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完全可以在制度的范围内理性鼓励道德建设,这样扶起来的道德才能避免畸形。“无规矩不成方圆”,道德的本身,也是一种规矩,规矩即制度。
连日来,各类媒体关于“夺刀少年”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是铺天盖地,而且曝出的消息一条比一条重磅。今早浏览网络新闻,民政部表态如果柳艳兵、易政勇两人参加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招录考试,只要身体测试通过,就有望公派赴美参加直升机飞行训练,成为我国第一批救援直升机飞行员。这一消息着实令我惊诧大半天。这种惊诧程度要比此前听到教育部表态为两人单独安排高考,以及清华等一批一线大学有意向其伸出“橄榄枝”消息时更为强烈。
诚然,引导、鼓励,甚至适当刺激国人关注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这是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继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善当下道德滑坡、人心思变社会窘境的必然要求。我丝毫不怀疑在面对持刀歹徒威胁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时,柳艳兵、易政勇两人英勇夺刀的见义勇为品质,并且认为给予这样的行为以表彰理所当然。我们如今社会的道德缺失太过严重,人情冷漠、自私自我、道德沦丧已经将我们社会的温情吞噬殆尽。所以,对于这两个普通少年能因此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这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对于教育部计划单独为其组织高考,以及民政部有意公派其赴美参加直升机飞行训练,我思量再三,始终觉得这些举措有失妥当。
单就高考而言,尤其对于中国家长和学生来说,甚至直接关系着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运转折。这是中国人尤为关注高考的原因所在。而面对这样的情形,高考的公平公正显得格外受到关注。那么如何来体现公平公正?这需要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贯彻执行作为保障。在过去多年的高考中,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这一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规定就是统一招考。只有这样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牢不可破,才可能保证高考实现公平公正。但如今,教育部公然表态要为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两位考生单独组织考试,而一些一线大学也纷纷抛出橄榄枝,这虽然在情理之中,但却在制度之外。不妨冷静下来细细反思,这种以扶植道德名义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尽管可能扶起了两个在抢夺歹徒手中刀具过程中表现出较高道德的少年,但实际上同时也践踏了代表公平公正的制度。这样做究竟值得与否?而这样做本身是否也有违道德和制度的初衷?
再从鼓励道德行为角度来看,对道德行为人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对因其采取道德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这理所应当。但就“夺刀少年”这一事件之后不断的衍生行为而言,过于丰厚的奖励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补偿范围,看得几乎所有人都感到“眼红”。不知大家有否想过,这样过度的刺激,真的能引导国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吗?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在内心里希望自己也能碰到这样的事情,并且自己也英勇“夺刀”。但目的不是为了见义勇为,而是为了获得因此带来的甚至不敢想象的巨大回报。也就是说,这样的过激引导,很可能将人们从一个歧途引向另一个歧途,而且变得比以前更加功利。试想,人们都带着获得巨大回报的心理走上街头去抓小偷、斗歹徒、扶老幼,且不说结果得不到期望的回报,这样的社会氛围本身就病得不轻。
我们呼吁扶植社会道德,也认同应当给予道德行为人以表彰,但扶植道德的前提不应当是废弃制度。这两个概念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在制度的范围内理性鼓励道德建设,这样扶起来的道德才能避免畸形。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道德的本身,也是一种规矩,规矩即制度。
作者:修瑞,政府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