不适合银行贷款,需要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以股本投资的方式来支持其发展,但我们面临的困难是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过去,IPO被经常性叫停,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准入门槛也太高。

债券市场不够发达,导致了大企业“挤出”小微企业贷款。大企业不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占用了很多本来可为小微企业所用的贷款资源。马骏认为,要减少企业发债种种程序,从而激活债券市场。

一些大企业频繁参与套利活动,以低成本获得融资后,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再贷给中小企业,人为地延长了融资链条,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马骏还表示,中国的大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的情况,而且他们的母公司给他们提供隐性的担保,这些中国大企业想借钱非常容易,所以他们常常有投资的冲动,他们常常把借来的钱转借给第三方,到了食物链的末端,小企业借钱的利率就高达20%,所以中国的利率一直是双轨制。

资本项目放开

不久前,马骏在上海“国际货币体系再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七十周年后”会议期间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上升的趋势是确定的。我更希望看到,通过中长期国际货币体系,走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

从现在以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过渡到三足鼎立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在马骏看来,长期来看后建立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可行性对比其他版本来讲更大。“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转型中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渐进开放中国的资本项目,逐步增加中国新发外债中人民币计价债券的比重、降低美元债的比重,以及保持一定的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马骏认为通过这三方面努力,可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逐步发挥推动“边际改革”的作用。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央行货币互换,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建立的努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会扩展到更多的国家,而今后3~5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关键步骤是资本项目的开放。”马骏称。

“这些地方都可以称为离岸市场,在我看来,判断何为真正的离岸中心需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聚集大量的人民币流动性;二是有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股票、大宗商品;三是资产管理业务的聚集。伦敦很明显是一个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而离岸人民币的资产管理现在还大量聚集在香港。”

人民币离岸中心正在向亚洲以外的世界版图不断延伸。6月,央行公布消息称,中行作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工行被指定为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机构;建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行法兰克福分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至此,人民币离岸清算行初见雏形。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