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廖新波究竟该被鼓励还是被“包容”?

廖新波最近卸任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转任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被传到微信群。

厅级官员的一般职位变动消息在微信里被广泛传播议论并不多见。能享受这种待遇,不是单一因为廖新波的官有多大名有多响,而是因为他作为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多年来在网上更接地气,话语方式不像厅长。

语言是心理和思维的表情,与言说者的身份、地位、职业、性别、教养等等息息相关。有一典故最能反映这种关联:19世纪德国政治家俾士麦曾在一个舞会上称赞舞伴美若天仙。舞伴说:“外交官的话从来不可信。当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意思是‘可能’;说‘可能’时意思是‘不行’;真的说‘不行’,那就不是外交官了。”俾斯麦回应说:“你们女人正相反。女人说‘不行’时,意思其实是‘可能’;女人说‘可能’时,意思是‘是’;真的说‘是’,那就不是女人了。”

官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说话自然不能过于随意,在正式场合,说话要有分寸,应避免使用轻佻的语言等等。但庄重不等于死板,有分寸不等于打太极。现在被人们称为“官话”的,实际上就是空话套话假话的近义语,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喜欢用命令式的使动语气、大而无当的空泛语言和不经推理的武断结论。

“官话”是横亘在官民之间的沟壕,因此看重民意的政治家都尽量避免让语言成为这种沟壕的挖掘机。他们会更多地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群众语言”。

语言是传播的介质。从传播效果看,越是有个性有感情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就越能够入脑入心,越容易引起良好的传播效应。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往往把语言当作点击民众心灵触屏的电容笔,当成向民众发射WIFI信号的路由器。

廖新波的电子网络生涯已近十年。据报道,他目前拥有4个电邮、2个博客、4个微博,粉丝量高达800万。他还活跃在微信、短信、QQ、MSN、飞信、易信和Skype等平台上,手机里有7000多个电话,有90多个微信群,并且还有他的“粉丝团”。

我们过去所说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指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廖新波现在所做的,其实就是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只是他使用了更为快捷更加低碳的电子媒介。

但如果情不投契话不投机,与群众挨得再近,也难免出现“生理的距离不能再近,心理的距离不能再远”的情况。廖新波能如此受网民的欢迎,正是因为他在这样的位置上,却没有使用这个位置官员的常用话语方式;在与网民的互动中,也没有表现出“对位”的官气。

这样一个新的官员风格和形象,遇到不同评价在所难免。但在廖新波的正面评价中,也有“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包容他,虽然他有时表现得比较有个性,但不能因为这点就全盘抹杀”的说法。

“包容”一词让人感觉它的“宾语”做错了什么,“不能全盘抹杀”也暗含“有个性不太好”的意思。廖新波能一直活跃在网上,与较为开明的环境有关。但在评价廖新波时,连较为开明的上司在潜意识里也不免受到正统观念的影响。

通过“廖新波现象”,领导干部更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喜好频率调到民众的近频和共频位置。官员喜民所喜,百姓才会乐观其官。如果官民的喜好总是错频,又怎能产生共振和谐振?

作者:何龙,羊城晚报编委、首席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