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拿英语开刀?没那么容易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部门对英语改革了数次,从增加了书面表达、到引入选择题,这些现在看起来已经很稀松平常的考试内容,在当时都曾引起巨大关注和期待,但深厚的应试文化,都将这些努力消弭于无形。甚至早在2008年江苏省决定调低英语总分时,人们也曾期待(担心)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被削弱,但六年过去了,一切如昨。

那些欢呼雀跃的人,还没等跳起来的双脚落地,又开始沮丧了。5月18日,有媒体援引北师大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的说法称,英语要退出高考,前几天教育部刚举行过相关会议,”近期估计就要发文了。”《福建日报》说,当地的谢先生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儿,她的回复只是一个字:”耶!”可话音未落,新华社的辟谣又来了。依然是顾明远,他说上述报道系媒体误读,一切要以相关部门正式公布为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但这并不等于英语退出高考。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做了官方回应:高考改革方案依然在完善中,一旦确定,一定会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公布,不会突然袭击。

最先反应的是《法制晚报》。这家北京的媒体抓住当天舆论场里的热点关切,刊登了该报评论员的文章,质疑《高考新方案,该由谁来发布?》。作者程赤兵特意去查了中国教育学会的身份,结果发现”它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也和教育部没有行政关系”,但是这样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数以百万计考生利益的事情,本应该由官方权威部门率先公布,结果却由一家社会组织的前任领导公布,既不严肃,又会对社会产生误导,而且”实际上,误解已经产生。尽管教育学会的(前)会长强调,英语并非’退出高考’,而是改为社会考试,是考级的形式,不同高校、专业会对考生的英语级别有不同的要求,但许多媒体依旧习惯性地把标题做成’英语退出高考’。这种误导一旦产生不好的后果,耽误了学生,谁来承担责任?”

其实,虽然消息耸动,学生们应该早有心理准备,不会那么容易被误导、被耽误了。5月9日,一则”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的帖子就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虽然很快遭到辟谣,但人们心里想必依然疑虑重重,在高考改革的序列里,剑指英语已经是一个既定事实。早在去年,北京市考试院就公布中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要降低中高考中英语考试的分值。同样是去年,教育部发布”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研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主体思想已定,顾明远不过是重复了早前的文件精神罢了。

但英语这样改,真的好吗?《新京报》刊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的评论,提出了三点忧虑:作为国家考试的高考,从出题到保密到考试过程,都有一套高而严的标准,归于社会考试之后的英语,能否有这些保证权威的程序设计?其二,改革必定会影响社会对待英语的态度—到底是要引导人们更重视英语,还是要降低英语的重要性?这种心理波动该如何平复?其三,”未来极有可能引发教育公平的问题乃至在未来引发社会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将来一定会出现,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对公平的问题,论者赵查理倒是看到了。在昨天《北京晨报》的观点碰撞中,他提到了英语教育的地域性问题:”(改革后,)虽然英语仍是高校招生参考因素,但教育水平不够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必然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语文、数学上,否则就更无法与城市教育竞争……而且,社会机构组织英语考试,英语培训机构会越来越吃香,富人可以用钱为孩子买到优质英语教育,穷人再难望其项背。这就意味着,英语社会考试拆掉了农村学生上升渠道中的一个梯子,贫富分化的鸿沟有多大,英语、教育和上升机会的差距就有多大。”

但也并非所有的媒体都忧虑重重,《长沙晚报》就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高考”弱化英语”是难得的进步》。作者苑广阔认为,高考改革”最核心的意思就是在经过高考改革后的’新高考’,英语的重要性被大大弱化了。而高考必将发挥其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为持续几十年的’英语热’降温。不管是从教育规律上来看,还是从满足公众期待、回应百姓呼声来看,这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英语学习上走了太多的弯路,背后就是学生学习时间和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现在是该到了好好纠正错误,走回正途的时候了。”

这是否是一种正途?一直关注教育改革的学者熊丙奇显然有不同看法。《北京青年报》刊登他的评论文章,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他看来,无论是希望通过这种改革起到什么目的,都仍然是”把高考视为指挥棒,希望改革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起到更好的指挥棒作用。不得不说,这种指挥棒思路,对高考改革是很危险的。高考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淡化高考指挥棒作用,把考试的地位从以前主导中学教学、大学招生,转变为为中学教学评价和大学招生服务。”

熊丙奇这个观点,一下子剑指根本,在这一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对英语考试的任何大动作、小调整,其结果都很难尽如人意。据从1984年开始就参与高考英语改革工作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亓鲁霞的观察,三十年来,中国教育部门对英语改革了数次,从增加了书面表达、到引入选择题,这些现在看起来已经很稀松平常的考试内容,在当时都曾引起巨大关注和期待,但深厚的应试文化,都将这些努力消弭于无形。甚至早在2008年江苏省决定调低英语总分时,人们也曾期待(担心)英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被削弱,但六年过去了,一切如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在完善中的高考改革方案,对这些过往的经验教训,可不要漠然视之呀。

作者:李普曼  媒体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