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的背后

即便中俄如期开始天然气供应(从此前18年间双方无数协议、意向的实现情况看,并非没有疑问),暂时也难根本上改变中-俄-欧能源结构的格局:即便按照俄所期望的高值——600亿立方米算,也仅相当于2013年俄对欧天然气供应量的1/3强,且综合成本、价格因素,利润恐难和对欧出口相比。

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 共同见证了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及中石油-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此时上距双方就此达成的第一份协议——《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已过去18年之久。

就在协议签署前数小时,许多观察家对协议能否在此次普京访问期间签署,仍普遍持怀疑立场,因为中石油方面直到普京来访时还表示,不会接受俄方的价格要求,而俄方虽表示“进入最后阶段”(普京语)、“只差一个数字”(俄天然气公司行政总裁阿力克谢.米勒所言),但明眼人都知道,中俄之所以在此问题上扯皮18年,差的其实就是这“一个数字”而已。

尽管最终签署的协议之一名为“购销合同”,且米勒表示“没有和任何公司签署过如此大单”、“所有问题都基本解决”,但合同本身仍然缺那关键的“一个数字”,合同规定东线自2018年开始供气,有效期30年,每年供应量380亿立方米,并可能增加至600亿,却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合约价格,甚至无人得知,这一价格是否最终商定。

仅就合同纸面内容看,并没有太多突破:早在2007年,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宣布,将分别在2011年(西线)和2016年(东线)向中国供气,并在2020年达到每年680亿立方米,此次宣布的供应时间、供应量,都尚达不到这一标准,而两项导致中俄天然气供应问题久拖不决的关键——价格和是否采取长期照付不议合同方式,此次合同和备忘录等公开文件上,却几乎只字未提。

美联社援引HIS能源分析师的分析认为,价格方面或许更接近俄方想要的水平,但付款条件则可能更接近中方要求,即减少预付款比例。

不少分析认为,中俄一旦切实达成天然气供应协议,将令中方在能源来源方面更加多样化,并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但不论最终价格如何,俄天然气的引进势必抬高中国国内天然气供应价格,日前中国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到“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时间窗口,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这或许意味着国内天然气供应价格将迎来又一轮上涨潮。

对俄罗斯而言,其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其中天然气出口占出口总额10%,天然气出口收益占俄政府收入6%(Capital Economics数据),其中出口量的71%系销往欧洲(国际能源署数据),俄天然气公司收入一半来自对欧洲出口,且利润是其盈利的保障。2013年,该公司向欧洲出口天然气1743亿立方米,创2008年以来新高,利润高达约6000万美元(21亿卢布) ,而同期该公司在俄境内销售天然气2430亿立方米,利润却不过是对欧出口利润的1/3强(7.94亿卢布)。

乌克兰危机令欧洲担心,对俄天然气的过度依赖(俄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消费总量30%),将令自己成为俄“天然气大棒”的牺牲品,和俄的“天然气人质”,因此正缓慢、但不可逆转地推动天然气来源多元化,今年3月欧盟拒绝俄方启用OPAL(自前东德至捷克的旧管)管道供气的建议,更拒绝讨论修建穿越黑海、通往意大利的South Stream输气管项目,今年6月,欧盟将召开峰会,重点讨论如何推动天然气来源多元化事宜。欧美均担心,对俄天然气过度依赖,将削弱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效力,因此一直试图减少依赖度。

然而天然气来源虽然并不缺乏,但饱受经济衰退困扰的欧洲,却并不容易下决心为能源多元化付出过高代价,其盟友美国同样既无心、也无力为欧洲的天然气替代方案埋单,因此在短时间内,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恐怕还将持续。

对俄罗斯而言,拓展多元化的能源出口渠道,是关乎政权稳定的战略目标。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支撑俄政府高支持率的高福利、高补贴,以及支持俄经济提速的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仰赖天然气出口,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欧美制裁步步逼紧之际,拓展东方、尤其能源“胃口”最大的中国市场,不仅可分散风险,抵消制裁,也可向欧美表明“孤立俄罗斯是无济于事”的。正因如此,俄才会在此次普京访问前和访问期间,表现出对协议达成的急切和热情。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雅库布.卢访华时,曾呼吁中国避免采取可能抵消对俄制裁措施的做法,但他也承认,中国的“确存在对能源的迫切需求”,这等于暗示,一旦中国下决心进口俄天然气,美方的压力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即便中俄如期开始天然气供应(从此前18年间双方无数协议、意向的实现情况看,并非没有疑问),暂时也难根本上改变中-俄-欧能源结构的格局:即便按照俄所期望的高值——600亿立方米算,也仅相当于2013年俄对欧天然气供应量的1/3强,且综合成本、价格因素,利润恐难和对欧出口相比。

今年初,俄能源部曾出台一份“关于未来20年能源战略”的草案,计划在2035年将对亚洲出口的石油增加一倍,天然气增加4倍,或许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俄-中-欧能源版图才会发生质变,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恐更难预期,因为要实现它,不仅需要中国的“积极配合”,更需要远东另一个能源进口大户——日本的捧场,而在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下,这实在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作者:陶短房  知名专栏作家、评论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