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哀台北捷杀事件——无冤无仇的背后

2014年5月21日下午4点26分,这绝对是快速而震惊全台的时刻,避无可避,各种揣测、理解、谩骂甚至不可思议的拥护与“诊断”都出炉了,瞬间塞满网络,你不能假装没看见,即便是刻意躲开血淋淋的画面,颤巍巍而有距离地发现,那是我最常搭乘的线路,虽然江子翠站离我家仅仅相隔四站,那却是几乎从未涉足的区域。让人心跳的理由,不是自身安全,而是友善的台北,竟然血腥了。

连着扫描几天新闻,看了许多事后诸葛,心中忐忑,但真的很想明确地知道,台北市民是否受影响?是恐惧还是耻辱?是悲哀还是绝望?是冷漠还是冷酷?是同情怜悯还是自我安慰?又或者,你真的可以很勇敢地,凝视这起事件?

有人很搞笑地纷纷在脸书上表述这几天搭乘捷运时的七上八下,自我调侃去捷运如涉险,也有人开始传授简易防身术;甚至有人玩笑地上网追加恐吓气氛,胡言乱语层出不穷。网络有效地传播信息,好坏照单全收,毫无辨识力,只能仰赖当事人自己的判断,从不与人交流的宅男宅女,很容易陷入自我想象的世界。

 

(台北民众为捷运遇难者哀悼。图片来源:CFP)

很多专家忍不住跳出来澄清,扫毒(或扫盲)借机污名化自闭症或精神病患,顺便补充大众的无知。知名临床心理医师王浩威在自己的脸书上发表长文:“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逼出郑捷这样的生命状态?”内容提到许多家长与老师,对于教育有沟通障碍,尤其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受到歧视时,所面临的集体困境,演变成互相指责,增加孩子就学的阴影,更严重地,与医师合谋滥用药物,加重戕害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莫扎特是多动儿,爱因斯坦、牛顿、比尔·盖茨有自闭症,若非遇上对的父母师长,这些天才型的人物,很难存活于世上。我认识许多古典音乐家与网络黑客,都有多动症倾向,若非如此,琴键或键盘上的速度,如何达成?

也有人,非常不以为然地,发现新闻一面倒地同情并关心凶手的心理状态与成长因素,却忽略了受害者与家属需要的慰问。

虽然警察逮捕了借用网络宣泄恐吓的几个人,甚至发现有人为凶手开设粉丝页,有类似情绪问题的青少年借机出台,制造不小的恐慌。但也有许多正义之声,用自我坚守的爱心,正面凝视这起事件,当日随机挥刀的现场,并未吓跑所有人,而成功地拦阻了施暴者,路过的专业医护人员留下,为伤者急救,其他过客都没有闲着,各自寻找能够帮忙的地方。在不正常的偶发事件中,健康的人,占多数。

这几天,还有人直接在事发现场实名实姓贴纸条:“你不敢坐捷运,没关系,我们陪你!”几个年轻人在血案捷运在线,来回演唱,给必须仰赖这段交通的人壮胆。

收到忘年友周末邀约,去看董阳孜策划、林少英编曲的诗人节“追魂”音乐会,现场三位诗人分别以国语、闽南语、客家话共同展现“书写台湾山水”的朗诵,背景音乐则由钢琴家林少英创作,与爵士乐音乐家们合作,现场搭配诗歌朗诵演奏一小时后,又追加半小时的即兴安可曲,让满座的现场观众兴奋不已,幸福感,传染着。尤其是身边坐着疼爱自己的朋友们,感染力十足。似乎没有人受到近在咫尺的命案干扰,看不出丝毫异样,但我相信,阴影在每个人的心中,难以轻易抹去。

十岁失怙,我的童年,曾因专注力不足又有沟通障碍,而经常被同侪指为“自闭症”,幸运的,在老师们的包容与关爱下,逐渐消融,这份温暖,让我在十八岁独自踏入职场后,支撑到现在。我的小侄子,是屁股黏不住椅子的多动儿,跟我一样幸运地,拥有老师的纵容与同学的包容,而更幸运地,父母疼爱他,管教中有包容,以及够分量的陪伴;这一点,比什么都有效,让他进入高中后,终于安静下来,竟能开始专注阅读。无论如何,他从小到大,始终开开心心,没有人认为这孩子有病而刻意回避。

原以为学习能力弱的小侄子,只能做个快乐的孩子,无法期待他有更好的转变。我从小侄子的瞬间“正常”,转而面对自己的“不正常”,一种意外的自我和解,便这样悄悄地发生了。这漫漫人生长路,一直都有各种无亲无故的朋友们,给与无私的饱满温暖,才终于有这既意外又不意外的觉醒机会。

即使无法拥有“合格”父母的够分量陪伴,周遭亲友与同侪间的友爱,是人间不可缺少的温暖。

这次事件,捷运随机杀人凶手就学的东海大学,在翌日发出公开信寄给在校师生与教职员表示:“在东海的每一个人都是家人,我们有责任将遗憾转化生命的教育行动。”并集体反省:“我们爱着他们,却也不够爱他们。”

这封信感动许多人,却也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地攻击,释放各种马后炮。更有人开始重启死刑的废存争辩,甚至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刑罚。林飞帆发文表示仍无法支持死刑:“但若此事发生在我自己的亲人身上,我会怎么选择?矛盾的是,我认为,我会很难轻易地选择原谅。”

我们越来越能讨论难以启齿的生命议题,也越来越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与他人。悲剧已然发生,如何收拾残局,仍难有定论,但很显然地我们都跟着一起成长,如同东海大学的公开信中表示,一夜之间,发现东海的每个人都是家人。而我希望像马立明博士写泰国的军人政变那样,一次次地让泰国的民主更进步;这必要的不合理手段,如已经无法挽回的悲剧,接下来该如何走,才对得起许多一再牺牲生命的人?

东海大学的公开信里:“期盼我们都开始‘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他可能是你缺课多次的学生、翘扫很久的室友、不太往来的同学,或只是一个闷闷不乐的脸庞,走出自己的城堡,给彼此一个开始的机会吧!”

我们所处的世界,绝非独善其身可以存活,而是同体大悲般地行进着,对别人慈悲,就是自我拯救的福利。譬如,我们总喜欢集体行动,上厕所有人陪,去广场跳舞有更多的朋友相伴,到公园玩单杠认识更多的朋友,没有心机与算计的友爱,是生活里的养分,看不见的维生素。

美国校园层出不穷的随机杀人事件,是很好的警惕。无怨无仇,为何让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这世界有许多人,无法像我们一样拥有正常的父母,无怨无悔地陪伴成长,只能仰赖随机遇上的某些人,给予及时的关爱,也许你就是那唯一温暖的微笑,而成功地阻止了杀戮。

作者:陈念萱 (Alice N.H.Chen),台湾知名作家、影评人,出版并翻译三十余本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