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高考替考案需要司法深度介入

最近,央视曝光的河南高考替考案,以集体性、有组织性,有规划性等特点,展现了高考舞弊已经发展到令人惊骇的地步。

  现在,根据河南省招办回应,已经查实有127人充当枪手替考。这起枪手替考事件,是由武汉高校大学生代替河南考生参加高考,枪手在中间人张罗组织之下,与考生、家长进行对接,顺利通过监考人员的检查,最后堂而皇之地完成答题。

  教育公平是底线公平,高考是实现这种公平的最重要手段,没有高考的纯洁性,考生的权利就根本无法保障,社会的正义也难以实现。也正因如此,这些年,对高考舞弊行为,可以说是年年喊打。然而,河南的高考替考案,却标注着高考监管遭遇了可怕的系统性失守。

历年经验也都证明,高考舞弊背后,必有权力腐败。此次河南高考替考案,也概莫例外。毕竟,在防止高考舞弊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枪手要越过指纹验证,要接受考场身份信息比对,没有监考人员做“内鬼”,要想进入考场完成答题,几乎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从现在调查情况来看,存在权力寻租现象已是不争事实。比如,替考的组织者“李老师”就说,找他的都是有钱人,当官的。通过重金铺路和关系打点,比如,一个考场花到7万,监考老师给个两千、三千,就安排妥当了。于是,才出现监考老师发现破绽,也任枪手通过验证参考的现象。

还有太多太多的权钱交易细节都令人触目惊心,又让人无限暇思。在反腐败仍然声势浩大的今天,谁能想象,竟然还有如此敢于公然践踏高考的程序正义,摧毁高考监管系统的权力极端腐败现象呢?出现如此涉及众多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也自然让人猜想,这背后到底会有哪些可怕的保护伞?

换句话说,审视河南高考替考案,不能再简单地将之视为教育领域内部查处的事件,而需要司法力量的独立介入,向纵深地带进行深挖,因为这起令人震惊的高考舞弊事件,背后很可能存在更高层级的腐败权力,更可能存在着一种更难撼动的群体既得利益者。

毕竟,如此规模的高考替考案,就像是考生、家长、枪手、中间人、监考老师、考场主管以及更多关联人物的群体性合谋,特别是涉事人员的表现,竟然是那么的坦然从容,也本身预示着这背后的很可能存在被很多人低估的腐败。

不妨再回到常识来看待这些案件,这些枪手除了面对各种监管力量,走进考场参考,还需要面对身边同学和代考老师的目光。根据组织者的说法,在过去几年,他已经多次成功操作了这样的枪手替考事件。这就意味着,这种替考很可能已经成为教育系统内外上下心照不宣的行为。

我以为,这一切,都很可能于地方偏片追求“升学率”有关。众所周知,升学率对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老师来说,都是重要的目标追求。对权力来说,升学率就是他们的政绩;对学校来说,升学率就是业绩;对地方政府来说,升学率就是地方形象。这意味着,如果高考集体作弊不被发现,从教育系统到地方政府,很可能都成为这种行为的受益者。这些年发现的高考集体舞弊常与监守自盗有关,根源也就在如此。

更为重要的是,高考舞弊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可怕的利益链。这些年,围绕高考舞弊,各种高科技设备被不断开发,市场兜售到权力公关已经形成体系。比如,这起案件中枪手就是通过购买指纹膜来通过指纹验证的;枪手竟然在大学校园进行招募、测试与培训,相关定价机制也都有规范,比如,在这起事件中,考上二本两万,一本三万,重点一本5万;还有说法是,以往枪手一旦被抓,很快就有权力去捞人,于是,枪手和组织者才显得一脸从容。

由此,我们不禁要猜想,如此可怕的高考替考案,会不会有基于政绩和形象需要的更大的权力推手?会不会形成更有实力的既得利益集团呢?或许。组织者交待找他的属于“非富即贵”就是最好回答。那么,查处这样的高考集体舞弊事件,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层级较低,惩罚力度较弱的情况下,在人们呼吁的《考试法》迟迟未能出台的背景下,现在必须通过司法力量的积极干预,来向纵深挖掘,关注更多外延,来依据《刑法》有关内容,来对可能存在的更高层级的权力进行问责,让相关人员为之支付更大的违法成本,从而产生真正的威慑力,避免“高考不绝,腐败不止”现象重复发生。

作者:单士兵,重庆时报外埠新闻副主编、评论室主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