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越:如何让一个孩子文明便溺

作为一个生活在北美的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恕我直言,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两岁的幼童,在香港街头便溺,会引发这么大的地域矛盾。据说,矛盾已经升级,有人在天涯社区号召“罢游香港”,香港网民业已接招说“请说到做到”。

我只想说,大家能省点互相仇视的力气,少做一点无用功,多想想问题出在哪里,并共同改进吗?比如香港是不是应该在游人繁多的地点多设几个公共卫生间?比如带孩子游玩的父母,是不是应该为孩子多做一些准备?

仅从事件本身看,香港青年和内地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但“拍摄幼童当街便溺”的香港青年的素质其实更需拷问。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孩子也有肖像权和隐私权,除非是明星和名人,你在拍摄别人之前需要得到准许,尤其是一个年幼孩子便溺的照片。在西方社会对儿童的肖像权(及有可能涉及儿童色情的照片)保护更为重视,因此无例外,有《个人资料(隐私)条例》的香港在法律上对个人的肖像和隐私权也有法律保护,因此香港青年的做法可能侵犯了被拍摄儿童的肖像和隐私。

在香港年轻人叫嚣着“内地人素质不高”时,我突然想起了美国有一期真人秀节目,似乎是为了让青少年体会父母之苦,让他们在叛逆期知道尊重父母的节目。主持人安排每个人都必须24小时带一个仿真娃娃,娃娃内设程序,如果你不给娃娃按时吃饭、换尿片、洗澡等,她就会哇哇大哭。所有的青少年都在不到24小时内都被这个仿真娃娃折磨得烦躁不已,有人还在夜晚娃娃大哭大叫的时候,一把把娃娃扔到了墙上。作为一名母亲,我觉得,香港警方至少应该给这三名年轻人社会服务的象征性惩罚。这个社会服务就是让他们推一个小推车,小推车里放一个仿真娃娃,在香港闹市区行走。这个娃娃可要每小时尿尿拉粑粑的,而且没有预警。从第一声哭叫到尿尿便便的时间,只有3分钟。

我手上有一本在加拿大书店购买,非常畅销的便盆训练书The no-cry potty training solution(没有哭声的便盆训练)。没错,北美的宝宝们从小带纸尿片,便盆训练也是一门学问。在近200页的书中只有一小段关于公共卫生间攻略:“刚刚受过便盆训练的宝宝一般都会在最后一分钟才告诉你,他们要用卫生间,那时你可能就会面临排在公共卫生间门口的队伍的最后一名,而小朋友急的又蹦又叫。千万别害怕礼貌地问排在队伍前面的人,是不是可以让小朋友先用,尤其你解释小朋友刚刚受过便盆训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理解,而不会为难一个小孩子。”

这短短的一段话绝对是“经典”。像在很多不容易处理的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沟通方法方式,而不是纯技术因素。那对内地父母的问题是,他们有没有在排队的时,请前面人的帮忙呢?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中,提到过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孩子容易在将来的生活中获得成功。其中的一个例子是一个七八岁的中产阶级孩子在看医生的过程中,如何向医生提到自己的忧虑,并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有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财富带给一个人社会的特权,而是很多人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如何和人沟通,在何种情况下找什么样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这对内地父母对排在前面的一个中年妇女提出让孩子先用卫生间的请求,十有八九这个中年妇女会让他们排在前面,并有可能会帮助劝说其他人也施以援手。这对2岁的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当有困难的时候,如何有礼貌地请求帮助,而这种请求会带来什么样的回报。这远比让孩子目睹父母无力解决问题,并和其他人动手抢夺照相机的储存卡的影响要好的多。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经历过不少次这样的突发事件。大女儿两岁多,刚刚受过便盆训练时,有一次去Stanly Park 参加游园活动,突然要用卫生间。公园里的卫生间的门口排了大约十多个人,女儿急得跺脚,前面的几个妇女看见之后马上说:“让小女孩先上吧,一看就是刚刚摘掉尿布不久。”所有一队人全都让步,让女儿先进了洗手间。即使到今天,偶尔发生这种情况,各种挂着“没有公共卫生间”或者“我们的卫生间只为顾客提供”的招牌的咖啡厅,或餐厅,只要看到是一个焦急的小孩子都会网开一面。只要你记得出门的时候,作为礼貌,买一杯咖啡就好了。

在大女儿摘掉尿布之后的一年多中,我们还经历了3次国际旅行,每一次都有大约10个小时的飞行。所以,对于带孩子出门旅行,父母要做好各种准备深有体会。首先,还是要记得带备用尿片。在对所到之地不熟,又对卫生间设施没有太多自信的,要先给孩子换上尿片;其次,要给孩子带备用的衣服。如何孩子不愿意带尿片或者是在高速上开车出行,那么可能需要一个折叠的小尿盆——中间可以换塑料袋的那种。最有效的还是人为的管理,比如用餐之后30分钟,记得带孩子上洗手间;逛街,也要每个小时记得带孩子去洗手间一次。

在香港和内地因为一个便溺的儿童而激化地域矛盾,当然是因为更多深层社会原因如地下岩浆找到一个火山口爆发,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代表父母的组织要求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更多便利措施呢?如果大家注意的话,在很多国际机场,甚至在一些5星级酒店都已经出现了母婴室,方便带孩子的母亲喂奶,给孩子换尿布,让父母和孩子单独使用卫生间。在温哥华,所有的大型综合商场都有Parent Room(父母卫生间), 在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两个小时的BC渡轮上也有每层有不止一个Parent Room卫生间的门上,有一个包着纸尿布的宝宝的图片。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要求太奢侈了,但是,我们这代人中很多从小还穿开裆裤呢,不少人小时候父母有可能在下水道口把着就出更了……但我们的孩子都带尿片了,不能再这样做了不是吗?拥有中国人让孩子到处便溺的口碑,和这场便溺引发的“战争”不是已经说明了,文明对我们的孩子的要求更苛刻了?

如果你不能予人以宽容之心,那么就要予人以文明之条件和设施呢?香港,你说是不是呢?

作者:席越,专栏作家,著有《他们的中国》《先嫁书后嫁人》。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后一直为加拿大500强公司工作,现为加拿大某金融机构金融分析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