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全面取消生育限制,中国也不会出现人口巨幅反弹的情况。
“人口反弹”释疑
李华芳
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单独二胎”制度被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一个标记。尽管离“全面二胎”或者完全废止生育数量,还有距离。但大部分支持这一政策调整的人认为,这样做符合渐进改革的思路,便于控制人口数量急剧反弹。那么亟待搞清楚的问题是:一旦全面放开生育,人口数量会不会反弹?如果反弹,规模多大,时间多长,地区分布如何?
全面放开生育的结果如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被广为讨论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更具体一点来说是家庭收入的增长。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看法,家庭收入增长一来会使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二来也会促使家庭更多考虑孩子的素质而不是数量。(参见《贝克尔已逝,理性人永生》)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发达经济体人口发展趋势的印证。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美国在上个世纪初每千名处于15岁到44岁的妇女生育约120个孩子,到1960年每千名妇女生育118个孩子,差别并不大。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提速,到2007年每千名妇女仅生育69个孩子,这一数字到2012年进一步下降至63。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的情况更为严重。
中国家庭的决策即便可能因为文化传统等略有差异,但也没有扎实的证据表明一旦完全废止生育数量管制,中国的人口就会大规模上涨。随着中国家庭平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未来要担心可能不是放开生育限制,而是像日美一样如何鼓励生育的问题。
目前学界多方测算的结果显示,即便中国全面放开二胎甚至完全废止生育数量管制,人口数量反弹的规模也不会太大。而且即使短期内有所增长,也会迅速回落,不会形成一个长期反弹的趋势。不大的规模平摊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年的实际增长率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偏离。担心“剧烈反弹”恐怕是没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要考虑的是新生儿的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而城市远远优于乡村。目前而言,东部地区的生育率或低于西部地区。城市的生育率下降很快,农村生育率还维持在相对高位。这两项造成新生儿出生家庭的平均收入不高,因此对新生儿之后的成长发育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第一层不利影响是身体健康层面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营养不足的例子很普遍,身高在成年后相对较低。而且身高仅仅是一个方面。儿童时期营养不足带来的危害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第二层不利影响是学习思想层面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获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这样容易造成“贫富差距”的“遗传性”。目前通过高等教育改变贫穷命运的机会正在收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改变,“贫富差距”会通过代际传承被固化下来。
对中国而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流动性或能缓解“不均衡”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未来的人口政策需要正视“不均衡”导致的问题。
作者:李华芳 是个作者,也是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