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田: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路会这样走

金融业本质上是资本中介,传统的风控手段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措施来控制贷款风险,当客户无法提供抵押或担保时,多数交易无法进行。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互联网企业能够主动识别贷款风险,将在贷款业务的竞争上面超越传统商业银行竞争对手。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路会这样走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路会这样走

去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的冲击,许多银行业人士对于银行业未来的前景产生了职业焦虑。中国银行业作为总资产达157万亿,增速依然保持在10%以上的庞然大物,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业务更加均衡,消费贷款和小微贷款的比重将增加。

银行贷款份额(借方)
银行贷款份额(借方)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和经济的日益繁荣,消费贷款和小微贷款的前景将越来越被看好。过去多年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如今正在转向一个以消费驱动为主的内需型经济,使得银行业在发放贷款方面面临巨大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块机会还尚未被大型银行重视。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偏好大中型企业客户,因为后者信誉良好,违约风险低。

但是,据某位股份制银行公司银行部的负责人透露,自2014年以来,他们观察到一个趋势,那就是大型企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且由于大中型企业多数拥有比较良好的直接融资渠道,未来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意愿将有所降低,这也限制了银行围绕大中型企业开展业务的空间。

由于四大国有银行在小微贷款方面还未发力,给部分股份制银行创造了差异化发展的机会。以民生银行(7.63-0.08-1.04%)为例,2013年,该行小微贷款余额达到4047亿元,同比增长28%,远远高于其负债增速。此外,该行小微贷款不良率仅0.48%,而总体贷款不良率为0.85%,小微贷款的不良率低于整体贷款不良率。

这一现象在招商银行(10.10-0.11-1.08%)也类似。自2012年起,招商银行一改常态,专注于发展小微贷款业务,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小微贷款规模增速保持全行业第一,这一现象说明了股份制银行对于小微贷款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的重视程度。

第二,国内银行将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放更多贷款,为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较早期的一份包括显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海外贷款的规模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了2200亿美元,而同期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规模不到720亿美元,世界银行[微博]的贷款规模不到1400亿美元。而根据麦肯锡的一份研究(如下图)显示,中国为拉丁美洲提供的贷款规模也远远超出了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

中国向拉美发放的贷款量超过了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
中国向拉美发放的贷款量超过了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的海外扩张仅仅是一个开始和信号。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放缓,中国企业将利用它积累的财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和稀缺资源。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直接投资901亿美元,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近十年来复合增长率高达41%。增速如此强劲的市场当然是中国银行业的最爱和不能失去的战略性机会。以中国银行(2.73-0.02-0.73%)和中国工商银行(3.41-0.04-1.16%)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较为完善的渠道网络,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的融资支持服务,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审批贷款。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国内银行出海的第一步是在自贸区设立分行,为境内客户开展离岸金融服务。能否做好这一点成为了国内银行走出去的试金石。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银行传统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

阿里巴巴[微博]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获得了民营银行牌照,这些新兴经济巨头将发起对于传统银行业务流程的改造。自2013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已经说明了这种竞争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不亚于一场革命。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存款获取的成本,基本上消灭了传统渠道和中介,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购买货币基金的形式间接实现类存款形式的投资。技术手段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让商业银行措手不及。

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互联网公司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贷款发放和客户风险识别,资产端的竞争也初见端倪。阿里巴巴通过其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到2013年底已经覆盖客户64万家,累计放款金额达到1722亿元,而其不良率仅为0.72%,还低于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普通贷款不良率。

 金融业本质上是资本中介,传统的风控手段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措施来控制贷款风险,当客户无法提供抵押或担保时,多数交易无法进行。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互联网企业能够主动识别贷款风险,将在贷款业务的竞争上面超越传统商业银行竞争对手。客户也愿意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获得资金。技术进步本身为金融业带来的改变将极大触及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银行业想要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只能积极拥抱未来,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中国银行业学习的能力依然较强,目前其资产负债水平较为稳定,能够抵抗新兴经济的竞争风险和承受一定程度的市场份额损失。中国银行业的未来,长远来看,取决于领导这个行业的精英们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笔者对此报以祝愿和信心。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向小田

(本文作者介绍:生于湖北省西南部。他的作品风趣幽默不拘一格,深受人们所喜爱。)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