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人口这么多,随处可见打篮球的人,为什么这些年篮球与足球一样在退步,为什么新一代中没有了姚明甚至易建联,连中华台北都输?中国足球不要空谈“增加足球人口”了,先给现在的足球小将们一个好环境吧。
虽然中国队早在两年半前就宣告与巴西无缘,但在世界杯激战正酣之时,不少国人还是会顺便吐槽一下。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足球不行,是因为足球人口太少。对于这种说法,我想反问一句:中国篮球人口这么多,随处可见打篮球的人,为什么这些年篮球与足球一样在退步,为什么新一代中没有了姚明甚至易建联,连中华台北都输?
国家队水平不完全由足球人口决定。波黑只有383万人口,他们的足球人口能有多少,但他们打进了世界杯。冰岛人口一共才30来万,他们的足球人口只可能是一个极低的数字,照样打进了欧洲区附加赛。有个国家的情况更极端——乌拉圭,他们的人口只有330万,比波黑少,甚至少于北京的朝阳区,但他们拿到了两个世界杯和15个美洲杯,夺得美洲杯的次数在巴西和阿根廷之上。
与绝对的足球人口数相比,“环境”对一国足球水平的决定性更大。在高水平足球环境中,即使踢球者的绝对数量较少,仍然可能高产球星。乌拉圭就是一例,从弗朗西斯科利、福兰到苏亚雷斯、卡瓦尼,高水平球星从未断档。前南斯拉夫地区是另一个例子,这个地带的人,玩各种球类都有天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后都造访过世界杯,这届又轮到波黑了。
老说足球也许有点烦了。不妨拿乒乓球作为例子,乒乓球号称中国“国球”之一,水平拉下世界一大截。这是不是因为中国打乒乓球的人太多?但现实是,由于娱乐多元化,与过去相比,中国打乒乓球的人越来越少,在竞技中的优势却达到历史高位。盖因中国摸索出了一套打造乒乓球高手的机制,哪怕只有一省开展乒乓球运动,照样领先世界。而日本和欧洲的乒乓球普及程度虽仍不错,但在低水平竞争中很难产生超级高手。
说起发展足球运动,本原当然是要增加足球人口,让更多人踢上足球,毕竟足球是一个可以锻炼身体并培养团队意识的好运动。但那些“只有普及足球运动,足球水平才能提高”的说法并不准确,一是以中国现在寸土寸金的房地产泡沫时代,不可能提供那么多廉价的足球场,二是如果只求普及,而没有高水平青训教练参与,足球水平依然无法得到质的提升。
环境决定足球水平,这里的“环境”分先天和后天两种。南美和南欧国家都是较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且先天重视技术,球星层出不穷。而中国作为足球后进国家,只能打造后天的环境了。
很多人常抱怨中国足球人口少,但全国各地星火燎原,加进来的绝对数字也不会太少。再怎么说,比巴林、阿曼、约旦这些弹丸之国踢球的总多一些吧?关键是,中国现在有志尝试职业足球的孩子们,是否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举国体制”在中国民众中可谓人人喊打,但球迷们都会承认,专业足球和篮球时代培养了比今天更多的杰出人才(如姚明,如郝海东和范志毅),毕竟体校还是有专业教练把关——虽然这绝不是最好的环境。而现在呢?就这个问题,我与同事马德兴有过交流,这位中国足球第一记说,现在有的俱乐部,就是由俱乐部领导的亲友负责青训,狗屁不懂,甚至有没踢过球的所谓“体育院校毕业生”去教足球。以这种育材方法,毁掉梅西C罗又有何难?
2007年我去米兰参加中意足球论坛,在台上发言说了半天“意甲在中国”后,主持人冷不丁问我,如果意大利想帮中国提高足球水平,你有什么建议?我匆忙间给出的答案是“派100个青训教练来”。这些年来,我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然,中国足球已经开始努力了。鲁能足校成立之初即延请可可维奇做总教练,这位塞尔维亚人为鲁能一手打造了全国最好的青少年培训体系,培养名将无数。恒大足校也请了一帮西班牙教练来带小孩,虽尚未见成效,但他们的理念已经影响了青训同行和小孩。而这两年,中国开始往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大青训圣地系统输送大批苗子,留洋生的成长速度明显快于在国内时,这再次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足球不要空谈“增加足球人口”了,先给现在的足球小将们一个好环境吧。
作者:骆明,体坛周报副总编,报道国际足球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