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从巴西惨败谈足球王国衰落

巴西1比7惨败德国后,对斯科拉里的质疑声彼伏此起。然而,教练问题仍然只是巴西惨败的表象因素,巴西足球的整体衰退,包括球员和教练人才断档,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巴西足球的根基——青训和联赛体系病入膏肓。巴西作为足球王国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国际足坛一直是南美、欧洲分庭抗礼的局面。欧洲五大联赛与巴西、阿根廷等国联赛,欧洲杯与美洲杯,欧洲冠军杯与南美解放者杯等洲级大赛,在名气、水平和影响力上,基本是并驾齐驱的。代表南美角逐世界杯桂冠的巴西、阿根廷等劲旅,队内大部分队员都来自本国或南美其他大联赛,风格上与欧洲球队差异明显。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看国际足球比赛。除了世界杯和央视最先直播的意甲、德甲,还有前身是世俱杯的丰田杯赛。欧洲俱乐部冠军与南美解放者冠军每年年底在日本对决。当时巴西的弗拉门戈、圣保罗和阿根廷河床、博卡青年等豪门,与欧洲的利物浦、AC米兰、拜仁、曼联等大牌俱乐部同样群星璀璨,南美豪门似乎尤胜一筹。我第一次看济科踢球,就是弗拉门戈击败利物浦夺得丰田杯那场经典赛事,济科当选最佳球员开走一辆丰田车。此后,济科以巴西国家队中场核心身份参加了1982、1986两届世界杯。

那时,欧洲的经济比南美好,欧洲俱乐部比南美俱乐部更有钱,所以南美球员到欧洲踢球并不鲜见。不过,与现在南美有潜质的青少年球员大多是从青训营被挖走不同,那会儿南美球员往往要在自己的联赛和世俱杯乃至世界杯上大出风头之后,才会去欧洲赚钱。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等巴西巨星,就是1982年世界杯后登陆欧洲的;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亦是1986年世界杯一举成名后加盟那不勒斯,并把这支此前处于意甲中下游的队伍带上了联赛冠军宝座。

20多年前的巴西,是货真价实的足球王国。有人曾感叹不已:巴西把旅欧球员组成一个队,再从国内联赛选拔一个队,这两个队同时参加世界杯,论实力完全可能把冠亚军一块拿走。遗憾的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足坛格局由欧洲、南美两极向欧洲单极的变迁,巴西足球的发展遭遇了逆转和异化,欧洲和本土人才两翼齐飞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从此坠入下行通道。

由于欧洲职业联赛日趋发达,其市场化规则规范、运作成熟,与南美联赛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欧洲豪门不再满足于以巴西为主的南美球员成名后才到欧洲踢球的模式,开始通过选材机制的前置,全面渗透到巴西、阿根廷等南美足球人才富矿的基础层面,发掘未来之星。梅西即是不满10岁便被巴萨球探相中,加入拉玛西亚青训营的。大批青年才俊在尚未晋升一线队或刚在一线队崭露头角之时,就成了欧洲俱乐部的猎物。

如此,南美特别是巴西的足球生存链条,就从过去“打好国际大赛,俱乐部扬名——球员出名,赴欧踢球——用转会收入培养新一代球员——再打好国际大赛……”这样的良性循环,变异为“寻找有潜质球员——卖到欧洲赚钱——再寻找有潜质球员——再卖到欧洲赚钱……”这样的恶性循环。新的生存链条里,俱乐部和国际大赛这两大关键环节被省略掉了,曾经是全球最成功的青训体系也变得急功近利,众多有前途但短期内难以成才、不易被欧洲俱乐部选中的青少年球员,遭到无情舍弃。

人才大量流失的巴西联赛,竞技水平和影响力剧降,球市低迷,赞助商畏而远之。这使世俱杯变成了欧洲冠军的独角戏。去年南美解放者杯冠军是库卡率领的巴西米内罗竞技,他们不光完败给非洲冠军,对亚洲冠军恒大也仅凭一个越位进球险胜。巴西和其他南美强队征战世界杯的阵容,基本被旅欧球员囊括,这使巴西、阿根廷等队的风格日趋欧化,却又难得欧式真传,踢得越来越不像当年的桑巴王者和潘帕斯雄鹰了。反而是欧洲的西班牙、荷兰甚至德国领悟到巴西艺术足球的真谛,把加入了欧洲团队气质的桑巴足球踢得出神入化。

巴西1比7惨败后,名宿济科指出,巴西足球要重新崛起,必须想办法把最优秀的球员留在国内踢球。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要改变南美与欧洲足坛的失衡局面,要触动那些在新的生存链条上势力强大、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者,在当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愿这场史无前例的惨败,能使巴西足球痛定思痛,早日开启断臂求生的变革之路。

作者:《济南时报》总编辑尹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