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领导调研就该不走“寻常路”

基层热衷于替领导“安排”工作,其源头就在于部分领导愿意“被安排”

在近日召开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浙江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自我批评道:“慰问困难户时,我明知道是被安排的,看的是关系户和重点户,嘴上说要改进,但没有实质性行动。”

这说的是真话、实话。实际上,他说的现象,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上级领导搞调研、走基层,往往就是这样被下面部门给刻意“安排”了。这种“安排”不光是在吃住行上,还在调研和慰问对象筛选上,有时连“围观群众”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对于这种现象,不排除有些领导干部是不知情,被蒙骗了,但更多情况下,领导往往对此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上级领导也是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不太可能不了解基层搞的这套把戏。

既然如此,上级领导为何不对类似现象进行批评、纠正?这里头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不说那些刻意欺瞒领导的情形,有些地方这么做无非是基于安全考虑,领导不能不“领情”。有些领导虽然也烦这种做法,却碍于情面,不想打击基层积极性,于是乎只好“半推半就”了。还有些领导到下面调研、慰问,其实也是搞形式主义,自然不会去点破个中秘密。

很多时候,基层热衷于替领导“安排”工作,其源头就在于部分领导愿意“被安排”。或者,有些领导反感这么做,却又难以抗拒,不动真格去破除这种陋习。久而久之,“下有所好”也就变成了“上有所好”,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被调研”现象。

这种“被调研”模式害莫大焉:一方面,什么都被安排了,上级领导也就难以看到基层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真实声音,那么调研、慰问也去失去了本来的意味;另一方面,群众声音无法顺畅传递到上级部门,基层问题得不到及时反映,势必影响上级部门决策以及政策推行。这种欺上瞒下的现象长期盛行,倘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然滋长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气,败坏党风政风。

因此,有责任心、有魄力的领导干部,都应对这种现象说“不”,及时纠正地方和基层的不当做法,扭转这种走过场、假大空的官场风气。早在2011年,习近平就强调:领导干部搞调研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花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

只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动真格拒绝“被安排”、“被调研”,就算地方和基层想隐瞒实情,也很容易被识破。搞调研、下基层,主动权掌握在上级领导手里,上级领导不走“寻常路”,难道还能被下面“绑架”不成?一旦“被调研”不再为上级领导所好,哪怕“下有所好”,恐怕也不敢那么大张旗鼓、公然为之。何况,领导干部带头打破调研慰问中的形式主义作风,非但没有任何风险,而且可以兴利除弊,实在没有理由采取“绥靖政策”。

这位市委书记既然说出了真话,就应从自身做起,扭转官场歪风,却还要看具体行动。一旦他大胆地迈出这一步,相信会在当地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反之,热议一阵,一切又回归故态,也不过是讲出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

作者:魏英杰,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