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三亚政府给市民发红包的事,引起一片狂议。三亚能够一次性对62万市民发放超过2.2亿元红包,尽管让很多网民在疯狂点赞,然而,还是有一些专家精英还是给这种行为泼冷水。
这里先不对此事做是非判断,而来看三亚官员是如何回应的。三亚市财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其实我们这个补贴也不能解决什么大的问题,只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安慰吧。”我认为,“心理安慰”之说,绝对说到点子上了,特别适合拿来剖解三亚政府为何要这件事。
不得不承认,面对一些高高在上的政府,甚至是趾高气昂的公权力,很多时候,中国老百姓就算是想要那么点心理安慰,也都是极其奢侈的。所以,别把“心理安慰”不当回事,甚至,还要当成是件好事。
问题是,三亚政府难道就能不能去做点“解决大问题”的事吗?要知道,那样,不只是给市民心理安慰,而是从根子上去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给民生带来的压力呢?我以为,仍然是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不为,也就是不愿放利于民,不愿放权于民。
三亚政府发红包也算是事出有因。作为中国一个极其红火的旅游城市,三亚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居高不下,老百姓肯定怨言,政府通过政策红包来补贴民生,给老百姓很直接的看得见的实惠,自然轻易就容易换来一片点赞,为政府披上一件充满道义关怀的外衣。
政府得到这样的民意回报,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吃准了中国老百姓普遍都有一颗易动的心。试想,哪怕是在冰雪中冻得身上几乎没有半点热气,哪怕是在饥饿中已经多日没有水米打牙,很多民众只要看到官员过来披件棉衣,送碗方便面,就立即会感动的潸然至于泣下。多么朴实善良纯粹的人呀,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恐怕也会有点既哀其不幸也悲其不争,毕竟,这种意识状态会滋生一些可怕的情绪,比如麻木,或者民粹。
由此,才会有狂赞政府发红包的现象。更何况,还有像很多网友说得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别的地方连红包也没发”。所以,不得不说,“让大家有个心理安慰”,从某种程度讲,也算是好东西。只不过,如果有更好选择却仅仅给大家一点心理安慰,那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了。至于那种可以回报市民却任何事都没做的,显然就更不是东西了。
只有有点经济常识,都能明白,三亚政府发红包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根本就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和增长不平衡这个根子问题,相较于这种停留在皮毛层面的慰藉,如果采取大规模推进减税的做法,可以释放的利好无疑更加公正,更为长远。本来,三亚的发展旅游业,也靠名目繁多的税费进助推。但是,三亚没有选择减税,而是只愿做做表面文章,给个“心理安慰”,来听大家一片赞扬。
说白了,这种做法也就是在权力投机,也就是行政在追求功利性,追求短期。诚如学者唐钧所说,“社会津贴的特点是‘不论贫富,人人有份’,追求的是‘结果平等’,同时也节约行政成本。在战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一帆风顺时,这样的制度安排比较多见。”很显然,三亚能够通过发红包讨好市民,也就是说,也与当地政府腰包比较鼓有关系。这也意味着,发红包远远算不上是彻底的还利于民。
只不过,民意是会慢慢觉醒的。这次三亚政府发红包虽然有网友点赞,但是在遭到媒体普遍质疑甚至嘲讽之后,还能坚挺多久,接下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之前,像政府发过红包的澳门、香港、东莞,后来在质疑中也都相继缩手停发了。现在,三亚政府也肯定会掂量一下,以后还会不会再干这种给老百姓“心理安慰”,让专家不待见的行为了。
如果三亚政府因为忍不住这些质疑,以后也跟着停手不发了,为了耳根也落得清净,连对老百姓那点“心理安慰”也不给了,那么,也就是从行政的简单投机走向虚伪麻木。所以,我的建议是,三亚政府要想真正得到一片点赞,那么,不妨真正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放弃这种临时性的表面功夫,真正通过调节税收杠杆,从根子上解决收入与分配的矛盾,来提升社会保障的层次与质量,来真正还利于民。
作者:单士兵 重庆时报外埠新闻副主编、评论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