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湖北黄冈中学高三学生黄涛(化名)却还没能报上名。由于“异地高考”政策的原因,他既不能在就读地湖北参加高考,又无法在户籍所在地内蒙古参加高考。近日,黄涛的父亲委托律师递交行政起诉状,状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侵害了儿子接受教育、入学、升学的权利。
黄涛祖籍安徽,户籍和学籍在内蒙古,但一直在湖北黄冈读书。由于户籍和学籍不在湖北,他无法在湖北参加高考;由于实际上不在内蒙古读书,他又无法在内蒙古参加高考;而回到祖籍安徽参加高考,更是没有可能。于是,黄涛陷入“无处高考”的境地,他的父亲四处奔走、央求都无济于事,打官司成了最后的希望,而此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星期。
实际上,在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像黄涛这样户籍、学籍、就读地相互分离的“流动学子”大有人在。比如,很多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读书,但户籍在老家,学籍有的在老家,有的在流入地。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人们在森严的户籍藩篱中所能找到的唯一变通办法。可是,当森严的户籍藩篱与僵化的高考政策相结合,这种办法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以至于“无处高考”的荒诞剧在各地轮番上演,经久不衰。
这些年来,发生过海南340名考生在户籍地和就读地“两地报名”,但在两地都无法参加高考的怪事;发生过“高考状元”李洋因为户籍问题被清华大学拒录,最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的怪事;发生过一名来自海南的考生既不能在北京高考、又不能回海南高考、最后被迫出国留学的怪事……
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学生,竟然在中国大地上无处参加高考,这是多么荒诞、荒谬的事情!各地纵然有千万条理由,也难以给这种荒唐透项的事情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无处高考”的荒诞剧不断上演,是户籍制度和高考政策的耻辱。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对于什么样的外地就读生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什么样的赴外就读生可以回本地参加高考,各地的政策五花八门,条条框框之繁杂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各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及“高考移民”政策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让考生及其家长无所适从,政策变化多端常常让他们措手不及。正是种种政策乱象,导致很多“流动学子”的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权利遭到损害。
说到底,现行的户籍制度和高考政策,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远不能适应人口大流动的现实需求,而“无处高考”正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尽管户籍藩篱已经有所松动,尽管“异地高考”被提上日程,但改革缺少应有诚意和决心,雷声大雨点小,等待观望,步履维艰。可以预见,黄涛不会是最后一个“无处高考”的学生。
那么,我们不知道也很想质问:“无处高考”的荒诞剧还要上演到何时?
作者:晏扬,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