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有职工喊道:“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
按照大庆油田新政策,油田职工子女,“一本”和“二本”石油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会被直接录取;部分“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子女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时可以上岗,需通过委托培训一年的方式,考试择优录取。
这种招工用人方式看似奇怪,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工作分配模式在过去叫做“顶替”(顶名代替),即父亲或母亲退休后可招收其一名子女进入该单位工作;更甚者,父母还在职,也可以分配进去工作。这种情况在农、林、水、地矿系统居多。
这些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俨然“独立王国”,有整套的教育、医疗、福利体系,即系统里有学校、有医院、有养老院、有文娱活动场所等等,甚至有独立的“公检法”。一个人只要进入这个系统,就可以在里面完成读书、工作、婚娶、养老等,即可以在这个系统里享受生老病死的看照。这个系统自成一个小社会,一个人一辈子基本上可以不用走出这个系统,就能完成人生的大部分事情,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定产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崩溃,这种工作分配模式已经非常少见,但仍然在一些垄断行业里或明或暗地存在。但类似大庆油田这样长期明显地存在,而且改革无法推进的,确实十分罕见,油田本身已有了被“绑架”之嫌。
据报道信息看,早在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就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但在大庆,这一制度从未产生过实质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大庆油田像是计划经济招工体制最后的“孤岛”。因为,在2002年、2006年,大庆油田便曾爆发过和今年类似的集体反对。压力之下,大庆油田这两年都对待业青年进行了“大兜底”招聘。
今年的新政策,在我看来是相当温和的,“一本”和“二本”石油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直接“顶替”, “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子女通过培训考试之后,仍然可以“顶替”。这种考试招聘在我看来,其实是典型的“萝卜招聘”,很大程度上是为油田职工子女量身定制的招聘条件或者职位,来达到让油田职工子女成功应聘的目的。但是,这让“顶替”了几十年的大庆油田职工不习惯了,他们想不通“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
“老子打下的江山”固然没错,大庆油田原是蛮荒之地,是他们以及他们的父辈用双手开垦出来,当年“忍饥挨饿沙当面,天寒地冻雪作床”,工作苦,工资低,“顶替”某些时候是占便宜得好处,某些时候可能是没有人愿意进这个苦行业,所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放在整个社会来看,就未必合理且公平了,你说过去工作苦、工资低,那过去有什么工作不苦收入又高的呢?而且这些行业是不是已经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并公开平等地面向市场招聘?大庆油田职工曾经的付出也有了曾经的回报,至少大庆油田获得的荣誉回报是丰厚的,没有几个行业能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回报。可能现在有些职工不看重这些了,但在当时,这样的回报丝毫也不逊于物质的回报,相反职工可能相当看重、相当满意,这叫付出与回报对等,我们不能完全用现在的标准来替换当时的标准。
“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其实也没有不继承。大庆油田职工对老子的继承,到今天已经是“油三代”了,回报不可谓不源远流长,如若永不知足,难道要永远世袭下去吗?这种打江山、坐江山,父传子、家天下的思想什么时候才能扔掉?世上没有一陈不变的东西,不能够老是想着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啃老”,老子的光荣不等于你的光荣。
大庆油田的建设确实倾注了石油工人的心血,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大庆油田不是大庆油田职工的,它是国有资产,全民所有,不是私家财货,没有理由只让职工子女进,将其他身份的人拒之门外,越是国企越应该公开招聘。
现今,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逢进必考”,大庆油田既不应该再有所谓“包分配”的搞法,连“萝卜招聘”也不应该,凡是在招聘用人方面有违市场公平的,都应该逐步取消。因为这与中共中央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重脱节。我们很难想象,一家上市公司内部居然还存在这么落后的管理体制。
大庆油田这个事件作为一个切片告诉我们,越是国企多,越是计划经济嵌入深的地方,计划经济思维、行政思维越深厚,改革越艰难,发展越缓慢。在大庆人的眼里,“大庆只有两种工作:市政和油田,其他都是待业。”听了真认人哭笑不得,一方面说明大庆除了油田这个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乏善可陈;一方面说明,那种铁饭碗思维根深蒂固,祖祖辈辈守着一份垄断产业吃饭,不愿意创新、创业,虽然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也有挖完的一天,但是,他们相信“哪怕是倒闭前一天进去了,油田就能管你下半辈子饭吃。”
大庆油田这个事件作为一个切片还告诉我们,在深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中国,进行改革是多么迫切,又是多么艰难,当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动各种种样的利益集团(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的奶酪,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改革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没有谁可以阻挡,与其被车轮压在下面,不如主动让闪开,最聪明的办法是爬上车去,与改革同行。如若仍然这么喜欢“包分配”,那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去吧,如果回不去,就那改国籍,加入朝鲜,那里不但包分配工作,连火柴都包分配呢。
作者:廖保平 笔名西越,知名评论家、作家、诗人
查看作者更多原创文章,请点击作者专栏:
http://liaobaoping.baijia.baidu.com/
http://zglbp.blog.sohu.com/
http://163.fm/aXmal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